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杆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478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爬杆机器人,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其中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第一滑动部卡置在第一缓冲弹簧外,第二滑动部卡置在第二缓冲弹簧外;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第一移动杆,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一侧端;第二移动杆,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另一侧端;第一轴托架和第二轴托架;第一升降转动轮和第二升降转动轮;升降电机,以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旋转转动轮,用于沿着电线杆转动;第一电机,以带动旋转转动轮转动;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爬杆机器人可自动攀爬电线杆,安全性高,安全事故几率低。

Pole climbing robo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limbing rod robot,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wherein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buffer spring,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buffer spring, the first suppor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liding part and a second sliding part, and the first sliding part is clamped outside the first buffer spring. The second sliding part is clamped outside the second buffer spring; the second suppor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the third sliding part and the fourth sliding part; the first moving rod is arranged at one side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plate; the second moving rod is arranged at the other side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plate; the first axle bracket and the second axle bracket; the first lifting rotating wheel and the second lifting wheel Rotating wheel; lifting motor to drive the first drive shaft to rotate; rotating wheel, used to rotate along the wire rod; the first motor to drive the rotating wheel to rotate; through the above way, the climbing rod robot disclosed in the invention can automatically climb the wire rod, with high safety and low probability of safety accid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爬杆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
,尤其是涉及一种爬杆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和网络对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重要,而电线电缆的架设和维护是保证电力输送和网络通畅的重中之重。随着电力不断的发展,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出现较多与商业或市政工程有关的高杆设施,如电线杆。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电线杆固定线路,由于电线杆比较高,当需要电线杆上安装线路时,是需要工作人员爬至电线杆高处进行作业的。然而,在传统方式中,都是依靠工作人员人工攀爬至电线杆高处进行高空作业的,安全性低,安全事故几率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爬杆机器人,可自动攀爬电线杆,安全性高,安全事故几率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爬杆机器人,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其中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第一支撑板,其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其中第一连接杆穿设在第一滑动部内,第二连接杆穿设在第二滑动部内,且第一滑动部卡置在第一缓冲弹簧外,第二滑动部卡置在第二缓冲弹簧外;第二支撑板,其两侧分别设有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其中第一连接杆穿设在第三滑动部内,第二连接杆穿设在第四滑动部内,且第二支撑板的一侧通过第一衔接杆与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连接,第二支撑板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衔接杆与第一支撑板的另一侧连接,且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形成有用于收容电线杆的收容腔体;第一移动杆,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一侧端,其中第一移动杆设有处于收容腔体且用于夹设电线杆的第一夹具;第二移动杆,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另一侧端,其中第二移动杆设有处于收容腔体且用于夹设电线杆的第二夹具;第一轴托架和第二轴托架,间隔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第一升降转动轮和第二升降转动轮,通过第一传动轴转动设置在第一轴托架和第二轴托架之间,以通过第一传动轴带动第一升降转动轮和第二升降转动轮沿着电线杆攀爬;升降电机,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且与第一传动轴连接,以通过升降电机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旋转转动轮,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底部,用于沿着电线杆转动,其中旋转转动轮与第一支撑板间隔平行设置;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并与旋转转动轮连接,以通过第一电机带动旋转转动轮转动;其中,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其中,还包括:轨道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其中第一电机设置在轨道板上,且轨道板可移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底部,以通过轨道板带动第一电机移动,从而带动旋转转动轮移动;旋转手柄,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中;其中,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卡槽孔,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托架,旋转手柄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托架上,旋转手柄的另一端穿设在第一卡槽孔中,且旋转手柄的另一端与轨道板连接,以通过转动旋转手柄以带动轨道板移动。其中,第一卡槽孔呈长条状,其中第一卡槽孔设有靠近第二支撑板且用于卡置旋转手柄的第一档位孔和远离第二支撑板且用于卡置旋转手柄的第二档位孔,以使得旋转手柄处于第二档位孔时,旋转转动轮接触电线杆,旋转手柄处于第一档位孔时,旋转转动轮远离电线杆;第一支撑板的底部间隔设置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其中第一卡槽孔设置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之间,轨道板远离第一电机的一侧面设有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和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其中,第一移动杆处于收容腔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出部,第一夹具远离第二夹具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夹板,其中第一凸出部设有第五通孔,第一夹板设有与第五通孔对应的第六通孔,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中设置有第三螺钉,以使得第一夹具铰接设置在第一凸出部上;第二移动杆处于收容腔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凸出部,第二夹具远离第一夹具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板,其中第二凸出部设有第七通孔,第二夹板设有与第七通孔对应的第八通孔,且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中设置有第四螺钉,以使得第二夹具铰接设置在第二凸出部上。其中,还包括:第一制动机构和第二制动机构,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两侧上,其中第一制动机构与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连接,第二制动机构与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以通过第一制动机构和第二制动机构控制第一传动轴的转动或停止。其中,第一制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一侧的第一壳体、固定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固定板、转动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且一端互相连接的第一棘轮销和第二棘轮销以及处于第一棘轮销和第二棘轮销的另一端所形成的第一收容空间内且与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棘轮,以通过第一棘轮销和第二棘轮销卡置第一棘轮以控制第一棘轮的转向。其中,第一棘轮销和第二棘轮销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且第一棘轮销和第二棘轮销所形成的第一收容空间内转动设置有第一凸轮,其中第一凸轮设有第一凸起,以使得第一凸轮朝第一方向转动且第一凸轮的第一凸起转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凸轮的第一凸起推第一棘轮销离开第一棘轮,且第二棘轮销卡置在第一棘轮上,使得第一凸轮朝第二方向转动且第一凸轮的第一凸起转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凸轮的第一凸起推第二棘轮销离开第一棘轮,且第一棘轮销卡置在第一棘轮上,使得第一凸轮不转动且第一凸轮的第一凸起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一棘轮销和第二棘轮销卡置在第一棘轮上,其中第三位置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其中,第二制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另一侧的第二壳体、固定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固定板、转动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且一端互相连接的第三棘轮销和第四棘轮销以及处于第三棘轮销和第四棘轮销的另一端所形成的第二收容空间内且与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棘轮,以通过第三棘轮销和第四棘轮销卡置第二棘轮以控制第二棘轮的转向。其中,第三棘轮销和第四棘轮销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且第三棘轮销和第四棘轮销所形成的第二收容空间内转动设置有第二凸轮,其中第二凸轮设有第二凸起,以使得第二凸轮朝第一方向转动且第二凸轮的第二凸起转至第四位置时,第二凸轮的第二凸起推第三棘轮销离开第二棘轮,且第四棘轮销卡置在第二棘轮上,使得第二凸轮朝第二方向转动且第二凸轮的第二凸起转至第五位置时,第二凸轮的第二凸起推第四棘轮销离开第二棘轮,且第三棘轮销卡置在第二棘轮上,使得第二凸轮不转动且第二凸轮的第二凸起处于第六位置时,第三棘轮销和第四棘轮销卡置在第二棘轮上,其中第六位置处于第四位置和第五位置之间。其中,第一支撑板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且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托架和第三托架,其中第二托架靠近第一挡板设置,第三托架靠近第二挡板设置,且第二托架和第一挡板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丝杆,第三托架和第二挡板之间转动设置有与第一丝杆对称设置的第二丝杆,且第一移动杆设有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孔,以使得第一移动杆可移动设置在第一丝杆上,第二移动杆设有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孔,第二移动杆可移动设置在第二丝杆上;第一挡板上设有呈弧形状的第一档位卡槽,其中第一衔接杆的一端可移动设置在第一档位卡槽中,第一衔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凸轮连接,以通过第一衔接杆带动第一凸轮转动;第二挡板上设有呈弧形状的第二档位卡槽,其中第二衔接杆的一端可移动设置在第二档位卡槽中,且第二衔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凸轮连接,以通过第二衔接杆带动第二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爬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第一支撑板,其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在所述第一滑动部内,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设在所述第二滑动部内,且所述第一滑动部卡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弹簧外,所述第二滑动部卡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弹簧外;第二支撑板,其两侧分别设有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在所述第三滑动部内,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设在所述第四滑动部内,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通过第一衔接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衔接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形成有用于收容电线杆的收容腔体;第一移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端,其中所述第一移动杆设有处于所述收容腔体且用于夹设所述电线杆的第一夹具;第二移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侧端,其中所述第二移动杆设有处于所述收容腔体且用于夹设所述电线杆的第二夹具;第一轴托架和第二轴托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第一升降转动轮和第二升降转动轮,通过第一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托架和所述第二轴托架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带动所述第一升降转动轮和所述第二升降转动轮沿着所述电线杆攀爬;升降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且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以通过所述升降电机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旋转转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用于沿着所述电线杆转动,其中所述旋转转动轮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间隔平行设置;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并与所述旋转转动轮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旋转转动轮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第一支撑板,其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在所述第一滑动部内,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设在所述第二滑动部内,且所述第一滑动部卡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弹簧外,所述第二滑动部卡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弹簧外;第二支撑板,其两侧分别设有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在所述第三滑动部内,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设在所述第四滑动部内,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通过第一衔接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衔接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形成有用于收容电线杆的收容腔体;第一移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端,其中所述第一移动杆设有处于所述收容腔体且用于夹设所述电线杆的第一夹具;第二移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侧端,其中所述第二移动杆设有处于所述收容腔体且用于夹设所述电线杆的第二夹具;第一轴托架和第二轴托架,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第一升降转动轮和第二升降转动轮,通过第一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托架和所述第二轴托架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带动所述第一升降转动轮和所述第二升降转动轮沿着所述电线杆攀爬;升降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且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以通过所述升降电机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旋转转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用于沿着所述电线杆转动,其中所述旋转转动轮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间隔平行设置;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并与所述旋转转动轮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旋转转动轮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轨道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其中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轨道板上,且所述轨道板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以通过所述轨道板带动所述第一电机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旋转转动轮移动;旋转手柄,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中;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卡槽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托架,所述旋转手柄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架上,所述旋转手柄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卡槽孔中,且所述旋转手柄的另一端与所述轨道板连接,以通过转动所述旋转手柄以带动所述轨道板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孔呈长条状,其中所述第一卡槽孔设有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且用于卡置所述旋转手柄的第一档位孔和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且用于卡置所述旋转手柄的第二档位孔,以使得所述旋转手柄处于所述第二档位孔时,所述旋转转动轮接触所述电线杆,所述旋转手柄处于所述第一档位孔时,所述旋转转动轮远离所述电线杆;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间隔设置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其中所述第一卡槽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之间,所述轨道板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面设有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和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爬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杆处于所述收容腔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夹具远离所述第二夹具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夹板,其中所述第一凸出部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一夹板设有与所述第五通孔对应的第六通孔,且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中设置有第三螺钉,以使得所述第一夹具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出部上;所述第二移动杆处于所述收容腔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夹具远离所述第一夹具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板,其中所述第二凸出部设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二夹板设有与所述第七通孔对应的第八通孔,且所述第七通孔和所述第八通孔中设置有第四螺钉,以使得所述第二夹具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出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爬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制动机构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立李伯方李荣华李金玉周倍光宋远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