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19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所述热盘组件包括:加热盘,所述加热盘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周壁上形成有卡槽;用于检测所述烹饪器具的内锅是否存在的内锅检测传感器,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的外周面上设有卡片,所述卡片卡合在所述卡槽内以限制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在所述安装孔内转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不仅可以检测内锅是否存在,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还可以实现热盘组件的一体化,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电压力锅产品都无内锅检测这一项功能,可能导致用户在无内锅的情况下加热,致使整机处于干烧状态,损坏整机,导致用户投诉,影响企业形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所述热盘组件可以检测内锅是否存在。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热盘组件的烹饪器具。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包括:加热盘,所述加热盘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周壁上形成有卡槽;用于检测所述烹饪器具的内锅是否存在的内锅检测传感器,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的外周面上设有卡片,所述卡片卡合在所述卡槽内以限制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在所述安装孔内转动。根据本技术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不仅可以检测内锅是否存在,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还可以实现热盘组件的一体化,提高装配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片通过外力变形而卡合在所述卡槽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片在通过外力变形前其外侧面与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的外周面平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片沿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的轴向延伸,所述卡片的下端与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的外周面相连,所述卡片的上端抵在所述卡槽的顶壁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片在通过外力变形前其上端高于所述卡槽的顶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槽的下表面敞开。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上设有支撑沿,所述支撑沿支撑在所述加热盘的上表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盘的上表面设有围绕所述安装孔的沉槽,所述支撑沿配合在所述沉槽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的周壁上设有镂空的U型槽以使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的周壁的一部分构成所述卡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槽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方向的最小深度不小于2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槽为多个且沿所述安装孔的周壁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卡片为多个且沿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的外周面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卡片分别卡合在多个所述卡槽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具有上表面敞开的安装腔,所述底座与所述加热盘卡接;传感元件,所述传感元件设在所述安装腔内且具有从所述安装腔的上表面露出的内锅检测头;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传感元件相连且将所述传感元件常推向上。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烹饪器具,包括:外锅;热盘组件,所述热盘组件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所述热盘组件设在所述外锅内;内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外锅内。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从而提高了烹饪器具的整体性能。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的示意图,其中,卡片为通过外力变形前的卡片;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的示意图,其中卡片为通过外力变形后的卡片;图4是图3中圈示的M处的放大图;图5是图2中所示的内锅检测传感器的剖视图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所示的内锅检测传感器的示意图;图7是图6中所示的内锅检测传感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8是图2中所示的加热盘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烹饪器具100,外锅1,内锅2,热盘组件3,加热盘31,安装孔311,卡槽312,顶壁3121,沉槽313,内锅检测传感器32,底座321,卡片3211,支撑沿3212,U型槽3213,安装腔3214,过孔3215,传感元件322,内锅检测头3221,元件主体3222,限位钩3223,复位弹簧3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烹饪器具100的热盘组件3,其中,烹饪器具100可以为烹饪电器,例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等。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烹饪器具100的热盘组件3,包括:加热盘31和内锅检测传感器32。具体地,内锅检测传感器32用于检测烹饪器具100的内锅2是否存在,即内锅检测传感器32用于检测内锅2是否已经正确安装在烹饪器具100的外锅1内,这样,通过设置内锅检测传感器32确认内锅2是否置于外锅1内,可以确认烹饪器具100是否满足启动加热组件的条件,从而可以避免烹饪器具100在无内锅2的情况下整机干烧而损坏烹饪器具100,提高安全性。进一步地,加热盘31上设有安装孔311,安装孔311的周壁上形成有卡槽312,内锅检测传感器32设在安装孔311内,内锅检测传感器32的外周面上可以设有卡片3211,卡片3211卡合在卡槽312内,以限制内锅检测传感器32在安装孔311内转动,也就是说,通过卡片3211与卡槽312的配合,可以实现内锅检测传感器32在安装孔311内的周向旋转定位。另外,通过将内锅检测传感器32安装在加热盘31上,可以实现热盘组件3的一体化,使结构紧凑。同时,通过使内锅检测传感器32与加热盘31卡接,可以在保证内锅检测传感器32与加热盘31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减少零部件,降低成本,提高装配效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烹饪器具100的热盘组件3,不仅可以检测内锅2是否存在,提高烹饪器具100的安全性,还可以实现热盘组件3的一体化,提高装配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7所示,内锅检测传感器32可以包括:底座321、传感元件322和复位件(例如下文中所述的复位弹簧323),底座321与加热盘31卡接。其中,底座321内具有安装腔3214,安装腔3214的上表面敞开,传感元件322设在安装腔3214内,由此,底座321的安装腔3214的周壁可以将传感元件322与加热盘31间隔开,起到隔热的效果,避免传感元件322温度过高。进一步地,传感元件322具有内锅检测头3221;内锅检测头3221从安装腔3214的上表面露出,以便于内锅检测头3221与内锅2直接接触用于检测内锅2是否存在。复位件分别与底座321和传感元件322相连,且复位件将传感元件322常推向上,这样,当内锅2不在外锅1内时,即内锅检测传感器32上无内锅2时,复位件可以使得传感元件322复位,将传感元件322推向不受压力时的位置。由此,可以便于内锅检测传感器可以在下次继续检测内锅2是否存在,结构简单合理。这里,复位件可以为复位弹簧323。当然,本技术不限于此,复位件也可以其他具有复位功能的结构,只要能实现将传感元件322常推向上即可。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卡片3211通过外力变形而卡合在卡槽312内。例如,内锅检测传感器32的底座321的外周面上设有卡片3211,卡片3211贴近底座321的外周面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盘,所述加热盘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周壁上形成有卡槽;用于检测所述烹饪器具的内锅是否存在的内锅检测传感器,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的外周面上设有卡片,所述卡片卡合在所述卡槽内以限制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在所述安装孔内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盘,所述加热盘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周壁上形成有卡槽;用于检测所述烹饪器具的内锅是否存在的内锅检测传感器,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的外周面上设有卡片,所述卡片卡合在所述卡槽内以限制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在所述安装孔内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通过外力变形而卡合在所述卡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在通过外力变形前其外侧面与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的外周面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沿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的轴向延伸,所述卡片的下端与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的外周面相连,所述卡片的上端抵在所述卡槽的顶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在通过外力变形前其上端高于所述卡槽的顶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下表面敞开。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检测传感器上设有支撑沿,所述支撑沿支撑在所述加热盘的上表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热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若愚莫荣康杨兴国蔡位明魏俊波高万宝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