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563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风扇,包括:底座组件;风机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组件上;罩体,可拆卸地设置于风机组件上,与风机组件形成安装腔;净化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风扇将风机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组件上,从而实现多角度的送风,罩体可拆卸地设置于风机组件上,与风机组件共同形成有安装腔,且在安装腔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净化装置,将传统风扇与空气净化器的功能合二为一,在吹风的过程中对于空气进行净化,净化装置及罩体均为可拆卸式的连接,便于清洗或更换,保证净化装置的有效性及洁净程度,从而保证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扇。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的家庭都会在客厅有一台空气净化器及风扇,其中,空气净化器一般只会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冬季使用,夏秋两季继续摆在客厅则显得累赘,而夏季使用的风扇,到了冬季却不得不被收起来,因此造成客厅可使用面积过小,杂乱无章。相关技术中,市场上存在将空气净化器与风扇合二为一的产品,但受制于射流技术的瓶颈,高转速的涡轮风机,依然无法输出足够的风量和低噪音,不符合空气净化器的国家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扇。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风扇,包括:底座组件;风机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组件上;罩体,可拆卸地设置于风机组件上,与风机组件形成安装腔;净化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腔内。本技术提供的风扇包括:底座组件、风机组件、罩体及净化装置,其中,将风机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组件上,从而实现多角度的送风;进一步地,罩体可拆卸地设置于风机组件上,与风机组件共同形成有安装腔,避免风机组件裸露而存在安全隐患,且在该安装腔内设置有可拆卸的净化装置,在风机组件送风的同时可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将传统风扇与空气净化器的功能合二为一,减少客厅摆放电器的数量,扩大用户的使用活动范围;进一步地,净化装置及罩体均为可拆卸式的连接,即,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对净化装置进行清洗或更换,保证净化装置的有效性及洁净程度,从而保证对空气的净化效果。根据本技术上述的风扇,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扇还包括:进风格栅,设置于罩体远离底座组件的一端;出风格栅,设置于罩体的周侧;其中,净化装置设置于出风格栅处。在该技术方案中,将进风格栅设置于罩体的端面,将出风格栅设置于罩体的周侧,即,当风机组件工作时,室内空气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由远离底座的一端进入到安装腔内,通过净化装置的过滤净化后,通过周侧排出,从而实现四面出风,环形无死角的空气扰动,避免了以往轴流风扇单方向出风的弊端,加快而高效地扰动整个居室内的空气流动,满足房间内所有区域人的使用要求;进一步地,将净化装置设置于出风格栅处,贴合于出风格栅,即,通过出风格栅的空气都必须要经过净化装置的过滤净化,从而保证净化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机组件包括:底板,底板的一端与底座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罩体相连接;风机,设置于底板的几何中心位置,位于安装腔内。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机组件包括:底板及风机,其中,底板的一端与底座组件相连接,另一端用于安装风机,且,风机位于底板的几何中心位置,避免风机高速旋转时与罩体侧壁相互干扰,从而保证风扇的正常使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本体;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底座本体相连接,另一端与底板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本体及连接杆,其中,底座本体的横截面相对较大,保证足够的支撑面,确保风扇的稳定摆放;连接杆的一端与底座本体相连接,另一端与底板相连接,连接杆的横截面相对较小,从而在支撑风机组件及罩体的同时简化结构,减少加工用料及提升外观美感。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底板的几何中心位置朝向连接杆一侧凸出形成第一连接部。在该技术方案中,底板的几何中心位置朝向连接杆一侧外凸形成第一连接部,底板与连接杆之间通过此第一连接部相连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杆与第一连接部相适配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底板与连接杆通过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连接杆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适配,底板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配合可以朝向两侧转动,从而实现第一级旋转结构,扩大进风方向,加快而高效地扰动整个居室内的空气流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杆与底座本体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连接杆与底座本体通过第三连接部可旋转地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三连接部实现连接杆与底座本体之间的可旋转连接,形成第二级旋转结构,且连接杆的周向旋转方向与风机组件的摆动方向相互配合,共同形成双极螺旋运动结构,实现风机组件360°的甩动,进风格栅可以朝向室内的任意方向,保证室内不存在过滤死角,确保对空气的全方位扰动及过滤,保证空气净化效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净化装置为以下滤网之一或其组合:前置滤网、活性炭滤网、集尘滤网。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保证空气净化效果的前提下,选用前置滤网、活性炭滤网、集尘滤网之一或其组合,上述滤网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均可满足对空气的净化要求,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过滤装置,只要是能够实现对空气的过滤净化,都是可以实现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机为后倾式离心风机。在该技术方案中,选用后倾式离心风机,一方面,后倾式离心风机有利于于简化结构,可以实现环形出风而无需蜗壳,同时满足风量大、噪声低、效率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后倾式离心风机便于维修保养,不易粘连灰尘,降低清洗维修次数,节省用户时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扇还包括:控制装置,设置于罩体上,与风机组件相连接;显示组件,设置于罩体上,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罩体上设置有控制装置及显示组件,其中,通过控制装置对风扇进行控制,具体地,可以为通过人机互换按钮对风机的转速、转向或工作时间等进行控制,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程度;进一步地,通过显示组件显示风扇的运行状态及周围的空气质量等参数信息,便于用户实时了解风扇及周围空气质量,以做相应调整。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风扇包括:底座组件、风机组件、罩体及净化装置,其中,将净化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由风机组件及罩体所组成的安装腔内,将传统风扇与空气净化器的功能合二为一,在吹风的过程中对于空气进行净化,进而减少客厅摆放电器的数量,扩大用户的使用活动范围,且,净化装置及罩体均为可拆卸式的连接,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对净化装置进行清洗或更换,保证净化装置的有效性及洁净程度;进一步地,将进风格栅设置于罩体的端面,将出风格栅设置于罩体的周侧,从而实现四面出风,环形无死角的空气扰动,避免了以往轴流风扇单方向出风的弊端,加快而高效地扰动整个居室内的空气流动,满足房间内所有区域人的使用要求,与此同时,底板与连接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配合可以朝向两侧转动,从而实现第一级旋转结构,连接杆与底座本体之间通过第三连接部可旋转连接,形成第二级旋转结构,进而共同形成双极螺旋运动结构,实现风机组件360°的甩动,进风格栅可以朝向室内的任意方向,保证室内不存在过滤死角,确保对空气的全方位扰动及过滤,保证空气净化效率;更进一步地,采用后倾式离心风机,一方面,简化结构,可以实现环形出风而无需蜗壳,同时满足风量大、噪声低、效率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后倾式离心风机便于维修保养,不易粘连灰尘,降低清洗维修次数,节省用户时间;更进一步地,在罩体上设置有控制装置及显示组件,通过控制装置对风扇进行控制,通过显示组件显示风扇的运行状态及周围的空气质量等参数信息,便于用户实时了解风扇的工作情况及周围空气质量,以做相应调整。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风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组件;风机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组件上;罩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风机组件上,与所述风机组件形成安装腔;净化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进风格栅,设置于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底座组件的一端;出风格栅,设置于所述罩体的周侧;其中,所述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出风格栅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组件;风机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组件上;罩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风机组件上,与所述风机组件形成安装腔;净化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进风格栅,设置于所述罩体远离所述底座组件的一端;出风格栅,设置于所述罩体的周侧;其中,所述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出风格栅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罩体相连接;风机,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几何中心位置,位于所述安装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本体;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本体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几何中心位置朝向所述连接杆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