一种多电压软直起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9115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多电压软直起动装置,属于多电压软直起动装置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可以将变电配电软启动及保护装置集成为一体,统一数据传输方式,输出多数值电压,软启动效果好的多电压软直起动装置;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低压侧软直起动器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双电压移动变压器与高压配电装置相连;双电压移动变压器的第一电压输出端依次并接第一软起动装置的输入端、第二软起动装置的输入端后与第一漏电保护装置相连;双电压移动变压器的第二电压输出端依次并接第一直起动装置的输入端、第二直起动装置的输入端、第三直起动装置的输入端、照明装置的输入端、主控变压器的输入端后与第二漏电保护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矿井配电环境中。

A multi voltage soft star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ulti-voltage soft-direct starting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ulti-voltage soft-direct starting device; the techn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is to provide a multi-voltage soft-direct starting device with good soft-start effect, which can integrate the soft-start and protective device of power trans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to one, unify the data transmission mode, output the multi-value voltage, and output the multi-voltage soft-direct starting device with good soft-start effect The technical scheme adopted to solve this technical problem is as follows: the power input of the low-voltage side soft direct star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high-voltage distribution device through the dual-voltage moving transformer; the first voltage output of the dual-voltage moving transform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of the first soft start device in turn, and the input of the second soft start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of the dual-voltage moving transformer in turn. The first leakage protection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voltage output terminal of the double voltage moving transformer,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leakage protection device after the input terminal of the first direct starting device, the input terminal of the second direct starting device, the input terminal of the third direct starting device, the input terminal of the lighting device and the input terminal of the main control transformer. The utility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mine power distribution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电压软直起动装置
本技术一种多电压软直起动装置,属于多电压软直起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矿井下皮带机电气控制硐室空间狭小,电气控制设备种类和数量多,且相互之间的走线复杂且凌乱,现场除需配置一套1140V、1200KVA的移动变电站,一套660V、630KVA的移动变电站,移动变电站包括高压配电装置、移动变压器、低压保护箱,还需要配三台400A的馈电开关、两台400A软启动器,三台200A单体开关和一台照明综保装置,这些设备之间还需要用不同规格型号,不同长度的防爆电缆线进行连接,所有电缆和控制信号线极易交叉造成混乱,使线路整理较为困难。另一方面,设置的设备如果数量较多,会造成连线复杂、空间狭小,使得供电设备检修和排查难度很大;采用分体设计的移动变电站、软启动器、馈电开关、单体开关、照明综保等装置设施在安装时,这些设备之间需要用户自己连接数量众多的电源线缆和信号导线,安装过程费时费力,又容易出错,且在倒换电控设备的工作场所时,又需要先将这些导线拆除,分别移动到新工作地点后再全部恢复连接,会造成装置的安装与使用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较高。由于变电站、配电装置、保护箱、软启动器等各个设备的生产厂家不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使用的信号通讯协议和通讯方式也差别较大,并入环网难度大,目前还无法实现数据统一上传,不能实现在调度室内部的统一监控,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可以将变电配电软启动及保护装置集成为一体,统一数据传输方式,输出多数值电压,软启动效果好的多电压软直起动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电压软直起动装置,包括低压侧软直起动器,所述低压侧软直起动器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双电压移动变压器与高压配电装置相连;所述低压侧软直起动器包括第一软起动装置、第二软起动装置、第一漏电保护装置,所述双电压移动变压器的第一电压输出端依次并接第一软起动装置的输入端、第二软起动装置的输入端后与第一漏电保护装置相连;所述低压侧软直起动器还包括第一直起动装置、第二直起动装置、第三直起动装置、照明装置、主控变压器和第二漏电保护装置,所述双电压移动变压器的第二电压输出端依次并接第一直起动装置的输入端、第二直起动装置的输入端、第三直起动装置的输入端、照明装置的输入端、主控变压器的输入端后与第二漏电保护装置相连;所述第一软起动装置和第二软起动装置的电路结构为:所述双电压移动变压器的第一电压输出端依次并接隔离开关Q101的一端、干路过电压吸收器A101、电压互感器P1的输入端、隔离开关Q201的一端后与三相电抗器L101的一端相连,所述三相电抗器L101的另一端中性点与第一漏电保护装置相连;所述隔离开关Q101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干路电流互感器T101、可控硅JZGZ1、真空接触器K111、电流互感器T111后与电机M1相连;所述可控硅JZGZ1的两端还并接有支路过电压吸收器A111,所述可控硅JZGZ1与真空接触器K111组成的器件两端还并接有真空接触器K121;所述电流互感器T111的信号输入端还连接有软起控制器MX1,所述软起控制器MX1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器XS1相连;所述可控硅JZGZ1的触发线还与软起控制器MX1的触发端相连;所述电流互感器T111与电机M1之间的连线上还连接有支路过电压吸收器A121;所述电压互感器P1的输出端与模拟信号采集装置相连;所述隔离开关Q201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干路电流互感器T201、可控硅JZGZ2、真空接触器K211、电流互感器T211后与电机M2相连;所述可控硅JZGZ2的两端还并接有支路过电压吸收器A211,所述可控硅JZGZ2与真空接触器K211组成的器件两端还并接有真空接触器K221;所述电流互感器T211的信号输入端还连接有软起控制器MX2,所述软起控制器MX2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器XS2相连;所述可控硅JZGZ2的触发线还与软起控制器MX2的触发端相连;所述电流互感器T211与电机M2之间的连线上还连接有支路过电压吸收器A221。所述第一直起动装置、第二直起动装置、第三直起动装置和照明装置的电路结构为:所述双电压移动变压器的第二电压输出端依次并接隔离开关Q301的一端、干路过电压吸收器A301、辅助电源变压器T205的输入端、上电开关Q001的一端后与三相电抗器L301的一端相连,所述三相电抗器L301的另一端中性点与第二漏电保护装置相连;所述隔离开关Q301的另一端与干路电流互感器T301的一端相连,所述干路电流互感器T301的另一端依次并接真空接触器K311的一端,真空接触器K321的一端后与真空接触器K331的一端相连;所述真空接触器K311的另一端串接电流互感器T311后与电机M3相连,所述电流互感器T311与电机M3之间的连线上还连接有支路过电压吸收器A311;所述真空接触器K321的另一端串接电流互感器T321后与电机M4相连,所述电流互感器T321与电机M4之间的连线上还连接有支路过电压吸收器A321;所述真空接触器K331的另一端串接电流互感器T331后与电机M5相连,所述电流互感器T331与电机M5之间的连线上还连接有支路过电压吸收器A331;所述辅助电源变压器T205的输出端串接辅助电源接触器K511后与辅助电流互感器T511的一端相连,所述辅助电流互感器T511的另一端并接双相电抗器L511的一端后与照明灯相连,所述双相电抗器L511的另一端与漏电保护装置LB511相连;所述上电开关Q001的另一端与主控变压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双电压移动变压器的第一电压输出端输出电压为1140V,双电压移动变压器的第二电压输出端输出电压为660V。所述第一软起动装置、第二软起动装置、第一直起动装置、第二直起动装置、第三直起动装置、照明装置的信号输出端还通过信号导线与PLC控制器相连。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安装应用于含有爆炸性危险气体和煤尘的矿井中,可以在额定电压为1140V、660V、127V的供电线路中,可以对工作现场大功率电机进行软起动操作,同时可以为井下小功率用电器、照明系统、信号传输处理装置提供电源,本技术安装在高压开关和负载用电器之间,可以对不同额定电压及功率、不同功能的多种负载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可以有效减少占用空间,安装调试方便,便于管理维护,数据传输可靠稳定,功能丰富且成本低,可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软起动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直起动装置和照明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低压侧软直起动器、2为双电压移动变压器、3为高压配电装置、4为第一软起动装置、5为第二软起动装置、6为第一漏电保护装置、7为第一直起动装置、8为第二直起动装置、9为第三直起动装置、10为照明装置、11为主控变压器、12为第二漏电保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多电压软直起动装置,包括低压侧软直起动器1,所述低压侧软直起动器1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双电压移动变压器2与高压配电装置3相连;所述低压侧软直起动器1包括第一软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电压软直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侧软直起动器(1),所述低压侧软直起动器(1)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双电压移动变压器(2)与高压配电装置(3)相连;所述低压侧软直起动器(1)包括第一软起动装置(4)、第二软起动装置(5)、第一漏电保护装置(6),所述双电压移动变压器(2)的第一电压输出端依次并接第一软起动装置(4)的输入端、第二软起动装置(5)的输入端后与第一漏电保护装置(6)相连;所述低压侧软直起动器(1)还包括第一直起动装置(7)、第二直起动装置(8)、第三直起动装置(9)、照明装置(10)、主控变压器(11)和第二漏电保护装置(12),所述双电压移动变压器(2)的第二电压输出端依次并接第一直起动装置(7)的输入端、第二直起动装置(8)的输入端、第三直起动装置(9)的输入端、照明装置(10)的输入端、主控变压器(11)的输入端后与第二漏电保护装置(12)相连;所述第一软起动装置(4)和第二软起动装置(5)的电路结构为:所述双电压移动变压器(2)的第一电压输出端依次并接隔离开关Q101的一端、干路过电压吸收器A101、电压互感器P1的输入端、隔离开关Q201的一端后与三相电抗器L101的一端相连,所述三相电抗器L101的另一端中性点与第一漏电保护装置(6)相连;所述隔离开关Q101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干路电流互感器T101、可控硅JZGZ1、真空接触器K111、电流互感器T111后与电机M1相连;所述可控硅JZGZ1的两端还并接有支路过电压吸收器A111,所述可控硅JZGZ1与真空接触器K111组成的器件两端还并接有真空接触器K121;所述电流互感器T111的信号输入端还连接有软起控制器MX1,所述软起控制器MX1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器XS1相连;所述可控硅JZGZ1的触发线还与软起控制器MX1的触发端相连;所述电流互感器T111与电机M1之间的连线上还连接有支路过电压吸收器A121;所述电压互感器P1的输出端与模拟信号采集装置相连;所述隔离开关Q201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干路电流互感器T201、可控硅JZGZ2、真空接触器K211、电流互感器T211后与电机M2相连;所述可控硅JZGZ2的两端还并接有支路过电压吸收器A211,所述可控硅JZGZ2与真空接触器K211组成的器件两端还并接有真空接触器K221;所述电流互感器T211的信号输入端还连接有软起控制器MX2,所述软起控制器MX2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器XS2相连;所述可控硅JZGZ2的触发线还与软起控制器MX2的触发端相连;所述电流互感器T211与电机M2之间的连线上还连接有支路过电压吸收器A2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电压软直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侧软直起动器(1),所述低压侧软直起动器(1)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双电压移动变压器(2)与高压配电装置(3)相连;所述低压侧软直起动器(1)包括第一软起动装置(4)、第二软起动装置(5)、第一漏电保护装置(6),所述双电压移动变压器(2)的第一电压输出端依次并接第一软起动装置(4)的输入端、第二软起动装置(5)的输入端后与第一漏电保护装置(6)相连;所述低压侧软直起动器(1)还包括第一直起动装置(7)、第二直起动装置(8)、第三直起动装置(9)、照明装置(10)、主控变压器(11)和第二漏电保护装置(12),所述双电压移动变压器(2)的第二电压输出端依次并接第一直起动装置(7)的输入端、第二直起动装置(8)的输入端、第三直起动装置(9)的输入端、照明装置(10)的输入端、主控变压器(11)的输入端后与第二漏电保护装置(12)相连;所述第一软起动装置(4)和第二软起动装置(5)的电路结构为:所述双电压移动变压器(2)的第一电压输出端依次并接隔离开关Q101的一端、干路过电压吸收器A101、电压互感器P1的输入端、隔离开关Q201的一端后与三相电抗器L101的一端相连,所述三相电抗器L101的另一端中性点与第一漏电保护装置(6)相连;所述隔离开关Q101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干路电流互感器T101、可控硅JZGZ1、真空接触器K111、电流互感器T111后与电机M1相连;所述可控硅JZGZ1的两端还并接有支路过电压吸收器A111,所述可控硅JZGZ1与真空接触器K111组成的器件两端还并接有真空接触器K121;所述电流互感器T111的信号输入端还连接有软起控制器MX1,所述软起控制器MX1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器XS1相连;所述可控硅JZGZ1的触发线还与软起控制器MX1的触发端相连;所述电流互感器T111与电机M1之间的连线上还连接有支路过电压吸收器A121;所述电压互感器P1的输出端与模拟信号采集装置相连;所述隔离开关Q201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干路电流互感器T201、可控硅JZGZ2、真空接触器K211、电流互感器T211后与电机M2相连;所述可控硅JZGZ2的两端还并接有支路过电压吸收器A211,所述可控硅JZGZ2与真空接触器K211组成的器件两端还并接有真空接触器K221;所述电流互感器T211的信号输入端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志刚申生太曹明生李利青韩卓鹏原红飞王少伟岳学功郭正阳李振江王继有郜恩元李峰陈亚恒翟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漳村煤矿山西潞安海通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