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7843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底板,两个底板之间固定有三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板,两个底板的上端均设有两个第三螺栓,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三螺栓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螺纹通孔内,所述底板的上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安装有第一滑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第三减震弹簧和相关结构的配合下,提高了防护装置的稳定性,减轻了撞击造成的破坏,通过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的配合,能快速的进行安装和拆卸,提高了效率,稳定性提高了,操作简单,功能齐全,不仅能对车辆进行保护,还提高了防护装置本身的性能,实用性强,适宜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安全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现有的市政设施设备中,在城市道路中经常使用防护栏装置将道路分割,以保证行车安全及交通流畅,且绿色施工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现代中,提高设施的周转利用率,成为今后发展重点。目前的防护栏为普通钢条焊接而成,安装复杂,且较轻的撞击就会造成护栏变形或断裂,不仅不能保护车辆和乘客,还会刮伤汽车,甚至会对乘客造成二次伤害,造成更大的安全事件,起到的保护作用很小,且该防护栏安装复杂,辅助功能少。现有的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不方便且拆除时须用电焊或气割,对防护装置的破坏大相应的成本也提高了,且现有的防护装置稳定性弱,且没有缓冲减震的结构,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底板,两个底板之间固定有三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板,两个底板的上端均设有两个第三螺栓,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三螺栓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螺纹通孔内,所述底板的上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固定有第二竖板,所述第二竖板的一端侧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的相对侧壁上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承载台,两个承载台上均设有第一螺栓,所述承载台上设有第二螺纹通孔,所述底板上设有与第二螺纹通孔对应的第三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栓贯穿第二螺纹通孔并延伸至第三螺纹通孔内,两个承载台的一端侧壁上均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杆上贯穿设有两个移动块,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两个第一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限位槽内的一端侧壁上,两个第一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移动块的一端侧壁上,两个移动块的一端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斜杆,两个第二斜杆的一端共同转动连接在固定块的一端侧壁上,两个承载台之间固定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上端固定有承载盒,两个承载台的上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斜杆,同一侧的两个第一斜杆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第一斜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承载盒的一端侧壁上,所述承载盒的下端设有四个支撑杆,同一侧的两个支撑杆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在承载台的上端一侧,所述承载盒的上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安装有第一竖板,所述承载盒上设有锁紧装置,两个第一竖板的一端侧壁上均固定有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有第二凹槽,且同一侧的两个第二凹槽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第二凹槽内共同放置有防撞板,所述第二凹槽的一端侧壁上设有夹持机构,两个第一竖板的内均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空腔,同一侧的两个空腔为一组,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二减震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端的四个套管,所述套管内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压杆,四个第一压杆的上端固定在承载盒的下端。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贯穿设置在承载盒一端侧壁上的第二螺栓,所述承载盒的一端侧壁上设有第四螺纹通孔,所述第一竖板上设有与第四螺纹通孔对应的第五螺纹通孔,所述第二螺栓贯穿第四螺纹通孔并延伸至第五螺纹通孔内。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贯穿设置在安装件一端侧壁上的螺杆,所述安装件的一端侧壁上设有第六螺纹通孔,所述螺杆的一端贯穿第六螺纹通孔并延伸至第二凹槽内,所述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一侧抵触在防撞板的一端侧壁上,所述防撞板的上端一侧固定有两个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一端抵触在第一竖板的一端侧壁上,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固定有转轮。优选地,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贯穿设置在两个空腔内的连接杆,所述空腔内固定有第二压板,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压杆,所述第二压杆贯穿第二压板并延伸至第二压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压杆上套设有第三减震弹簧,所述第三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杆的一端侧壁上,所述第三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压板的一端侧壁上,所述空腔内的相对侧壁上均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连接杆的两侧。优选地,所述套管为一端封闭的管体,所述套管的封闭端固定在底板的上端。优选地,所述转轮上设有防滑纹。优选地,所述夹持板上包覆有海绵垫。优选地,所述承载台和承载盒均采用碳素钢制成。本专利技术中,使用时,通过第三螺栓将两个底板固定在地面上,然后通过三个连接板对两个底板连接起来,为了加强固定,通过移动块带动第二斜杆移动,由于第一减震弹簧自身的弹力,将移动块进行及时的复位,提高了承载台的稳定性,为了提高承载盒的稳定性,承载盒下端的四个套管的第二减震弹簧在第一压杆的施压下,带动第一压板对第一减震弹簧施压,由于第二减震弹簧自身的弹力,迅速复位,同时也将承载盒复位,避免了在撞击后错位,再者,通过转轮带动螺杆转动,从而带动夹持块对防撞板夹持,继而通过橡胶块抵触在第一竖板的一端,加强固定,为了降低对两个第一竖板的破坏,在两个第一竖板之间固定有连个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压杆,第二压杆上套设有第三减震弹簧,当连接杆受压时,对第三减震弹簧施压,由于第二压杆的一端贯穿第二压板,在第二压板的阻挡下,第三减震弹簧通过自身的弹力,自动复位,减轻了连接杆受压产生的晃动,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第三减震弹簧和相关结构的配合下,提高了防护装置的稳定性,减轻了撞击造成的破坏,通过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的配合,能快速的进行安装和拆卸,提高了效率,稳定性提高了,操作简单,功能齐全,不仅能对车辆进行保护,还提高了防护装置本身的性能,实用性强,适宜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的空腔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的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中:1底板、2第一滑槽、3第一减震弹簧、4移动块、5第一螺栓、6承载台、7承载盒、8转轮、9安装块、10固定板、11第一竖板、12橡胶块、13防撞板、14第二螺栓、15螺杆、16支撑杆、17第一斜杆、18转动杆、19第二竖板、20第一压杆、21第一压板、22套管、23第二减震弹簧、24连接杆、25第二斜杆、26第二滑块、27第二滑槽、28第三减震弹簧、39第二压杆、30第二压板、31连接板、32第三螺栓、33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5,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底板1,两个底板1之间固定有三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板31,起着连接的作用,两个底板1的上端均设有两个第三螺栓32,底板1上设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底板(1),其特征在于,两个底板(1)之间固定有三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板(31),两个底板(1)的上端均设有两个第三螺栓(32),所述底板(1)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三螺栓(3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螺纹通孔内,所述底板(1)的上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滑槽(2),所述第二滑槽(2)内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固定有第二竖板(19),所述第二竖板(19)的一端侧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的相对侧壁上固定有固定杆(18),所述底板(1)的上端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承载台(6),两个承载台(6)上均设有第一螺栓(5),所述承载台(6)上设有第二螺纹通孔,所述底板(1)上设有与第二螺纹通孔对应的第三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栓(5)贯穿第二螺纹通孔并延伸至第三螺纹通孔内,两个承载台(6)的一端侧壁上均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杆(18)上贯穿设有两个移动块(4),所述固定杆(18)上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3),两个第一减震弹簧(3)的一端固定在限位槽内的一端侧壁上,两个第一减震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在移动块(4)的一端侧壁上,两个移动块(4)的一端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斜杆(25),两个第二斜杆(25)的一端共同转动连接在固定块的一端侧壁上,两个承载台(7)之间固定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上端固定有承载盒(7),两个承载台(6)的上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斜杆(17),同一侧的两个第一斜杆(17)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第一斜杆(17)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承载盒(7)的一端侧壁上,所述承载盒(7)的下端设有四个支撑杆(16),同一侧的两个支撑杆(16)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支撑杆(16)的下端固定在承载台(6)的上端一侧,所述承载盒(7)的上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安装有第一竖板(11),所述承载盒(7)上设有锁紧装置,两个第一竖板(11)的一端侧壁上均固定有两个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安装件(9),所述安装件(9)上设有第二凹槽,且同一侧的两个第二凹槽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第二凹槽内共同放置有防撞板(13),所述第二凹槽的一端侧壁上设有夹持机构,两个第一竖板(11)的内均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空腔,同一侧的两个空腔为一组,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二减震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底板(1),其特征在于,两个底板(1)之间固定有三个相互平行的连接板(31),两个底板(1)的上端均设有两个第三螺栓(32),所述底板(1)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三螺栓(3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螺纹通孔内,所述底板(1)的上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滑槽(2),所述第二滑槽(2)内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固定有第二竖板(19),所述第二竖板(19)的一端侧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的相对侧壁上固定有固定杆(18),所述底板(1)的上端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承载台(6),两个承载台(6)上均设有第一螺栓(5),所述承载台(6)上设有第二螺纹通孔,所述底板(1)上设有与第二螺纹通孔对应的第三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栓(5)贯穿第二螺纹通孔并延伸至第三螺纹通孔内,两个承载台(6)的一端侧壁上均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杆(18)上贯穿设有两个移动块(4),所述固定杆(18)上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3),两个第一减震弹簧(3)的一端固定在限位槽内的一端侧壁上,两个第一减震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在移动块(4)的一端侧壁上,两个移动块(4)的一端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斜杆(25),两个第二斜杆(25)的一端共同转动连接在固定块的一端侧壁上,两个承载台(7)之间固定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上端固定有承载盒(7),两个承载台(6)的上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斜杆(17),同一侧的两个第一斜杆(17)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第一斜杆(17)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承载盒(7)的一端侧壁上,所述承载盒(7)的下端设有四个支撑杆(16),同一侧的两个支撑杆(16)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支撑杆(16)的下端固定在承载台(6)的上端一侧,所述承载盒(7)的上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安装有第一竖板(11),所述承载盒(7)上设有锁紧装置,两个第一竖板(11)的一端侧壁上均固定有两个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安装件(9),所述安装件(9)上设有第二凹槽,且同一侧的两个第二凹槽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第二凹槽内共同放置有防撞板(13),所述第二凹槽的一端侧壁上设有夹持机构,两个第一竖板(11)的内均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空腔,同一侧的两个空腔为一组,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二减震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底板(1)上端的四个套管(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贵松彭祖胜刘卫献王永见韩玉枝王光辉王跃斌李彦龙陈国亮李勋董红磊李伟周建鹏韩国耀杨平刚闫小峰闫绍峰袁媛孙磊尹文龙马文凯朱玉红王亚普杜鹏宇姚晓磊张已琪孙东文程迎哲刘元博冯壹张寒飞李义乐尹正许吴展张瑞琦周弋森罗晓璇管玉川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市公路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