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金属复合铸造汽车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8001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金属复合铸造汽车模具,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底座和下底座,上底座通过固定杆固定在下底座的上方,下底座上设有下模固定板,下模固定板的上端设有下模板,下模板的上端安装有下模,下模的正上方设有上模,上模固定在上模板下端,上模板固定在上模固定板下端,上底座上设有主合紧装置,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设有导入装置,下底座上设有辅助合紧装置,主合紧装置包括升降筒和主合紧气缸,升降筒内设有升降柱,主合紧气缸的输出端竖直向下且与升降柱的顶端相连,升降柱的下端与上模固定板相连,能够保证上模与下模的合模效果,并且能使上模和下模的边缘紧密贴合,保证了模具的质量和生产产品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金属复合铸造汽车模具
本技术涉及汽车模具
,具体为一种双金属复合铸造汽车模具。
技术介绍
人们一说汽车,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汽车的车身。也就是说车身是汽车的标识性总成。车身代表了那款汽车的形象特征。汽车模具从狭义上讲就是冲制汽车车身上所有冲压件的模具的总称。也就是“汽车车身冲压模具”。例如,顶盖翻边模、横梁加强板压形模等。汽车模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覆盖件模具。这类模具主要是冷冲模。广义上的“汽车模具”是制造汽车上所有零件的模具总称。例如,冲压模具、注塑模具、锻造模具、铸造蜡模、玻璃模具等。汽车车身上的的冲压件大体上分为覆盖件、梁架件和一般冲压件。能够明显表示汽车形象特征的冲压件是汽车覆盖件。因此,更加特指的汽车模具可以说成是“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简称汽车覆盖件冲模。例如,前车门外板修边模、前车门内板冲孔模等。当然汽车上的不只车身上有冲压件。汽车上所有冲压件的模具都称为“汽车冲压模具”。归纳起来就是:1.汽车模具是制造汽车上所有零件的模具总称。2.汽车冲压模具是冲制汽车上所有冲压件的模具。3.汽车车身冲压模具是冲制汽车车身上所有冲压件的模具。4.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是冲制汽车车身上所有覆盖件的模具。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现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中,有70%的零部件都是通过汽车模具生产的,而且大部分是通过热塑材料注塑成型的工艺来生产汽车零部件的,现有的汽车模具中多是采用两个可以闭合锁紧和可拆开的模块,两个模块中设置模腔,再通过设置注塑口和排气口,向模腔内注入热塑材料,等冷却后将模块拆下即可得到汽车模具;这种结构的模具,注塑时排气口很容易排气不完全,在模具中出现气泡,而且注塑的时候无法确认模腔内是否注满了热塑材料,需要热塑材料从排气口排出才能确认,这样会堵死排气口,影响下次使用,而且会浪费较多的热塑材料。为了改进现有技术,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申请号为201621202189.3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模具,该技术使用的时候将热塑材料注入至模具腔中注满,因为是直接注入,因此不会产生气泡然后通过调整升降装置使动模块的挤压块压入至模具腔中将上层多余的热塑材料通过排液槽压入至外侧放置的收集槽中,待热塑材料冷却后即可得到模具产品,因此本技术生产的模具质量好,不会产生任何气泡,也不会出现堵塞排气孔的现象,而且注入至模腔内的热塑材料的量也是可以人工控制的,而且被排出的多余热塑材料排出后可以流入至收集槽中,可以回收再利用,使用非常的方便。但在该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该技术通过升降装置推动使动模块的挤压块压入至模具腔,只有单一的驱动力,容易导致动模块倾斜,轻则使得模具合模效果不好,影响产品质量,重则使得模具无法合模,产品生产无法继续;(2)该技术将升降装置作为唯一的动力源,容易使动模块受力不均,从而使动模块的下端不平,动模与定模无法紧密贴合,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使上模与下模有效对准,保证上模与下模的合模效果,并且在合模完成后,能够使上模和下模的边缘紧密贴合,有效防止上模和下模的边缘未合拢情况的发生,保证了模具的质量和产品良品率的双金属复合铸造汽车模具,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金属复合铸造汽车模具,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通过固定杆固定在下底座的上方,所述下底座上设有下模固定板,所述下模固定板的上端设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上端安装有下模,所述下模的正上方设有上模,所述上模固定在上模板下端,所述上模板固定在上模固定板下端,所述上模固定板的尺寸小于上模板的尺寸,所述上底座上设有驱动上模向下模移动的主合紧装置,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设有导入装置,所述下底座上设有使上模和下模紧密贴合的辅助合紧装置;所述主合紧装置包括竖直穿设在上底座的空心升降筒和位于升降筒上方的主合紧气缸,所述升降筒内可上下活动地穿设有升降柱,所述主合紧气缸的输出端竖直向下且与升降柱的顶端相连,所述升降柱的下端固接在上模固定板的上端中心。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入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模板上的导入杆和设置在上模板上且与导入杆配合的导套,所述导套穿过上底座,所述导入杆插入导套内。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辅助合紧装置包括若干均匀分布在下模板四周的合紧座,所述合紧座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转轴,所述合紧座的一侧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之间连接有同步带。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轴的上端设有转台,所述转台上端设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侧面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可上下滑动地设置有滑块。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槽的上端设有合紧板,所述合紧板的上端设有辅助合紧气缸,所述辅助合紧气缸的活塞杆向下延伸出合紧板且固接在滑块的上端中心处。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块的下端面设有橡胶制成的弹性接触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使上模与下模能够对准,保证上模与下模的合模效果,保证本汽车模具所生产产品的质量;(2)本技术的模具在合模完成后,能够使上模和下模的边缘紧密贴合,有效防止上模和下模的边缘未合拢情况的发生,保证了模具的质量,同时保证产品的良品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辅助合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底座;2-下底座;3-固定杆;4-下模固定板;5-下模板;6-下模;7-上模;8-上模板;9-上模固定板;10-主合紧装置;11-辅助合紧装置;12-升降筒;13-主合紧气缸;14-升降柱;15-导入杆;16-导套;17-合紧座;18-转轴;19-转动电机;20-同步带;21-转台;22-升降座;23-滑槽;24-滑块;25-合紧板;26-辅助合紧气缸;27-弹性接触垫;28-导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技术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中」、「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和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金属复合铸造汽车模具,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底座1和下底座2,所述上底座1通过固定杆3固定在下底座2的上方,所述下底座2上设有下模固定板4,所述下模固定板4的上端设有下模板5,所述下模板5的上端安装有下模6;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中,所述下模6的正上方设有上模7,所述上模7固定在上模板8下端,所述上模板8固定在上模固定板9下端,所述上模固定板9的尺寸小于上模板8的尺寸,所述上底座1和下底座2之间设有导入装置28,所述导入装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金属复合铸造汽车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底座(1)和下底座(2),所述上底座(1)通过固定杆(3)固定在下底座(2)的上方,所述下底座(2)上设有下模固定板(4),所述下模固定板(4)的上端设有下模板(5),所述下模板(5)的尺寸大于下模固定板(4);所述下模(6)的正上方设有上模(7),所述上模(7)固定在上模板(8)下端,所述上模板(8)固定在上模固定板(9)下端,所述上模固定板(9)的尺寸小于上模板(8)的尺寸,所述上底座(1)上设有驱动上模(7)向下模(6)移动的主合紧装置(10),所述上底座(1)和下底座(2)之间设有导入装置(28),所述下底座上设有使上模(7)和下模(6)紧密贴合的辅助合紧装置(11);所述主合紧装置(10)包括竖直穿设在上底座(1)的空心升降筒(12)和位于升降筒(12)上方的主合紧气缸(13),所述升降筒(12)内可上下活动地穿设有升降柱(14),所述主合紧气缸(13)的输出端竖直向下且与升降柱(14)的顶端相连,所述升降柱(14)的下端固接在上模固定板(9)的上端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金属复合铸造汽车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底座(1)和下底座(2),所述上底座(1)通过固定杆(3)固定在下底座(2)的上方,所述下底座(2)上设有下模固定板(4),所述下模固定板(4)的上端设有下模板(5),所述下模板(5)的尺寸大于下模固定板(4);所述下模(6)的正上方设有上模(7),所述上模(7)固定在上模板(8)下端,所述上模板(8)固定在上模固定板(9)下端,所述上模固定板(9)的尺寸小于上模板(8)的尺寸,所述上底座(1)上设有驱动上模(7)向下模(6)移动的主合紧装置(10),所述上底座(1)和下底座(2)之间设有导入装置(28),所述下底座上设有使上模(7)和下模(6)紧密贴合的辅助合紧装置(11);所述主合紧装置(10)包括竖直穿设在上底座(1)的空心升降筒(12)和位于升降筒(12)上方的主合紧气缸(13),所述升降筒(12)内可上下活动地穿设有升降柱(14),所述主合紧气缸(13)的输出端竖直向下且与升降柱(14)的顶端相连,所述升降柱(14)的下端固接在上模固定板(9)的上端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复合铸造汽车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装置(28)包括设置在下模板(5)上的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曙
申请(专利权)人:海鹏辉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