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3712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调节装置,具有进气管路(12)、接入进气管路(12)的废气再循环管路(16)、其中构造有进气管路(12)和废气再循环管路(16)的壳体(10),用作转动轴线(30)的轴件(28),在该轴件上偏心地支承有调节体(36),轴件垂直于进气管路(12)和废气再循环管路(16)的中轴线地布置,其中,在进气管路(12)在废气再循环管路(16)的接口上游至少被节流时所处的第一终端位置中该调节体(36)的第一表面(44)的法向矢量指向该进气管路(12)的上游侧;而在废气再循环管路(16)被关闭的第二终端位置中调节体(36)的第二表面(50)的法向矢量指向废气再循环管路(16)。其缺点在于废气的导入干扰流动且导致凝结物增加和流动阻力增加。为解决该问题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建议在该第二表面(50)上构造有导引肋件(52),在废气再循环管路(16)打开时废气流沿导引肋件流入进气管路(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燃机的调节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具有进气管路、接入进气管路的废气再循环管路、壳体,所述壳体中构造有进气管路和废气再循环管路,用作转动轴线的轴件,在所述轴件上偏心地支承有调节体,所述轴件垂直于进气管路和废气再循环管路的中轴线地布置,其中,在第一终端位置中所述调节体的第一表面的法向矢量指向所述进气管路的上游侧,在第一终端位置中进气管路在废气再循环管路的接口的上游至少被节流,并且在第二终端位置中所述调节体的第二表面的法向矢量指向废气再循环管路,在所述第二终端位置中废气再循环管路被关闭。这种调节装置用于内燃机中,用于在被导回的废气量或新被进气的空气量的组成方面控制引入内燃机气缸的气流。取决于内燃机的运行状态,为实现最小废气值和最大功率值而设置不同的混合比例。为了调节,要么可以使用两个分开的阀门,其中可以通过这两个阀门实现总量调节,要么这些调节阀门包括两个阀体,这两个阀体通过共同的调整装置操纵,使得仅改变混合物。这种设计尤其用于可以通过压缩机的功率来调节总进气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为了能把相应的调节装置设计得更小,也能想到的是使用与两个管路配合作用的仅一个调节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调节装置,其具有进气管路(12)、接入进气管路(12)的废气再循环管路(16)、壳体(10),所述壳体中构造有所述进气管路(12)和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16),用作转动轴线(30)的轴件(28),在所述轴件上偏心地支承有调节体(36),所述轴件垂直于所述进气管路(12)和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16)的中轴线地布置,其中,在第一终端位置中所述调节体(36)的第一表面(44)的法向矢量指向所述进气管路(12)的上游侧,在所述第一终端位置中所述进气管路(12)在废气再循环管路(16)的接口的上游至少被节流;并且在第二终端位置中所述调节体(36)的第二表面(50)的法向矢量指向所述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11 DE 102015121616.7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调节装置,其具有进气管路(12)、接入进气管路(12)的废气再循环管路(16)、壳体(10),所述壳体中构造有所述进气管路(12)和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16),用作转动轴线(30)的轴件(28),在所述轴件上偏心地支承有调节体(36),所述轴件垂直于所述进气管路(12)和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16)的中轴线地布置,其中,在第一终端位置中所述调节体(36)的第一表面(44)的法向矢量指向所述进气管路(12)的上游侧,在所述第一终端位置中所述进气管路(12)在废气再循环管路(16)的接口的上游至少被节流;并且在第二终端位置中所述调节体(36)的第二表面(50)的法向矢量指向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16),在所述第二终端位置中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16)被关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表面(50)上构造有导引肋件(52),在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16)打开的情况下废气流沿导引肋件流入所述进气管路(1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管路(12)中构造有第一阀座(46),在所述调节体(36)的第一终端位置中调节体以调节体的第一表面(44)贴靠在第一阀座上。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16)的接口(14)处构造有第二阀座(48),在调节体的第二终端位置中所述调节体(36)的第二表面(50)以不具有导引肋件的区域紧靠第二阀座。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体(36)具有偏心地固定在所述轴件(28)上的带有所述第一表面(44)和所述第二表面(50)的活门(38)并具有耦连元件(40),所述耦连元件(40)从所述第二表面(50)开始延伸并且在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维尔科滕M弗伦德C维吉尔德A库斯克FA索默霍夫J克默林H金德尔V斯米尔贾诺夫斯基H弗里德里克斯
申请(专利权)人:皮尔伯格有限责任公司福特沃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