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71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5:33
在壳体(11)的内部形成有排气通路(70),已由压缩机构(30)压缩后的流体在该排气通路(70)中流动。排气通路(70)包括沿着气缸部(31)的外周面在气缸部(31)的轴向上延伸的内周侧通路(71)、和沿着内周侧通路(71)及外周壁部(65)在气缸部(31)的轴向上延伸的外周侧通路(75),并且所述排气通路(70)构成为:已由压缩机构(30)压缩后的流体依次流经内周侧通路(71)和外周侧通路(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螺杆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杆压缩机。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包括压缩机构的螺杆压缩机已为人所知,该压缩机构具有螺杆转子和闸转子。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螺杆压缩机。在该压缩机中,闸转子的多个闸与螺杆转子的螺旋槽啮合,并且螺杆转子被收纳在气缸部中。由此,在螺杆转子、闸及气缸部之间划分出压缩流体的压缩室。在该压缩机中,已由压缩机构压缩后的流体流经排气通路后流向高压空间。排气通路沿着气缸部的外周面形成。也就是说,从压缩机构中排出来的高温流体对气缸部进行加热后被引向高压空间。这样一来,就能够防止由于螺杆转子与气缸部的热膨胀特性不同而导致气缸部的内周面与处于旋转过程中的螺杆转子相接触,进而能够避免螺杆转子产生烧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3-2535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严格地说,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排气通路包括第一通路和位于第一通路的下游侧的第二通路,其中,压缩机构的排气口朝第一通路敞开。第一通路及第二通路沿着壳体的外周壁部的内周面排列在周向上,并且在气缸部的轴向上延伸。从压缩机构中排出来的流体经由排气口流向第一通路,然后朝着压缩机构的吸气侧(低压空间侧)沿着气缸部的轴向流动。已从第一通路中流出来的流体的流向在气缸部的周向上发生改变后,该流体流入第二通路。第二通路中的流体朝着压缩机构的排气侧(排气空间侧)沿着气缸部的轴向流动,然后被引向高压空间。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了下述问题,即:在上述现有示例的排气通路中,由于已由压缩机构压缩后的流体产生脉动而导致噪音增大。具体而言,由于刚刚由压缩机构压缩后的流体在上述第一通路中流动,因而在该第一通路中流体的脉动(亦称作排气脉动)就容易增大。该第一通路朝着排气口敞开并沿着壳体的外周壁部的内周面形成。因此,存在有下述问题,即:由于在第一通路中产生脉动而引发的声音容易通过壳体传向外部,由此就会导致噪音增大。越使压缩机构大型化及高速化,上述问题就越发显著。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杆压缩机,该螺杆压缩机能够利用流体加热气缸部,同时能够降低因排气通路中的流体产生脉动而引发的噪音。-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以一种螺杆压缩机为对象,所述螺杆压缩机包括壳体11和压缩机构30,该壳体11包含外周壁部65,该压缩机构30具有形成有螺旋槽41的螺杆转子40、包含与该螺旋槽41啮合的多个闸54的闸转子50、以及收纳所述螺杆转子40的气缸部31,并且所述压缩机构30设置在所述外周壁部65的内侧,在所述外周壁部65的内侧形成有排气通路70,已由所述压缩机构30压缩后的流体在该排气通路70中流动,所述排气通路70包括沿着所述气缸部31的外周面在该气缸部31的轴向上延伸的内周侧通路71、和沿着该内周侧通路71及所述外周壁部65在该气缸部31的轴向上延伸的外周侧通路75,并且所述排气通路70构成为:已由所述压缩机构30压缩后的流体依次流经所述内周侧通路71和所述外周侧通路75。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已由压缩机构30压缩后的流体首先在内周侧通路71中流动。内周侧通路71沿着气缸部31的外周面形成。因此,能够用刚刚被压缩后的较高温的流体对气缸部31进行加热。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由于螺杆转子40与气缸部31的热膨胀特性不同而导致气缸部31的内周面与处于旋转过程中的螺杆转子40相接触,进而能够避免螺杆转子40产生烧结。在内周侧通路71的周围形成有外周侧通路75,并且与现有示例相比该内周侧通路71离壳体11的外周壁部65较远。因此,由于在内周侧通路71中流动的流体产生脉动而引发的噪音就较难传向壳体11的外部。从内周侧通路71中流出来的流体在外周侧通路75中流动。外周侧通路75位于内周侧通路71的下游侧。由此,在外周侧通路75中流动的流体的排气脉动比在内周侧通路71中流动的流体的排气脉动小。因此,即便沿着壳体11形成了外周侧通路75,由于外周侧通路75中的流体产生脉动而传向壳体11外部的噪音也并没有那么大。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路70构成为:使在所述内周侧通路71中流动的流体的流向与在所述外周侧通路75中流动的流体的流向相反,并且所述排气通路70包含使所述内周侧通路71的下游端与所述外周侧通路75的上游端连通的连通路73。在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内周侧通路71中流动的流体的流向与在外周侧通路75中流动的流体的流向相反。因此,从内周侧通路71中流出来的流体进行180度转弯后流入外周侧通路75。其结果是,在外周侧通路75中流动的流体的脉动会进一步减弱。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侧通路71的整个外周面都被所述外周侧通路75包围。在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中,由于整个内周侧通路71都位于距壳体11较远的位置处,因而能够有效地抑制随着内周侧通路71中的流体产生脉动而引发的声音朝着壳体11的外部传递。-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通过使外周侧通路75介于内周侧通路71与壳体11的外周壁部65之间,从而能够降低由于流体产生脉动而引发的噪音。因为供较高温的流体流动的内周侧通路71沿着气缸部31的外周面形成,所以利用流体加热气缸部31的效果得到提高。由此,能够有效地避免螺杆转子40产生烧结。根据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因为流体在排气通路70中进行180度转弯,所以能够有效地减弱在外周侧通路75中流动的流体的排气脉动,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噪音。根据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外周侧通路75覆盖整个内周侧通路71,因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向壳体11的外部传递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杆压缩机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螺杆压缩机中压缩机构附近的横向剖视图。图3是从上侧所看到的压缩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从侧面所看到的压缩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图1中排气通路附近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图5的VI-VI线剖视图,其示出壳体的结构。图7(A)是示出螺杆压缩机的吸气行程的俯视简图,图7(B)是示出螺杆压缩机的压缩行程的俯视简图,图7(C)是示出螺杆压缩机的排气行程的俯视简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螺杆压缩机10连接在例如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在制冷剂回路中,从螺杆压缩机中排出来的制冷剂循环,从而进行制冷循环。如图1及图2所示,螺杆压缩机10包括壳体11、电动机20、驱动轴23、压缩机构30及滑阀机构60。〔壳体〕图1所示的壳体11由金属制成的横向长度较长的半密闭容器构成。壳体11具有壳体主体部12、吸气侧盖部13和排气侧盖部14。吸气侧盖部13的开放部被固定在壳体主体部1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图1中的左侧端部)上。排气侧盖部14的开放部被固定在壳体主体部1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图1中的右侧端部)上。在吸气侧盖部13的上部,形成有供吸气管连接的吸气部13a。吸气部13a与制冷剂回路中的低压气体管道连接。被螺杆压缩机10吸入的低压制冷剂流入吸气部13a。排气侧盖部14的上部形成有排气部14a。排气部14a与制冷剂回路中的高压气体管道连接。已由螺杆压缩机10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流向排气部14a。在壳体11的内部,低压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压缩机包括:壳体(11),其包含外周壁部(65);以及压缩机构(30),其具有形成有螺旋槽(41)的螺杆转子(40)、包含与该螺旋槽(41)啮合的多个闸(54)的闸转子(50)、以及收纳所述螺杆转子(40)的气缸部(31),并且所述压缩机构(30)设置在所述外周壁部(65)的内侧,在所述外周壁部(65)的内侧形成有排气通路(70),已由所述压缩机构(30)压缩后的流体在该排气通路(70)中流动,所述排气通路(70)包括沿着所述气缸部(31)的外周面在该气缸部(31)的轴向上延伸的内周侧通路(71)、和沿着该内周侧通路(71)及所述外周壁部(65)在该气缸部(31)的轴向上延伸的外周侧通路(75),并且所述排气通路(70)构成为:已由所述压缩机构(30)压缩后的流体依次流经所述内周侧通路(71)和所述外周侧通路(7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17 JP 2016-0275361.一种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压缩机包括:壳体(11),其包含外周壁部(65);以及压缩机构(30),其具有形成有螺旋槽(41)的螺杆转子(40)、包含与该螺旋槽(41)啮合的多个闸(54)的闸转子(50)、以及收纳所述螺杆转子(40)的气缸部(31),并且所述压缩机构(30)设置在所述外周壁部(65)的内侧,在所述外周壁部(65)的内侧形成有排气通路(70),已由所述压缩机构(30)压缩后的流体在该排气通路(70)中流动,所述排气通路(70)包括沿着所述气缸部(31)的外周面在该气缸部(31)的轴向上延伸的内周侧通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村治则上野广道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