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杆进油排油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914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塞杆进油排油油缸,活塞杆采用活塞杆体与活塞杆头焊接成一体的结构,通过导流管与密封组合将活塞杆内部空间隔成两个腔体,分别与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这样避免在实心杆体在加工细长孔中的加工不便利性,也便于对导流管3和活塞体7进行拆卸,进行检查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杆进油排油油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缸
,具体涉及一种活塞杆进油排油油缸。
技术介绍
目前,油缸的两个油口一般都分别放置在油缸筒两端,与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分别连通。但在一些狭小空间内安装油缸,特别是油缸角度摆幅加大的情况下,这种油缸的管路连接比较分散,在狭小空间内分布受到限制,也不利于管路的安装和维修,并且长距离的管路连接不利于油缸在各种工况下进行运动。在以往结构中,采用实心杆体上加工两个细长孔与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但是细长孔在加工中直线度难以保证,使得细长孔与油口的位置关系不易保证,造成加工难度比较大,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油缸在狭小空间或者长距离运动状态下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简单、维修方便、能在狭小空间内安装且能满足多种工况运动的活塞杆进油、排油的油缸。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塞杆进油排油油缸,包括导向套5、缸筒6、缸底8、导流管3和活塞组件;所述导向套5和缸筒6均为两端开口的空腔体,缸底8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腔体,且导向套5、缸筒6和缸底8开口端依次连接;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头2、活塞杆体4和活塞体7;活塞体7轴线开有通孔,位于缸筒6腔体内靠近缸底8的一端,且活塞体7外壁与缸筒6内壁间隙配合;活塞杆头2位于缸筒6外,沿轴线方向设有通孔;活塞杆体4一端与活塞体7固连,另一端穿过缸筒6内空腔体与活塞杆头2螺纹连接;活塞杆头2、活塞杆体4和活塞体7相互连接后,轴线相互重合且轴线处形成一通孔,导流管3置于该通孔内,且导流管3外径小于该通孔内径;导流管3靠近缸底8的一端为开口状,和缸底8内的空腔体相互贯通;活塞杆头2上设有油口A和油口B,且油口A通过管道和无杆腔导流腔体F贯通,油口B通过管道和有杆腔导流腔体G贯通;缸筒6上设有油口C,通过管道和有杆腔H贯通;活塞体7上设有过油孔E,通过管道其两端分别与有杆腔H和有杆腔导流腔体G贯通;缸底8上设有油口D,通过管道和无杆腔J贯通。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油口A和油口B在打开时,封堵油口C和油口D;液压油通过油口A进入时,经无杆腔导流腔体F后进入无杆腔J,推动活塞体7向远离缸底8的方向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整个活塞组件轴向运动;有杆腔H内原有的液压油在活塞组件推力作用下,通过过油孔E进入有杆腔导流腔体G,再通过油口B排出;液压油通过油口B进入时,经有杆腔导流腔体G后,再通过过油孔E进入有杆腔H,推动活塞体7向靠近缸底8的方向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整个活塞组件轴向运动;无杆腔J内的原有液压油进入无杆腔导流腔体F,再通过油口A排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油口C和油口D打开时,封堵油口A和油口B;液压油通过油口C进入有杆腔H时,推动活塞体7向靠近缸底8的方向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整个活塞组件轴向运动,无杆腔J内的原有液压油通过油口D进行排油;液压油通过油口D进入无杆腔J时,推动活塞体7向远离缸底8的方向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整个活塞组件轴向运动;有杆腔H内的原有液压油通过油口C进行排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油口B和油口D打开时,封堵油口A和油口C;液压油通过油口B进入时,经有杆腔导流腔体G后,再通过过油孔E进入有杆腔H,推动活塞体7向靠近缸底8的方向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整个活塞组件轴向运动无杆腔J内的原有液压油通过油口D进行排油;液压油通过油口D进入无杆腔J时,推动活塞体7向远离缸底8的方向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整个活塞组件轴向运动;有杆腔H内原有的液压油在活塞组件推力作用下,通过过油孔E进入有杆腔导流腔体G,再通过油口B排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油口A和油口C打开时,封堵油口B和油口D;液压油通过油口A进入时,经无杆腔导流腔体F后进入无杆腔J,推动活塞体7向远离缸底8的方向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整个活塞组件轴向运动,有杆腔H内的原有液压油通过油口C进行排出;液压油通过油口C进入有杆腔H时,推动活塞体7向靠近缸底8的方向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整个活塞组件轴向运动,无杆腔J内的原有液压油进入无杆腔导流腔体F,再通过油口A进行排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堵头1;所述堵头1采用标准密封胶垫,位于活塞杆头1一端,方便更换导流管3前端的密封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活塞杆体4外壁和导向套5内壁之间通过密封结构进行密封。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活塞体7和缸筒6之间通过密封结构进行密封。专利技术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后降低了该油缸零部件的加工难度,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机加效率;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液压胶管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布,降低了液压胶管的安装难度,降低了与油缸配套使用的机械设备的加工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活塞杆进油排油油缸的主视图。图1中,1-堵头;2-活塞杆头;3-导流管;4-活塞杆体;5-导向套;6-缸筒;7-活塞体;8-缸底;9-密封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活塞杆进油排油油缸,包括导向套5、缸筒6、缸底8、导流管3和活塞组件。导向套5和缸筒均为两端开口的空腔体,缸底8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腔体,且导向套5、缸筒6和缸底8开口端依次连接。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和活塞体7,活塞杆由活塞杆头2、活塞杆体4焊接成一体结构,活塞体7沿轴线开有通孔,位于缸筒6腔体内靠近缸底8的一端,且活塞体7外壁与缸筒6内壁间隙配合;活塞杆体4采用中空管型式,其一端与活塞体7固连,另一端穿过缸筒6内空腔体与活塞杆头2螺纹连接;活塞杆头2位于缸筒6外,沿轴线方向设有通孔,远离活塞杆体4一端的通孔上安装有堵头1,并用密封结构进行密封;活塞杆头2、活塞杆体4和活塞体7相互连接后,轴线相互重合且轴线处形成一通腔,导流管3置于活塞组件的通腔内,一端通过螺纹与活塞杆头2连接,导流管另一端与活塞体7配合,通过密封结构9进行密封;导流管3外径小于活塞组件通腔内径,导流管3靠近缸底8的一端为开口状,和缸底8内的空腔体相互贯通;导流管3使活塞杆体内部形成两个腔:定义导流管3内空腔体为无杆腔导流腔体F,导流管3外壁和活塞杆体4空腔内壁之间存在的腔体为有杆腔导流腔体G。定义缸筒6内、活塞杆体4外,且与导向套5和活塞体7所组成的动态腔体为有杆腔H,该腔体通过活塞体7上的过油孔E与有杆腔导流腔体G连通;定义缸筒6内、缸底8和活塞体7所组成的动态腔体为无杆腔J,该腔体与无杆腔导流腔体F贯通。活塞杆头2上设有油口A和油口B,且油口A通过管道和无杆腔导流腔体F贯通,油口B通过管道和有杆腔导流腔体G贯通;缸筒6上设有油口C,通过管道和有杆腔H贯通;活塞体7上设有过油孔E,通过管道其两端分别与有杆腔H和有杆腔导流腔体G贯通;缸底8上设有油口D,通过管道和无杆腔J贯通。本专利技术中的密封结构可采用O型圈或者其它形式的密封,活塞杆可采用普通唇形密封或者其它形式的密封并采用导向带支撑,活塞采用同轴密封或者其它形式的密封并采用导向带支撑,上述密封件经济实惠,性价比高,易于采购。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有杆腔与无杆腔分别连通,这样避免了实心杆体在加工细长孔时的不便利性,也便于对导流管3和活塞体7进行拆卸、检查维护;导流管3与活塞体7的配合没有采用焊接模式,这样使导流管一端在受力的状态下能够自由移动,避免了热胀冷缩对导流管3和活塞杆的影响;导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杆进油排油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套(5)、缸筒(6)、缸底(8)、导流管(3)和活塞组件;所述导向套(5)和缸筒(6)均为两端开口的空腔体,缸底(8)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腔体,且导向套(5)、缸筒(6)和缸底(8)开口端依次连接;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头(2)、活塞杆体(4)和活塞体(7);活塞体(7)轴线开有通孔,位于缸筒(6)腔体内靠近缸底(8)的一端,且活塞体(7)外壁与缸筒(6)内壁间隙配合;活塞杆头(2)位于缸筒(6)外,沿轴线方向设有通孔;活塞杆体(4)一端与活塞体(7)固连,另一端穿过缸筒(6)内空腔体与活塞杆头(2)螺纹连接;活塞杆头(2)、活塞杆体(4)和活塞体(7)相互连接后,轴线相互重合且轴线处形成一通孔,导流管(3)置于该通孔内,且导流管(3)外径小于该通孔内径;导流管(3)靠近缸底(8)的一端为开口状,和缸底(8)内的空腔体相互贯通;活塞杆头(2)上设有油口A和油口B,且油口A通过管道和无杆腔导流腔体F贯通,油口B通过管道和有杆腔导流腔体G贯通;缸筒(6)上设有油口C,通过管道和有杆腔H贯通;活塞体(7)上设有过油孔E,通过管道其两端分别与有杆腔H和有杆腔导流腔体G贯通;缸底(8)上设有油口D,通过管道和无杆腔J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杆进油排油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套(5)、缸筒(6)、缸底(8)、导流管(3)和活塞组件;所述导向套(5)和缸筒(6)均为两端开口的空腔体,缸底(8)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腔体,且导向套(5)、缸筒(6)和缸底(8)开口端依次连接;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头(2)、活塞杆体(4)和活塞体(7);活塞体(7)轴线开有通孔,位于缸筒(6)腔体内靠近缸底(8)的一端,且活塞体(7)外壁与缸筒(6)内壁间隙配合;活塞杆头(2)位于缸筒(6)外,沿轴线方向设有通孔;活塞杆体(4)一端与活塞体(7)固连,另一端穿过缸筒(6)内空腔体与活塞杆头(2)螺纹连接;活塞杆头(2)、活塞杆体(4)和活塞体(7)相互连接后,轴线相互重合且轴线处形成一通孔,导流管(3)置于该通孔内,且导流管(3)外径小于该通孔内径;导流管(3)靠近缸底(8)的一端为开口状,和缸底(8)内的空腔体相互贯通;活塞杆头(2)上设有油口A和油口B,且油口A通过管道和无杆腔导流腔体F贯通,油口B通过管道和有杆腔导流腔体G贯通;缸筒(6)上设有油口C,通过管道和有杆腔H贯通;活塞体(7)上设有过油孔E,通过管道其两端分别与有杆腔H和有杆腔导流腔体G贯通;缸底(8)上设有油口D,通过管道和无杆腔J贯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塞杆进油排油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口A和油口B在打开时,封堵油口C和油口D;液压油通过油口A进入时,经无杆腔导流腔体F后进入无杆腔J,推动活塞体(7)向远离缸底(8)的方向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整个活塞组件轴向运动;有杆腔H内原有的液压油在活塞组件推力作用下,通过过油孔E进入有杆腔导流腔体G,再通过油口B排出;液压油通过油口B进入时,经有杆腔导流腔体G后,再通过过油孔E进入有杆腔H,推动活塞体(7)向靠近缸底(8)的方向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整个活塞组件轴向运动;无杆腔J内的原有液压油进入无杆腔导流腔体F,再通过油口A排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塞杆进油排油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口C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彦波徐炳涛高云峰李毅田志龙王文斌刘通张璇苏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昆仑机械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