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青坤专利>正文

套管气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7883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套管气回收装置,主要涉及采油技术领域。包括气体压缩缸体,所述气体压缩缸体的顶部设有密封法兰,所述气体压缩缸体的底端的中部设有与气体压缩缸体连通的排液缸体,所述压缩缸体内设有上活塞,所述排液缸体内设有下活塞,所述排液缸体的外壁的上部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有排液单流阀,所述排液缸体的底部设有进液阀,所述进液阀远离排液缸体的一端设有进液管线,所述气体压缩缸体的底端设有四通,所述四通的第一个接口与气体压缩缸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无需新的外动力能源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油井套管气回收问题,实现有效的套管气回收,解决气锁现象,提高油井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管气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油
,具体是套管气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采油井口由油管和套管组成,油田原油开采时,原油经抽油机从油管中抽出外输,在进入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时,往往会出现产量低、套管气压力低、生产过程中套管气很难得到利用和回收的问题,部分天然气积聚在油套环形空间中,造成了油井憋压产能下降,严重时会造成“气锁”现象,外排又会造成对大气的污染,同时也浪费了宝贵而不可再生的清洁资源,形成了恶性循环,同时也是油区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成熟应用的产品多为定压放气阀,其成本低、结构简单,但前提是必须在套管气长期憋压达到一定的压力后才能进入油气生产干线中,达到瞬间排放,使套管气长期憋压则直接影响了油井产能;另外一种是将一个气缸安装在抽油机支架上,气缸拉杆固定在抽油机游梁上相互连接,实现往复运动,缺点是安装成本高、维修困难、有时会出现气缸停用将抽油机顶翻的致命缺点,且上述方式在维修时均需要停井拆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无需新的外动力能源的情况下,有效地解决油井套管气回收问题,实现有效的套管气回收,解决气锁现象,提高油井产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套管气回收装置,包括气体压缩缸体(1),所述气体压缩缸体(1)的顶部设有密封法兰(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缩缸体(1)的底端的中部设有与气体压缩缸体(1)连通的排液缸体(3),所述排液缸体(3)的内径小于气体压缩缸体(1)的内径,所述压缩缸体(1)内设有上活塞(4),所述排液缸体(3)内设有下活塞(5),所述下活塞(5)与上活塞(4)固定连接,所述上活塞(4)的顶部设有拉杆(6),所述密封法兰(2)上设有与拉杆(6)相适应的贯穿孔,所述拉杆(6)与贯穿孔滑动连接,所述密封法兰(2)的顶部设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顶部设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一端设有手轮,另一端设有曲柄...

【技术特征摘要】
1.套管气回收装置,包括气体压缩缸体(1),所述气体压缩缸体(1)的顶部设有密封法兰(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缩缸体(1)的底端的中部设有与气体压缩缸体(1)连通的排液缸体(3),所述排液缸体(3)的内径小于气体压缩缸体(1)的内径,所述压缩缸体(1)内设有上活塞(4),所述排液缸体(3)内设有下活塞(5),所述下活塞(5)与上活塞(4)固定连接,所述上活塞(4)的顶部设有拉杆(6),所述密封法兰(2)上设有与拉杆(6)相适应的贯穿孔,所述拉杆(6)与贯穿孔滑动连接,所述密封法兰(2)的顶部设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顶部设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一端设有手轮,另一端设有曲柄(9),所述曲柄(9)远离转轴(8)的一端铰接有连杆(10),所述连杆(10)远离曲柄(9)的一端与拉杆(6)铰接,所述排液缸体(3)的外壁的上部设有排液管(11),所述排液管(11)上设有排液单流阀(12),所述排液缸体(3)的底部设有进液阀(13),所述进液阀(13)远离排液缸体(3)的一端设有进液管线(14),所述气体压缩缸体(1)的底端设有四通(15),所述四通(15)的第一个接口与气体压缩缸体(1)连通,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坤
申请(专利权)人:李青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