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二极管箝位的全桥LL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直直变换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二极管箝位的全桥LL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新能源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电力电子学科的发展。例如光伏、风电这种新能源,普遍存在能量输出不稳定的缺点,并且输出电压范围非常宽,输出电流大小受环境影响等问题,对后级设计的变换器提出了更加苛刻的应用要求。变换器目前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高频化、新器件、模块化等方面,其中一个核心技术就是实现功率器件的软开关。目前的软开关变换器主要包括软开关PWM变换器以及谐振变换器。随着前人不断的总结拓展,谐振变换器的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拓宽二极管箝位的全桥LLC变换器的输入电压范围,本专利技术研究一种应用于二极管箝位的全桥LL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利用LLC变换器软开关的同时,拓宽其输入范围,扩宽其增益比,使其能够应用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苛刻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二极管箝位的全桥LL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二极管箝位的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二极管箝位的全桥LL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用于二极管箝位的全桥LLC变换器包含依次相连的输入源、逆变网络、谐振网络、变压器、整流滤波网络和负载;所述输入源包含输入电压、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逆变网络包含第一至第八开关管、以及第一至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和所述输入电压的正极、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第五开关管的漏极相连,另一端分别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和所述输入电压的负极、第四开关管的源极、第八开关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分别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二极管箝位的全桥LL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用于二极管箝位的全桥LLC变换器包含依次相连的输入源、逆变网络、谐振网络、变压器、整流滤波网络和负载;所述输入源包含输入电压、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逆变网络包含第一至第八开关管、以及第一至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和所述输入电压的正极、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第五开关管的漏极相连,另一端分别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分别和所述输入电压的负极、第四开关管的源极、第八开关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分别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分别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谐振网络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分别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四开关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源极分别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六开关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源极分别和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漏极、谐振网络相连;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源极分别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第八开关管的漏极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第一至第八开关管的驱动脉冲设置为方波;步骤2),设置第一开关管的驱动脉冲和第三开关管的驱动脉冲互补,第二开关管的驱动脉冲和第四开关管的驱动脉冲互补,第五开关管的驱动脉冲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爱云,马运东,刘自森,贺治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