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6906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2:08
一种食品加工设备,包括工作主体,所述工作主体内壁体中设置有搅和腔,所述搅和腔正下方的所述工作主体内壁体中设置有第一传输腔,所述传输腔左右两侧互称设有推顶腔,左侧的所述推顶腔左侧设有第二传输腔,所述第一传输腔与所述搅和腔之间的所述工作主体内壁体中转动配合设置有分别顶入所述搅和腔与所述第一传输腔中的搅棍,顶入所述搅和腔中的所述搅棍外表面周向固设有多组第一搅和页片,顶入所述第一传输腔中的所述搅棍底部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状轮,所述第一传输腔左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状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锥状轮,所述第二锥状轮中固定安装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一转销轴。

A food processing equipment

A food processing equipment includes a working body, the inner wall body of the workin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mixing cavity, the inner wall body of the workin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ransmission cavity,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transmission cavity are mutually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a pushing top cavity,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pushing top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transmission cavity,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pushing top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cavity. A rotational fit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working body between the transmission cavity and the agitation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stirring rod which is respectively jacked into the agitation cavity and the first transmission cavity, and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first agitation sheets are fixed circumferentially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tirring rod which is jacked into the bottom of the stirring rod in the first transmission cavity. A first tapered wheel is fixed at the end, and a second tapered wheel intermeshing with the first tapered wheel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side wall of the first transmission cavity. A first pin shaft with left and right extension is fixed in the second tapered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加工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具体为一种食品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肉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品,为了使口感更好,通常在肉沫烹饪前为肉沫添加一些配料,配料需要与肉沫搅拌均匀,传统的通常使用手动搅拌,其搅拌时间较长而且费力,而传统的搅拌设备,搅拌桨都是单向转动的,由此搅拌效率依然较低,而且搅拌不够均匀,从而降低肉沫的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加工设备,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食品加工设备,包括工作主体,所述工作主体内壁体中设置有搅和腔,所述搅和腔正下方的所述工作主体内壁体中设置有第一传输腔,所述传输腔左右两侧互称设有推顶腔,左侧的所述推顶腔左侧设有第二传输腔,所述第一传输腔与所述搅和腔之间的所述工作主体内壁体中转动配合设置有分别顶入所述搅和腔与所述第一传输腔中的搅棍,顶入所述搅和腔中的所述搅棍外表面周向固设有多组第一搅和页片,顶入所述第一传输腔中的所述搅棍底部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状轮,所述第一传输腔左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状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锥状轮,所述第二锥状轮中固定安装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一转销轴,所述第一转销轴与所述工作主体转动配合连接且右侧伸展末端与右侧的所述推顶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销轴左侧伸展末端与马达动力配合连接,所述马达固设于左侧的所述推顶腔左侧内壁内,所述推顶腔中的所述第一转销轴外表面固设有一突轮,所述突轮上侧动力配合安装有推移装置,所述马达左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向左伸展设置的第二转销轴,所述第二转销轴与所述工作主体转动配合连接且左侧端顶入所述第二传输腔中,所述第二传输腔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设置有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转销轴左侧伸展末端固定连接的第三锥状轮,所述第二传输腔内顶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状轮相互啮合的第四锥状轮,所述第二传输腔上侧的所述搅和腔左侧内壁内山下互称设有第三传输腔,所述第四锥状轮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向上伸展设置并与所述工作主体转动配合连接且顶部伸展末端与上侧的所述第三传输腔内顶壁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三转销轴,所述第三传输腔中的所述第三转销轴外表面周向固设有齿状轮,所述齿状轮外侧顶入所述搅和腔中且与转动配合设置在所述搅和腔弧状板外表面周向的齿状环相互啮合,所述弧状板内表面周向固设有多组第二搅和页片,所述工作主体顶端固定安装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马达电路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搅和腔上侧的所述工作主体顶部端面设有与所述搅和腔互通设置的装料斗。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推移装置包括滑动配合设置在所述推顶腔中的滑移板,所述滑移板底部端面与所述突轮推顶配合连接,所述滑移板上侧端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推顶腔内顶壁内滑动配合连接且顶入所述搅和腔中的滑移杆,所述滑移板上侧的所述滑移杆左右两侧互称安装有推顶弹力件,顶入所述搅和腔中的所述滑移杆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推移板。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推移板中设置有通槽,所述搅和腔内底壁内设置有互通所述通槽且贯穿所述工作主体底部端面的排泄孔,所述排泄孔与所述通槽连接处固定安装有电阀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搅和腔内底壁内与所述弧状板底部端面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转销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工作主体内壁体中设置有搅和腔,搅和腔正下方的工作主体内壁体中设置有第一传输腔,传输腔左右两侧互称设有推顶腔,左侧的推顶腔左侧设有第二传输腔,第一传输腔与搅和腔之间的工作主体内壁体中转动配合设置有分别顶入搅和腔与第一传输腔中的搅棍,顶入搅和腔中的搅棍外表面周向固设有多组第一搅和页片,顶入第一传输腔中的搅棍底部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状轮,第一传输腔左侧壁设置有与第一锥状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锥状轮,第二锥状轮中固定安装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一转销轴,第一转销轴与工作主体转动配合连接且右侧伸展末端与右侧的推顶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第一转销轴左侧伸展末端与马达动力配合连接,马达固设于左侧的推顶腔左侧内壁内,推顶腔中的第一转销轴外表面固设有一突轮,突轮上侧动力配合安装有推移装置,马达左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向左伸展设置的第二转销轴,第二转销轴与工作主体转动配合连接且左侧端顶入第二传输腔中,第二传输腔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设置有右侧端面与第二转销轴左侧伸展末端固定连接的第三锥状轮,第二传输腔内顶壁设置有与第三锥状轮相互啮合的第四锥状轮,第二传输腔上侧的搅和腔左侧内壁内山下互称设有第三传输腔,第四锥状轮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向上伸展设置并与工作主体转动配合连接且顶部伸展末端与上侧的第三传输腔内顶壁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三转销轴,第三传输腔中的第三转销轴外表面周向固设有齿状轮,齿状轮外侧顶入搅和腔中且与转动配合设置在搅和腔弧状板外表面周向的齿状环相互啮合,弧状板内表面周向固设有多组第二搅和页片,工作主体顶端固定安装有指示灯,指示灯与马达电路连接,从而可使第一搅和页片与第二搅和页片同时朝相反方向进行搅拌,同时,可通过推移装置将底部的原料推起,进而对原料进行高效搅拌,有效增加了原料搅拌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食品加工设备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推移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弧状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食品加工设备,包括工作主体100,所述工作主体100内壁体中设置有搅和腔111,所述搅和腔111正下方的所述工作主体100内壁体中设置有第一传输腔141,所述传输腔141左右两侧互称设有推顶腔135,左侧的所述推顶腔135左侧设有第二传输腔131,所述第一传输腔141与所述搅和腔111之间的所述工作主体100内壁体中转动配合设置有分别顶入所述搅和腔111与所述第一传输腔141中的搅棍114,顶入所述搅和腔111中的所述搅棍114外表面周向固设有多组第一搅和页片115,顶入所述第一传输腔141中的所述搅棍114底部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状轮142,所述第一传输腔141左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状轮142相互啮合的第二锥状轮136,所述第二锥状轮136中固定安装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一转销轴143,所述第一转销轴143与所述工作主体100转动配合连接且右侧伸展末端与右侧的所述推顶腔135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销轴143左侧伸展末端与马达133动力配合连接,所述马达133固设于左侧的所述推顶腔135左侧内壁内,所述推顶腔135中的所述第一转销轴143外表面固设有一突轮134,所述突轮134上侧动力配合安装有推移装置,所述马达133左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向左伸展设置的第二转销轴132,所述第二转销轴132与所述工作主体100转动配合连接且左侧端顶入所述第二传输腔131中,所述第二传输腔131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设置有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转销轴132左侧伸展末端固定连接的第三锥状轮126,所述第二传输腔131内顶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状轮126相互啮合的第四锥状轮125,所述第二传输腔131上侧的所述搅和腔111左侧内壁内山下互称设有第三传输腔123,所述第四锥状轮125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向上伸展设置并与所述工作主体100转动配合连接且顶部伸展末端与上侧的所述第三传输腔125内顶壁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三转销轴121,所述第三传输腔125中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品加工设备,包括工作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主体内壁体中设置有搅和腔,所述搅和腔正下方的所述工作主体内壁体中设置有第一传输腔,所述传输腔左右两侧互称设有推顶腔,左侧的所述推顶腔左侧设有第二传输腔,所述第一传输腔与所述搅和腔之间的所述工作主体内壁体中转动配合设置有分别顶入所述搅和腔与所述第一传输腔中的搅棍,顶入所述搅和腔中的所述搅棍外表面周向固设有多组第一搅和页片,顶入所述第一传输腔中的所述搅棍底部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状轮,所述第一传输腔左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状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锥状轮,所述第二锥状轮中固定安装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一转销轴,所述第一转销轴与所述工作主体转动配合连接且右侧伸展末端与右侧的所述推顶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销轴左侧伸展末端与马达动力配合连接,所述马达固设于左侧的所述推顶腔左侧内壁内,所述推顶腔中的所述第一转销轴外表面固设有一突轮,所述突轮上侧动力配合安装有推移装置,所述马达左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向左伸展设置的第二转销轴,所述第二转销轴与所述工作主体转动配合连接且左侧端顶入所述第二传输腔中,所述第二传输腔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设置有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转销轴左侧伸展末端固定连接的第三锥状轮,所述第二传输腔内顶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状轮相互啮合的第四锥状轮,所述第二传输腔上侧的所述搅和腔左侧内壁内山下互称设有第三传输腔,所述第四锥状轮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向上伸展设置并与所述工作主体转动配合连接且顶部伸展末端与上侧的所述第三传输腔内顶壁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三转销轴,所述第三传输腔中的所述第三转销轴外表面周向固设有齿状轮,所述齿状轮外侧顶入所述搅和腔中且与转动配合设置在所述搅和腔弧状板外表面周向的齿状环相互啮合,所述弧状板内表面周向固设有多组第二搅和页片,所述工作主体顶端固定安装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马达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加工设备,包括工作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主体内壁体中设置有搅和腔,所述搅和腔正下方的所述工作主体内壁体中设置有第一传输腔,所述传输腔左右两侧互称设有推顶腔,左侧的所述推顶腔左侧设有第二传输腔,所述第一传输腔与所述搅和腔之间的所述工作主体内壁体中转动配合设置有分别顶入所述搅和腔与所述第一传输腔中的搅棍,顶入所述搅和腔中的所述搅棍外表面周向固设有多组第一搅和页片,顶入所述第一传输腔中的所述搅棍底部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状轮,所述第一传输腔左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状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锥状轮,所述第二锥状轮中固定安装有左右伸展设置的第一转销轴,所述第一转销轴与所述工作主体转动配合连接且右侧伸展末端与右侧的所述推顶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销轴左侧伸展末端与马达动力配合连接,所述马达固设于左侧的所述推顶腔左侧内壁内,所述推顶腔中的所述第一转销轴外表面固设有一突轮,所述突轮上侧动力配合安装有推移装置,所述马达左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向左伸展设置的第二转销轴,所述第二转销轴与所述工作主体转动配合连接且左侧端顶入所述第二传输腔中,所述第二传输腔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设置有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转销轴左侧伸展末端固定连接的第三锥状轮,所述第二传输腔内顶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状轮相互啮合的第四锥状轮,所述第二传输腔上侧的所述搅和腔左侧内壁内山下互称设有第三传输腔,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铭浩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安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