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片及具有该导风片的烟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5645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5:52
导风片,包括进风端、导向端和出风端;所述进风端、导向端和出风端依次连接,且进风端、导向端和出风端由同一平面的材料折叠而成;所述进风端与导向端之间具有折痕,进风端与导向端之间形成夹角;导向端与出风端之间也具有折痕,且导向端与出风端之间形成夹角;所述进风端上设有进风孔,进风孔方向与导向端方向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导风片和排烟道围板均由钣材折叠而成,使得导风片和排烟道围板整体具有更好的强度,同时制造生产便捷,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同时一个排烟道围板可连接多个导风片,有利于多个导风片的集中出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片及具有该导风片的烟道
本专利技术属于烟道
,尤其是涉及导风片及具有该导风片的烟道。
技术介绍
烟道是废气和烟雾排放的管状装置,住宅烟道是指用于排除厨房烟气或卫生间废气的竖向管道制品,也称排气道、通风道、住宅排气道等。自从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强制性条文规定住宅建筑中排烟道耐火极限应不低于1.00h后,由于水泥预制烟道很难达到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要求,为了防止住宅排烟道内油垢积累日久成为火灾隐患,排烟道大多是采用高强玻镁耐火烟道板材以机械化组合拼装生产而成的高强耐火排烟道并在烟道内部设置变压拔气构件,而且必须按照国家标准《通风管道耐火实验方法GB/T17428-2009》进行型式检验,耐火极限需要达1.0h以上;高强耐火排烟道具有自重轻、强度高、不变形、耐火性能好、抗柔性冲击性能强、便于安装、隔声性能好、不易破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住宅建筑和公用建筑厨房排烟和卫生间排气。中国专利号CN105008695A公开了一种排气烟道,包括作为排放废气的通道的排气烟囱主体,和沿着所述排气烟囱主体开口端一侧整个周围,钻有多个孔的开口端多孔区域。上述公开的这种排气烟道出风口处于排气烟囱主体的周围一圈,从而没有特定的出风方向,不适用于多个排气烟道的组合使用,同时这种排气烟道结构复杂,需要较高的制造成本,不适用于大规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拆装便捷的导风片及具有该导风片的烟道。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导风片,包括进风端、导向端和出风端;所述进风端、导向端和出风端依次连接,且进风端、导向端和出风端由同一平面的材料折叠而成;所述进风端与导向端之间具有折痕,进风端与导向端之间形成夹角;导向端与出风端之间也具有折痕,且导向端与出风端之间形成夹角;所述进风端上设有进风孔,进风孔方向与导向端方向一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风端外围连有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第一支撑片位于进风端两侧,第二支撑片位于进风端连接导向端的相对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撑片与两侧的第一支撑片相连接,第一支撑片呈梯形状,且第一支撑片朝向导向端处为倾斜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端两侧设有与第一支撑片相连接的第三支撑片,第三支撑片朝向导向端处为倾斜设置,第三支撑片朝向出风端处为圆弧状,第三支撑片一端与第一支撑片连接,另一端与出风端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片、第二支撑片和第三支撑片依次连接,且第一支撑片、第二支撑片和第三支撑片均朝向进风孔内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风端上设有用于定位进风端的连接孔。导风片及具有该导风片的烟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烟道围板和若干导风片,所述若干导风片连接于排烟道围板的进风口上,且导风片的出风口朝向排烟道围板的出风口;所述排烟道围板由同一平面的材料折叠而成,排烟道围板的折角处边缘上设有缺口;所述排烟道围板的进风口周围设有螺纹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烟道围板与导风片连接处设有法兰,法兰固定于排烟道围板的进风口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烟道围板下方设有支板和隔板,排烟道围板与支板和隔板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烟道围板、支板和隔板外圈上设有内衬。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导风片和排烟道围板均由钣材折叠而成,使得导风片和排烟道围板整体具有更好的强度,同时制造生产便捷,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同时一个排烟道围板可连接多个导风片,有利于多个导风片的集中出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导风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导风片的平面展开图;图4是排烟道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排烟道围板的平面展开图;图6是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导风片1,排烟道围板2,法兰3,支板4,隔板5,内衬6,进风端1-1,导向端1-2,出风端1-3,进风孔1-4,第一支撑片1-5,第二支撑片1-6,第三支撑片1-7,连接孔1-8,进风口2-1,螺纹孔2-2,缺口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图1-5所示,导风片1包括进风端1-1、导向端1-2和出风端1-3;进风端1-1、导向端1-2和出风端1-3依次连接,且进风端1-1、导向端1-2和出风端1-3由同一平面的材料折叠而成;进风端1-1与导向端1-2之间具有折痕,进风端1-1与导向端1-2之间形成夹角;导向端1-2与出风端1-3之间也具有折痕,且导向端1-2与出风端1-3之间形成夹角;进风端1-1上设有进风孔1-4,进风孔1-4方向与导向端1-2方向一致。导风片1由同一平面的钣金折叠而成,从而导风片1为一体成型,具有更好的强度,同时油烟和废气通过进风端1-1上的进风孔1-4进入导风片1中,油烟和废气在经过进风孔1-4后沿着导向端1-2进行移动,最后油烟和废气在导向端1-2的作用下沿着出风端1-3的方向进行排出。进风端1-1与出风端1-3平行设置,导向端1-2位于进风端1-1与出风端1-3之间,且导向端1-2与进风端1-1与出风端1-3之间垂直设置,导向端1-2与进风端1-1之间设有垂直设置的夹角,使得导向端1-2与进风端1-1没有残留的废气和油烟,而导向端1-2与出风端1-3之间形成圆弧,便于油烟和废气在圆弧的作用下发生方向的改变;导向端1-2的设置方向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进风端1-1外围连有第一支撑片1-5和第二支撑片1-6,第一支撑片1-5位于进风端1-1两侧,第二支撑片1-6位于进风端1-1连接导向端1-2的相对侧,第二支撑片1-6与两侧的第一支撑片1-5相连接,第一支撑片1-5呈梯形状,且第一支撑片1-5朝向导向端1-2处为倾斜设置。第一支撑片1-5和第二支撑片1-6位于进风孔1-4的周围,且第一支撑片1-5和第二支撑片1-6与进风孔1-4垂直设置,同时第一支撑片1-5和第二支撑片1-6位于进风孔1-4的同侧;第一支撑片1-5和第二支撑片1-6依次连接,从而使得进风端1-1具有更好的强度和稳定性。第一支撑片1-5和第二支撑片1-6在折叠之后与进风孔1-4的边缘相抵,使得通过进风孔1-4的油烟和废气在第一支撑片1-5和第二支撑片1-6的作用下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导向端1-2两侧设有与第一支撑片1-5相连接的第三支撑片1-7,第三支撑片1-7朝向导向端1-2处为倾斜设置,第三支撑片1-7朝向出风端1-3处为圆弧状,第三支撑片1-7一端与第一支撑片1-5连接,另一端与出风端1-3连接,第一支撑片1-5、第二支撑片1-6和第三支撑片1-7依次连接,且第一支撑片1-5、第二支撑片1-6和第三支撑片1-7均朝向进风孔1-4内侧。通过第一支撑片1-5、第二支撑片1-6和第三支撑片1-7之间的连接,使得进风端1-1与导向端1-2实现之间夹角的定位,提高了进风端1-1与导向端1-2之间的稳定性,第一支撑片1-5、第二支撑片1-6和第三支撑片1-7之间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连接,同时在焊接完毕后进行抛光拉丝处理,使得导风片1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通过第一支撑片1-5、第二支撑片1-6和第三支撑片1-7之间的连接,使得进风端1-1、导向端1-2和出风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导风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端(1‑1)、导向端(1‑2)和出风端(1‑3);所述进风端(1‑1)、导向端(1‑2)和出风端(1‑3)依次连接,且进风端(1‑1)、导向端(1‑2)和出风端(1‑3)由同一平面的材料折叠而成;所述进风端(1‑1)与导向端(1‑2)之间具有折痕,进风端(1‑1)与导向端(1‑2)之间形成夹角;导向端(1‑2)与出风端(1‑3)之间也具有折痕,且导向端(1‑2)与出风端(1‑3)之间形成夹角;所述进风端(1‑1)上设有进风孔(1‑4),进风孔(1‑4)方向与导向端(1‑2)方向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导风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端(1-1)、导向端(1-2)和出风端(1-3);所述进风端(1-1)、导向端(1-2)和出风端(1-3)依次连接,且进风端(1-1)、导向端(1-2)和出风端(1-3)由同一平面的材料折叠而成;所述进风端(1-1)与导向端(1-2)之间具有折痕,进风端(1-1)与导向端(1-2)之间形成夹角;导向端(1-2)与出风端(1-3)之间也具有折痕,且导向端(1-2)与出风端(1-3)之间形成夹角;所述进风端(1-1)上设有进风孔(1-4),进风孔(1-4)方向与导向端(1-2)方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端(1-1)外围连有第一支撑片(1-5)和第二支撑片(1-6),第一支撑片(1-5)位于进风端(1-1)两侧,第二支撑片(1-6)位于进风端(1-1)连接导向端(1-2)的相对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片(1-6)与两侧的第一支撑片(1-5)相连接,第一支撑片(1-5)呈梯形状,且第一支撑片(1-5)朝向导向端(1-2)处为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端(1-2)两侧设有与第一支撑片(1-5)相连接的第三支撑片(1-7),第三支撑片(1-7)朝向导向端(1-2)处为倾斜设置,第三支撑片(1-7)朝向出风端(1-3)处为圆弧状,第三支撑片(1-7)一端与第一支撑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治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市凯宇鲜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