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7553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5:20
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其内的整理装置包括沿主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一号刺辊、二号刺辊、三号刺辊,三个刺辊都位于主输送带的正上方,刺辊包括辊体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刺针,三个刺辊上刺针的长度依次缩短、分布的密度依次增大,三个刺辊与主输送带的间距依次减小,辊体的端部都设置有转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的外侧围经转动传输带与转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进行传输配合,转动驱动轴的正中部位通过提升绳索与提升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本设计不仅能够对较厚、较蓬松的纺织体进行整理与压实,利于纺织体内纤维的编织、交叉,而且刺入、拔出效率较高,可调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体的整理装置,属于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具体适用于对较厚、较蓬松的纺织体进行整理与压实。
技术介绍
目前,成套纺织产品的生产设备主要包括开松机、梳理机、铺网机与针刺机,由开松机将纺织纤维开松并输送给梳理机,再由梳理机对纺织纤维进行梳理,并将梳理后的纺织纤维输送给铺网机铺网,铺网机铺网后送给针刺机或其余后续加工设备,但在进行多层结构的纺织体制作时,铺网之后所得的初始纺织体的厚度较大,蓬松度也相对较高,如果此时直接送至后续设备进行加工,较大的厚度、蓬松度势必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如厚度过大会阻碍机器运转,如蓬松起的纤维会对设备进行缠绕等等,甚至会损坏初始纺织体,故急需一种对较厚、较蓬松的初始纺织体进行压实与整理的设备。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对较厚、较蓬松的纺织体进行整理与压实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较厚、较蓬松的纺织体进行整理与压实的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包括主输送装置与整理装置,所述主输送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主输送带与主输送辊,且在主输送带的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整理装置;所述整理装置包括沿主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一号刺辊、二号刺辊、三号刺辊,且一号刺辊、二号刺辊、三号刺辊都位于主输送带的正上方;所述一号刺辊包括一号辊体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一号刺针,所述二号刺辊包括二号辊体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二号刺针,所述三号刺辊包括三号辊体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三号刺针,一号刺针与主输送带的最短间距、二号刺针与主输送带的最短间距、三号刺针与主输送带的最短间距依次减小,且三号刺针与主输送带的最短间距大于零。所述一号辊体、二号辊体在水平方向的最短间距大于二号辊体、三号辊体在水平方向的最短间距。所述一号刺针在一号辊体侧围上的分布密度小于二号刺针在二号辊体侧围上的分布密度,二号刺针在二号辊体侧围上的分布密度小于三号刺针在三号辊体侧围上的分布密度。所述一号刺针的长度大于二号刺针的长度,二号刺针的长度大于三号刺针的长度。所述一号辊体、二号辊体、三号辊体的端部都设置有转动驱动轴,该转动驱动轴的外侧围经转动传输带与转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进行传输配合,转动驱动轴的正中部位通过提升绳索与提升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主输送带的进料方向设置有进棉输送带,主输送带的出料方向设置有出棉输送带,主输送带呈水平方向设置,主输送带与进棉输送带、出棉输送带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进棉输送带低于主输送带设置,出棉输送带高于主输送带设置。所述一号刺针、二号刺针、三号刺针的结构一致,都包括针杆与针头,所述针杆的内端与一号辊体、二号辊体或三号辊体的侧围相连接,针杆的外端与针头的内端相连接,针头的外端向外延伸,针头的外端窄于其内端,且针头的侧围为内凹弧面。所述针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滑动槽,该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与其进行滑动配合的空心滑块,该空心滑块的内部设置有活动球,空心滑块上位于活动球、滑动槽之间的侧面上开设有活动口,所述活动球的球面与一根活动刺的内端相连接,活动刺的外端依次穿经活动口、滑动槽后延伸至针杆的外部,且活动刺、活动口、活动球的直径依次增大。一种上述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初始纺织体放置在主输送带的进料口上,该初始纺织体为多层结构,包括多个层层叠加的子层,相邻的子层之间设置有多根长丝,再由主输送带将初始纺织体自一号刺辊、二号刺辊、三号刺辊的下方依次输送而过,在输送而过的过程中,一号刺辊、二号刺辊、三号刺辊都为转动状态,一号刺针、二号刺针、三号刺针都与初始纺织体进行刺入、拔出的操作,直至初始纺织体与三号刺辊相互脱离即可,此时便可获得压实刺织纺织体。所述一号辊体、二号辊体、三号辊体的端部都设置有转动驱动轴,该转动驱动轴的外侧围经转动传输带与转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进行传输配合,转动驱动轴的正中部位通过提升绳索与提升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在输送而过的过程中,进行下述操作中的任意一种或全部:第一种:通过转动传输带改变一号辊体、二号辊体、三号辊体的转动方向或转动速度或同时改变;第二种:通过提升绳索改变一号辊体、二号辊体、三号辊体的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中,整理装置包括沿主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一号刺辊、二号刺辊、三号刺辊,每种刺辊都包括辊体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刺针,三个刺辊与主输送带的间距依次减小,其优点包括:首先,刺辊能对初始纺织体进行旋转式碾压,实现压实,尤其是高度逐渐缩小的设计,更能提高压实效果,最终获取厚度较薄的压实刺织纺织体,利于后续操作,如再次往返铺叠,竖立铺叠、水平铺叠均可;其次,转动的辊体驱使多根刺针对初始纺织体不断的进行刺入、拔出的操作,利于改变初始纺织体内纤维的形态,如相邻子层之间设置的长丝,实现长丝与其余纤维或长丝之间的编织、交叉,以便于形成蜂巢状的多孔结构,尤其当三个刺辊上刺针的分布密度、刺针的长度存在相互差异时,效果更佳。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对较厚、较蓬松的纺织体进行整理与压实,而且利于纺织体内纤维的编织、交叉。2、本专利技术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中,在一号辊体、二号辊体、三号辊体的端部都设置有转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经转动传输带与转动驱动电机进行传输配合,转动驱动轴的正中部位通过提升绳索与提升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使用时,通过转动驱动电机改变三个刺辊的转动方向与转动速度,通过提升电机改变三个刺辊的高度,从而提供更多的压实、整理操作,进而使纺织体内的纤维形成更多形态的编织、交叉,还能适应更多不同厚度、蓬松度的纺织体,扩大应用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可调性较强,能丰富纺织纤维的编织、交叉形态,而且应用范围较广,易于推广应用。3、本专利技术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中,刺针包括针杆与针头,针头的内端经针杆与辊体相连接,针头的外端向外延伸,针头的外端窄于其内端,针头的侧围为内凹弧面,使用时,前窄后宽的锐形结构设计使得针头更利于进行刺入、拔出操作,此外,内凹弧面还能减弱空气阻力,提高刺入、拔出效率,利于形成更多的编织、交叉形态。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刺入、拔出效率较高,能实现更多的编织、交叉形态。4、本专利技术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中,针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滑动槽,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与其进行滑动配合的空心滑块,空心滑块的内部设置有活动球,活动球的球面与一根活动刺的内端相连接,活动刺的外端依次穿经活动口、滑动槽后延伸至针杆的外部,活动刺、活动口、活动球的直径依次增大,使用时,当针杆刺入时,活动刺随针杆一并刺入,且由于纺织体内部纤维的阻挡,活动刺呈现为外端高于内端的形态,不仅利于针杆的进入,而且利于扩大编织、交叉的范围,当针杆拔出时,活动刺随针杆一并拔出,且由于纺织体内部纤维的阻挡,活动刺呈现为外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包括主输送装置(3)与整理装置(4),所述主输送装置(3)包括相互连接的主输送带(31)与主输送辊(32),且在主输送带(31)的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整理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理装置(4)包括沿主输送带(31)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一号刺辊(5)、二号刺辊(6)、三号刺辊(7),且一号刺辊(5)、二号刺辊(6)、三号刺辊(7)都位于主输送带(31)的正上方;所述一号刺辊(5)包括一号辊体(51)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一号刺针(52),所述二号刺辊(6)包括二号辊体(61)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二号刺针(62),所述三号刺辊(7)包括三号辊体(71)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三号刺针(72),一号刺针(52)与主输送带(31)的最短间距、二号刺针(62)与主输送带(31)的最短间距、三号刺针(72)与主输送带(31)的最短间距依次减小,且三号刺针(72)与主输送带(31)的最短间距大于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包括主输送装置(3)与整理装置(4),所述主输送装置(3)包括相互连接的主输送带(31)与主输送辊(32),且在主输送带(31)的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整理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理装置(4)包括沿主输送带(31)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一号刺辊(5)、二号刺辊(6)、三号刺辊(7),且一号刺辊(5)、二号刺辊(6)、三号刺辊(7)都位于主输送带(31)的正上方;所述一号刺辊(5)包括一号辊体(51)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一号刺针(52),所述二号刺辊(6)包括二号辊体(61)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二号刺针(62),所述三号刺辊(7)包括三号辊体(71)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三号刺针(72),一号刺针(52)与主输送带(31)的最短间距、二号刺针(62)与主输送带(31)的最短间距、三号刺针(72)与主输送带(31)的最短间距依次减小,且三号刺针(72)与主输送带(31)的最短间距大于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辊体(51)、二号辊体(61)在水平方向的最短间距大于二号辊体(61)、三号辊体(71)在水平方向的最短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刺针(52)在一号辊体(51)侧围上的分布密度小于二号刺针(62)在二号辊体(61)侧围上的分布密度,二号刺针(62)在二号辊体(61)侧围上的分布密度小于三号刺针(72)在三号辊体(71)侧围上的分布密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刺针(52)的长度大于二号刺针(62)的长度,二号刺针(62)的长度大于三号刺针(72)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辊体(51)、二号辊体(61)、三号辊体(71)的端部都设置有转动驱动轴(10),该转动驱动轴(10)的外侧围经转动传输带(11)与转动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进行传输配合,转动驱动轴(10)的正中部位通过提升绳索(13)与提升电机(14)的输出端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压实刺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输送带(31)的进料方向设置有进棉输送带(1),主输送带(31)的出料方向设置有出棉输送带(2),主输送带(31)呈水平方向设置,主输送带(31)与进棉输送带(1)、出棉输送带(2)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进棉输送带(1)低于主输送带(31)设置,出棉输送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明段耀帅卢宾宾姬巧玲徐巧梅顺齐肖人彬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