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位移传感器式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708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位移传感器式油缸,其中位移传感器置于无杆腔内,位移传感器上的感应杆贯穿无杆腔和有杆腔,且部分感应杆体位于导管腔体内;感应杆外径小于导管腔体内径,使得液压油能够通过感应杆和导管之间的腔体间隙,进入导管腔体内;缸筒和导向套上均设有油孔,液压油从缸筒上的油孔或导向套上油孔进入腔体,腔体内的液压油推动活塞组件轴向来回移动,活塞组件带动游标磁环运动;通过游标磁环的运动信号传递至位移传感器,得到活塞组件的运动距离。本装置安全性高,活塞杆加工简单,导管受力能够自由变形,克服了现有传感器安装时存在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位移传感器式油缸
本技术涉及油缸
,具体涉及一种内置位移传感器式油缸。
技术介绍
目前,在油缸上安装位移传感器一般采用外露式,即将位移传感器整体安装在油缸外侧,或者中心内置式安装,即将传感器安装在缸底上,感应杆伸进油缸内部,并在活塞杆内部移动。但是上述两种安装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外露式安装方式。首先,这种安装方式缺少保护装置,容易被其它物体碰撞,造成损坏;再次,外露式安装方式导致油缸安装体积变大,在空间较小的空间内安装受限;最后,位移传感器长时间暴漏在外面,容易受到污染,影响传感器测量准确度。对于中心内置安装方式。首先,对于活塞杆为实心长杆的油缸,在活塞杆中加工细长孔,工艺较为困难,费用较高,且直线度和粗糙度难以保证,对传感器的寿命有一定的影响;其次,对于在一些杆径比较大、活塞杆中空的油缸中,内腔体积过大,充满过多的液压油,在无杆腔工作过程中易产生冲击;最后,对于在中空活塞杆内焊接导管且行程长的油缸,活塞杆体与导管在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受力,在外部环境变化时,造成导管受力变形,影响导管直线度,进而对传感器感应杆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位移传感器式油缸,包括缸筒(9)、导向套(3)、活塞组件、游标磁环(8)、导管(5)和位移传感器(10);所述缸筒(9)和导向套(3)为同轴固连;活塞组件位于导向套(3)腔体内,活塞组件上设有游标磁环(8);导管(5)内部为空腔体并置于活塞杆内腔C中,导管(5)轴线与缸筒(9)轴线、导向套(3)轴线相互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感器(10)置于缸筒(9)内腔底部,位移传感器(10)上的感应杆贯穿无杆腔,且部分感应杆杆体位于导管内腔D内;导管(5)内径不小于位移传感器(10)感应杆穿过的活塞杆尾(7)上的通孔的孔径,避免在活塞组件向缸底方向运行过程中,因位移传感器感应杆末端下坠碰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位移传感器式油缸,包括缸筒(9)、导向套(3)、活塞组件、游标磁环(8)、导管(5)和位移传感器(10);所述缸筒(9)和导向套(3)为同轴固连;活塞组件位于导向套(3)腔体内,活塞组件上设有游标磁环(8);导管(5)内部为空腔体并置于活塞杆内腔C中,导管(5)轴线与缸筒(9)轴线、导向套(3)轴线相互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感器(10)置于缸筒(9)内腔底部,位移传感器(10)上的感应杆贯穿无杆腔,且部分感应杆杆体位于导管内腔D内;导管(5)内径不小于位移传感器(10)感应杆穿过的活塞杆尾(7)上的通孔的孔径,避免在活塞组件向缸底方向运行过程中,因位移传感器感应杆末端下坠碰到导管端部而撞坏位移传感器;缸筒(9)和导向套(3)上均设有油孔,液压油从缸筒(9)上的油孔或导向套(3)上油孔进入腔体,腔体内的液压油推动活塞组件轴向来回移动,活塞组件带动游标磁环(8)运动;通过游标磁环(8)的运动信号传递至位移传感器(10),得到活塞组件的运动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位移传感器式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头(2)、活塞杆体(4)、活塞杆尾(7)和活塞(6);所述活塞杆头(2)、活塞杆体(4)、活塞杆尾(7)依次同轴固连,活塞杆体(4)内部为空腔体;活塞杆头(2)和活塞杆尾(7)均轴线方向设有通孔,通孔的轴线与活塞杆体(4)轴线相互重合;活塞(6)为两端开头的二级阶梯柱状体,且大径端外壁与缸筒(9)内壁间隙配合,活塞(6)内壁与活塞杆尾(7)外壁、活塞杆体(4)外壁同轴固连。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置位移传感器式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游标磁环(8)为一个,位于活塞杆尾(7)上,轴线与活塞杆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彦波徐炳涛高云峰李毅田志龙刘通张璇王文斌苏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昆仑机械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