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冬喜专利>正文

搓揉式洗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478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搓揉式洗衣机,包括上盖、下箱体、给排水系统、洗涤系统、程序控制器、传动机构、电动机等,其中,    所述洗涤系统主要包括安装在下箱体内的洗涤桶、位于洗涤桶内的波轮等;    所述给排水系统主要包括进水管、排水管、进水电磁阀、水位压力开关等;    所述程序控制器安装于上盖上,它通过电路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及运转时间,同时它还控制各电磁阀的动作;    所述电动机安装于下箱体内,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到波轮上,从而驱动波轮运转;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内还装有上洗涤机构,它主要包括安装在上盖内的可上下升降的上波轮、上传动机构、通过上传动机构用于驱动上波轮转动的上洗涤电机、用于驱动上波轮上下升降的上升降电机等,    所述上波轮为直径与下波轮直径相当,均为凹形波轮,在上盖盖上时,上波轮与下波轮的中心线均位于洗涤桶的中轴线上,工作时上波轮与下波轮的单向反向转动;    所述上波轮的波轮轴由多段套管组成,各套管间为仅能做相对轴向运动的移动副,上升降电机通过传动部件带动上波轮沿其轴线上下升降,上洗涤电机通过传动部件带动上波轮转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洗衣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洗涤方式主要为搓揉式的搓揉式洗衣机
技术介绍
洗衣机是常用的家用电器。现在人们对洗衣机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它洗净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省电、省水、省洗涤剂。按其结构原理,现有技术中的家用洗衣机可分为波轮式(我国生产的以此为多)、滚桶式、搅拌式三大类。其中,波轮式是通过波轮连续转动或定时正反向转动使洗涤液形成强烈的涡流从而对浸没在洗涤液中的洗涤衣物进行洗涤,它可分为涡漩式、喷流式、双喷流式;滚桶式洗衣机是利用其内桶有规律地旋转,通过其内壁上突出的筋,将桶内的衣物带到一定高度又将衣物抛落到洗涤液中完成洗涤。搅拌式洗衣机则是通过竖直安装在洗涤桶中央的搅拌器摆动搅动洗涤液和衣物来完成洗涤。三类洗衣机中,滚桶式洗衣机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造价高;搅拌式洗衣机机体大而重、造价高,套桶(缸)式全自动波轮洗衣机由于其价格适中、自动化程度高、洗净度尚可,具有一定的综合优势,已成为主流。以上三类洗衣机共同的不足之处是其洗净度均不能令人满意。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各类家用洗衣机均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洗涤液的量均较大,故各类家用洗衣机的洗涤过程中用水、用电量较大,由于洗净率对洗涤液的浓度有一定的要求,故用洗涤剂的量也较大,其产生的污水量也较大。要分析以上三类洗衣机的洗净度均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洗衣机的洗涤去污原理。洗衣机洗净衣物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化学力和机械力的共同作用,将衣物上的污垢从衣物表面及纤维孔隙中拉挤出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水、洗涤剂和机械力三者的共同作用,降低、削弱和破坏污垢与织物间所形成的表面附着、机械附着、分子间引力结合和化学结合,使污垢脱离衣物,达到洗净的目的。影响洗涤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洗涤液的浓度、洗涤液的温度、洗涤过程中机械力作用,其中,机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洗涤过程中的机械力是一个复杂的力系,在组成该力系的各种机械力中,布与布的摩擦力对洗净度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布与塑料的摩擦力,以下依次为弯曲力、冲击力、布与水的摩擦力、拉伸力。(洗衣机原理与维修技术,陈浩、保和平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显然以上三类洗衣机的洗涤去污原理决定了其洗净度的高低,其中以搅拌式洗衣机相对较高。基于对上述原理的认识,不少家用洗衣机企业纷纷对现有波轮式洗衣机加以改进,开发出各种“新水流”、“手搓式”洗衣机,试图增大布与布、布与塑料的摩擦力以提高洗净度。然而,上述种种“手搓式”洗衣机均未改变现有波轮式洗衣机的基本原理,即以洗涤液形成涡流从而洗涤衣物,故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手搓式”洗衣机,故洗净度其均不能令人满意。中国专利CN86207893、88106749在试图增大布与布、布与塑料的摩擦力以提高洗净度这种思路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前者通过一摆动的搓头在搓板上往复搓揉洗涤衣物,后者通过一左右摆动的上搓板在下搓板上往复搓揉洗涤衣物,两者都能提高洗净度,但前者效率低,后者结构复杂、不美观,且它们的自动化程度不高,都不能实现一机完成洗、漂、脱,难以适应社会大众的要求。现有最接近的技术为全自动套缸(桶)式波轮式洗衣机。它由上盖、下箱体、装在下箱体内并套装在一起的洗涤桶及盛水通、波轮、给排水系统、洗涤系统、程序控制器、传动机构、电动机等组成;其中,波轮通过洗涤桶中央的孔安装在洗涤桶内,它由电动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完成洗涤。同样,其洗净度差、用水、用洗涤剂的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洗净度较高且自动化程度高的洗衣机。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搓揉式洗衣机,包括上盖、下箱体、给排水系统、洗涤系统、程序控制器、传动机构、电动机等;其中,所述洗涤系统主要包括安装在下箱体内的洗涤桶、位于洗涤桶内的波轮等;所述给排水系统主要包括进水管、排水管、进水电磁阀、水位压力开关及排水电磁阀;所述程序控制器安装于上盖上,它通过电路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及运转时间,同时它还控制各电磁阀的动作;所述电动机安装于下箱体内,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到波轮上,从而驱动波轮运转;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内还装有上洗涤机构,它主要包括安装在上盖内的可上下升降的上波轮、上传动机构、通过上传动机构用于驱动上波轮转动的上洗涤电机、用于驱动上波轮上下升降的上升降电机等,所述下波轮安装于洗涤桶底部,与洗涤桶同中轴线;所述上波轮与下波轮直径相当,均为圆形波轮,在上盖盖上时,上波轮与下波轮的中心线均位于洗涤桶的中轴线上,工作时上波轮与下波轮单向反向转动;所述上波轮的波轮轴由多段套管组成,呈拉竿式结构,各套管间为仅能沿轴向做相对运动的移动副,波轮轴内装有弹簧,使得上波轮工作时能压住衣物搓揉,上升降电机通过传动部件带动上波轮沿其轴线上下升降,上洗涤电机通过传动部件带动上波轮转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由于采取直径相同、转动方向相反的上下双波轮对搓结构,大大增强了洗涤过程中布与布的摩擦力、布与塑料的摩擦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手搓式”,显著提高洗净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波轮与下波轮均为直径略小于洗涤桶底部内径的圆盘状凹形波轮,两波轮的工作面上都还均匀布有多条自中心向周边延伸的凸出于其表面的筋。该技术方案使得上波轮与下波轮的工作面间形成一个空腔,洗涤时衣物位于该空腔内,筋的作用不仅增加了洗涤时的摩擦力,同时,相邻的筋之间形成导向槽,衣物在洗涤时,衣物的上面即接触上波轮的一面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沿上波轮表面的导向槽运动,衣物的下面即接触下波轮的一面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沿下波轮表面的导向槽运动,由于两波轮同轴反向转动,位于该空腔内的衣物被强制完成自动翻转,从而保证了洗涤均匀而洁净。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洗涤桶为底部密闭的一体结构,下波轮固定于洗涤桶底部内表面,所述洗涤桶的下面连接有洗涤轴。该技术方案由于洗涤桶为底部密闭结构,杜绝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安装波轮的密封件老化而导致泄漏的可能性。又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上述与洗涤桶相连接的洗涤轴上装有两个空载方向互为相反的超越离合器,离合器的外圈与下洗涤电机的输出轴分别通过两不同传动比的传动机构传动。该技术方案方便地实现了仅改变电机的正反转向,洗涤桶连同固定于其内的下波轮即可实现两种工作方式即向一个方向的低速转动用于洗涤和向另一个方向的高速转动用于脱水。从而以单桶实现了双桶的功能。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易想到的,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此外,进一步提高洗净度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洗衣机内还装有一真空泵,所述上盖与下箱体的连接处均采用密封材料以使得上盖在盖合后洗衣机内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在洗涤过程中开动真空泵以使得洗衣机内形成真空从而提高洗净度。本技术方便地实现了一机完成洗、漂、脱多种功能,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现将其工作过程简要说明如下1、进水放入衣物及洗涤剂,合上上盖,接通电源,打开程序控制器的进水开关,进水电磁阀打开进水,同时上升降电机释放上波轮,在弹簧弹力的共同作用下,上波轮挤压在下波轮上的衣物上,当进水到一定高度(进水量仅需浸泡被上、下波轮挤压在一起的衣物,故很少),水位压力开关给出电信号,程序控制器关断进水电磁阀停止进水;2、洗涤此时程序控制器同时给上、下洗涤电机通电,两电机各自通过传动机构分别带动上、下波轮同轴反向转动,对衣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冬喜
申请(专利权)人:胡冬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