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工切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8185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工切面装置,所述切面装置包括底座和刀网,所述底座和刀网可拆卸连接,底座由侧板和连接杆拼接而成,底座的截面呈“冂”形结构,所述刀网包括若干刀片,所述刀片均匀的卡合在侧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手工切面装置,造价低廉使用成本低,切出的面条宽度、厚度均匀,节省力气,不与案板直接接触不会损伤案板,无面团残留易清洗干净卫生,各组成部件均采用可拆卸连接收纳方便,占用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工切面装置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手工切面装置。
技术介绍
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面条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为世界人民所接受与喜爱。而手工面条以其独特的劲道更是大受欢迎。手工面条有许多的制作方法,如电动面条机、手动面条机、小型面条模具以及最常见的人工刀切。专门购置的面条机,价格高昂、体积大不易存放,而且不易清洗,不适合家用;小型面条模具制作面条时,压面费力,面团非常容易残留粘附在模具内,不易清洗,费时费力;而直接采用手工刀切,则会出现切的面条宽度、厚度不均匀,面条之间易出现粘连的情况,还会案板造成损伤,面条宽度、厚度不均匀,也存在太厚的地方不易熟,影响口感。因此,亟需专利技术一种新的手工切面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手工切面装置,以解决现有制作手工面的方法器具中,制作的手工面条宽度、厚度不均匀,面条之间易出现粘连,制作面条的器具使用成本高、体积大不易存放,使用后易出现面团粘附的情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工切面装置,所述切面装置包括底座和刀网,所述底座和刀网可拆卸连接,底座由侧板和连接杆拼接而成,底座的截面呈“冂”形结构,所述刀网包括若干刀片,所述刀片均匀的卡合在侧板上。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刀片均匀的卡合在侧板上”具体是:所述的侧板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刀片的两端设置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卡槽,通过凹槽与卡槽的配合将刀片固定在侧板上。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凹槽的数量不少于所述刀片的数量。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与侧板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底座的侧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承接板两侧边置于滑槽内,承接板可沿所述滑槽滑动实现承接板与底座的结合或分离。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侧板与承接板为金属材质。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侧板和连接杆采用卯榫连接,卯眼设置于侧板上,榫头设置于连接杆上。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刀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手工切面装置,造价低廉使用成本低,切出的面条宽度、厚度均匀,节省力气,不与案板直接接触不会损伤案板,无面团残留易清洗干净卫生,各组成部件均采用可拆卸连接收纳方便,占用空间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手工切面装置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手工切面装置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手工切面装置一实施例的侧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手工切面装置一实施例的刀片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手工切面装置一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刀网;3、侧板;31、凹槽;32、滑槽;4、连接杆;42、卡槽;5、刀片;6、承接板;7、面皮;8、擀面杖。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工切面装置,所述切面装置包括底座1和刀网2,所述底座1和刀网2可拆卸连接,底座1由侧板3和连接杆4拼接而成,底座1的截面呈“冂”形结构,所述刀网2包括若干刀片5,所述刀片5均匀的卡合在侧板3上。底座1作为本技术切面装置的主体结构,用以承载其他组成部件如刀网2,底座1直接与地面或者桌面接触,为切面装置进行切面工作提升支撑力。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由侧板3和连接杆4拼接而成,侧板3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在实际使用中左右侧板直接与桌面等接触,连接杆4的使用则出于保证底座1的牢固度考虑,切面装置在进行切面工作时,要受到使用者施加的压力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若不采用连接杆4直接固定限位,而直接让侧板3与刀网2组成切面装置,可能会出现切面装置散架的情况发生,危险性较大,而连接杆4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此外,底座1采用拼接结构,在不使用时方便拆卸存放。拼接而成的底座1截面呈“冂”形结构,左右侧板支撑其一定的高度,切割好的面条由刀缝隙掉落到“冂”形空腔下,由案板或者桌面接住并且可以杜绝出现面条粘连的情况发生。在本技术中刀网2实质上是由若干刀片5卡合在底座1上形成的类似网状结构,刀网2直接与面皮7接触实现切削工作。实际的使用中,刀片5会均匀的卡合在所述的侧板3上,相邻刀片5之间形成刀缝,置于刀网2之上的面皮7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刀片5切割形成一片片与刀缝形状相同的手工面条。请参阅图1和图5,在某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首先使用者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将搓糅好的面团用擀面杖8擀成适宜厚度的面皮7,并且控制面皮7的大小与刀网2的表面大小相适配,然后将面皮7置于刀网2之上,使用擀面杖8或者其他硬质器具来回向下施加压力,使得面皮7向下运动被切成宽度均匀的面条,而且由于面皮7与刀片5的切割接触面非常小不会出现面团粘附的情况。采用该结构的手工切面装置,使用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切面装置所有部件包括侧板3、连接杆4、刀片5均可拆卸,在不需要使用时,易于拆卸收纳存放,占用空间小。如图3和图4所示的,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述“刀片均匀的卡合在侧板上”具体是:所述的侧板3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凹槽31,所述刀片5的两端设置有与凹槽31相适配的卡槽42,通过凹槽31与卡槽42的配合将刀片5固定在侧板3上。刀片5通过两端的设置的卡槽42卡合在左右两侧板上的凹槽31中,通过此结构可以实现刀片5与侧板3的固定,另外在刀片5与侧板3的固定后,该固定结构反过来又可以起到对整个切面装置的固定支撑作用,防止拼接结构不牢固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述凹槽31的数量不少于所述刀片5的数量。优选的,在切面装置的侧板3上多开设凹槽31,并且所述的凹槽31可以设置的紧凑一些,采用此种结构的有点在于:使用者可以自由的选择刀片5在侧板3上的卡合位置,喜欢宽面条的可以加大相邻刀片5之间的设置距离反之则减小,从而达到控制相邻刀片5之间的距离,以实现自由控制所切削面条的宽度,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不同喜好。如图2和图5所示,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还包括承接板6,所述承接板6与侧板3可拆卸连接。所述承接板6设置在“冂”形结构底座1的凹形槽的下部,用来承接经由切面器刀片5切削的后从刀缝中掉落的面条,采用此结构的优点在于切削好的面条方便收集防止掉落到其他地方,出现面条弄脏食用不卫生的情况。在生活中常见的是:灶台上因为切菜等原因导致的灶台案板上油渍残留,使用者无法及时清洗时采用此结构的切面器即显得尤为方便。承接板6与侧板3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更加的方便,便于切面器的收纳、放置。请参阅图3,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述底座1的侧板3上设置有滑槽32,所述承接板6两侧边置于滑槽32内,承接板6可沿所述滑槽32滑动实现承接板6与底座1的结合或分离。滑槽32作为承接板6与组成底座1的两侧板3的连接结构,承接板6可在侧板3的滑槽32内进行滑动,当承接板6上承接了足够多的面条时,使用者通过抽动承接板6,使得承接板6与侧板3分离实现面条的收集,简单方便。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所述侧板3与承接板6为金属材质。金属材质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工切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面装置包括底座和刀网,所述底座和刀网可拆卸连接,底座由侧板和连接杆拼接而成,底座的截面呈“冂”形结构,所述刀网包括若干刀片,所述刀片均匀的卡合在侧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工切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面装置包括底座和刀网,所述底座和刀网可拆卸连接,底座由侧板和连接杆拼接而成,底座的截面呈“冂”形结构,所述刀网包括若干刀片,所述刀片均匀的卡合在侧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切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均匀的卡合在侧板上”具体是:所述的侧板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刀片的两端设置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卡槽,通过凹槽与卡槽的配合将刀片固定在侧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工切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量不少于所述刀片的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菊花肖子恒翁伟华兰加健李晓兰夏峥陈华丹王世铭童跃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