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54189 阅读:5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底板与相邻的预制柱之间以及位于最上方预制梁与相邻预制柱之间通过一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连接,其余预制梁与相邻预制柱之间通过两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连接,两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包括UHPC第一次后浇段与UHPC第二次后浇段,位于下方的预制柱与相邻的预制梁之间通过UHPC第一次后浇段连接,上方相邻的预制柱通过UHPC第二次后浇段连接于UHPC第一次后浇段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UHPC浇筑后浇段,具有超高的耐久性和超高的力学性能,可缩短预留钢筋所需搭接距离短,降低后浇带的浇筑量,预留钢筋能够直锚,施工质量便于检测,混凝土易浇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
本技术涉及预制装配式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框架梁柱结构施工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建筑结构领域中应用广泛,装配式建筑在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等等国家和地区占有很大比例,技术和规程等也相对比较成熟,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经过多年发展也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现有各类装配式体系钢筋的搭接方式主要有灌浆套筒连接,浆锚搭接连接,普通搭接连接等方式。灌浆套筒连接方式,虽然钢筋搭接距离短,应用范围广,但是施工复杂,施工质量不易检测,且节点混凝土不易振捣;浆锚搭接连接,搭接距离短,施工质量检测方便,但是施工复杂,应用范围受限,且节点混凝土不易振捣,普通搭接连接方式,采用普通混凝土,应用范围广,施工质量检测方便,但是钢筋搭接距离长,施工复杂且节点混凝土不易振捣。可见,常规的节点连接方式存在施工工艺复杂,构件预留钢筋过长,技术要求高等诸多缺点,尤其在钢筋较密的梁柱节点施工更是困难。为此我们基于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简称UHPC)提出一种新的装配模式。超高性能混凝土,简称UHPC(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也称作活性粉末混凝土(RPC,ReactivePowderConcrete),具有超高的耐久性和超高的力学性能。与传统混凝土相比而言,UHPC是具备高强度、高密实性、极佳的耐久性及高韧性的建筑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使用UHPC后浇连接,节点强度高,预留钢筋所需搭接距离短,可以有效降低后浇带的浇筑量,钢筋能够直锚,相比弯锚更加便于施工;施工质量便于检测,混凝土易浇捣。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设置于底板上,包括若干预制柱及若干预制梁,底板与相邻的预制柱之间通过一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连接,位于最上方的预制梁与相邻的预制柱之间通过一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连接,其余预制梁与相邻的预制柱之间通过两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连接,所述两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包括UHPC第一次后浇段与UHPC第二次后浇段,位于下方的预制柱与相邻的预制梁之间通过UHPC第一次后浇段连接,上方相邻的预制柱通过UHPC第二次后浇段连接于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上。优选的,在上述的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中,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位于梁柱节点核心区,对应预制柱与预制梁的预留钢筋直锚于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内,对应预制柱与预制梁的预留钢筋在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内的搭接长度大于10倍预留钢筋的直径。优选的,在上述的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中,所述UHPC第二次后浇段位于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上方,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与位于上方的对应预制柱的预留钢筋分别直锚于所述UHPC第二次后浇段内,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与位于上方的对应预制柱的预留钢筋在所述UHPC第二次后浇段内的搭接的长度大于10倍预留钢筋的直径。优选的,在上述的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中,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与相邻的位于下方的预制柱及对应的预制梁的结合面设置键槽和粗糙面。优选的,在上述的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中,所述UHPC第二次后浇段与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之间的结合面设置键槽和粗糙面。优选的,在上述的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中,在中跨处,上下相邻的预制柱与两根相邻的预制梁通过所述两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连接,两根相邻的预制梁形成一字形结构。优选的,在上述的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中,在中跨处,上下相邻的预制柱与四根相邻的预制梁通过所述两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连接,四根相邻的预制梁形成十字形结构。优选的,在上述的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中,在边跨处,上下相邻的预制柱与三根相邻的预制梁通过所述两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连接,三根相邻的预制梁形成丁字形结构。优选的,在上述的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中,在角点处,位于上下相邻的预制柱与两根相邻的预制梁通过所述两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连接,两根相邻的预制梁形成L字形结构。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使用一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UHPC第一次后浇段以及UHPC第二次后浇段作为预制柱与预制梁之间的连接件,具有超高的耐久性和超高的力学性能(高强度、高密实性、及高韧性),可以缩短预留钢筋所需搭接距离短,不但可以节约钢筋用材,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后浇带的体积,从而降低后浇带的浇筑量;且预留钢筋能够直锚,相比弯锚施工更加方便;且具有施工质量便于检测,混凝土易浇捣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的框架立面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相邻预制柱与相邻预制梁的连接节点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预制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预制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预制柱、3-预制梁、4-一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5-UHPC第一次后浇段、6-UHPC第二次后浇段、7-预留钢筋、8-键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设置于底板1上,包括若干预制柱2及若干预制梁3,底板1与相邻的预制柱2之间通过一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4连接,位于最上方的预制梁3与相邻的预制柱2之间通过一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4连接,其余预制梁3与相邻的预制柱2之间通过两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连接,所述两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包括UHPC第一次后浇段5与UHPC第二次后浇段6,位于下方的预制柱2与相邻的预制梁3之间通过UHPC第一次后浇段5连接,上方相邻的预制柱2通过UHPC第二次后浇段6连接于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5上。本实施例的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使用一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UHPC第一次后浇段5以及UHPC第二次后浇段6作为预制柱与预制梁之间的连接件,具有超高的耐久性和超高的力学性能(高强度、高密实性、及高韧性),可以缩短预留钢筋7所需搭接距离短,不但可以节约钢筋用材,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后浇带的体积,从而降低后浇带的浇筑量;且预留钢筋7能够直锚,相比弯锚施工更加方便;此外具有施工质量便于检测,混凝土易浇捣的优点。优选的,在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设置于底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预制柱及若干预制梁,底板与相邻的预制柱之间通过一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连接,位于最上方的预制梁与相邻的预制柱之间通过一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连接,其余预制梁与相邻的预制柱之间通过两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连接,所述两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包括UHPC第一次后浇段与UHPC第二次后浇段,位于下方的预制柱与相邻的预制梁之间通过UHPC第一次后浇段连接,上方相邻的预制柱通过UHPC第二次后浇段连接于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设置于底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预制柱及若干预制梁,底板与相邻的预制柱之间通过一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连接,位于最上方的预制梁与相邻的预制柱之间通过一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连接,其余预制梁与相邻的预制柱之间通过两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连接,所述两次浇筑而成的UHPC后浇段包括UHPC第一次后浇段与UHPC第二次后浇段,位于下方的预制柱与相邻的预制梁之间通过UHPC第一次后浇段连接,上方相邻的预制柱通过UHPC第二次后浇段连接于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位于梁柱节点核心区,对应预制柱与预制梁的预留钢筋直锚于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内,对应预制柱与预制梁的预留钢筋在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内的搭接长度大于10倍预留钢筋的直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件预制、UHPC后浇节点的装配式框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UHPC第二次后浇段位于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上方,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与位于上方的对应预制柱的预留钢筋分别直锚于所述UHPC第二次后浇段内,所述UHPC第一次后浇段与位于上方的对应预制柱的预留钢筋在所述UHPC第二次后浇段内的搭接的长度大于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莉波郑七振陈刚马跃强庞锐李建光章谊戚健文陈威钢刘阳阳王婧房明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