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排拆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33082 阅读:8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端子排拆装装置,端子排设有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包括第一延长杆、第二延长杆、反作用力杆及扳手,所述第一延长杆连接于第一螺栓,所述第二延长杆连接于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还套设有螺母,所述反作用力杆穿过所述第一延长杆和所述第二延长杆的间隙并抵紧于所述第一延长杆和所述第二延长杆,以在扳手通过所述第二延长杆旋转所述螺母时,所述反作用力杆作用在所述端子排上的扭矩与所述扳手作用在所述端子排上的扭矩相互抵消。上述端子排拆装装置能够提高端子排上接线的拆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排拆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气
,特别是涉及一种端子排拆装装置。
技术介绍
绝缘浇注端子排在电气一次回路中广泛应用,这种端子排采用绝缘材料将铜导体浇注在其中,背面通过燕尾卡槽将端子排卡在固定架上。铜导体上设置有上、下螺栓,用于连接一组导线,以提供导通回路。在对端子排上的接线进行拆装时,用一个扳手上紧下螺帽时,整个铜导体会受到扭矩,且扭矩会导致整个端子排背面的燕尾槽受力脱落或损伤。现有的一种替代方案是用外力夹紧整个端子排,但上紧过程中的扭力会对绝缘浇注材料造成很大压力甚至损坏绝缘体。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端子排接线过程中容易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端子排拆装装置。一种端子排拆装装置,端子排设有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包括第一延长杆、第二延长杆、反作用力杆及扳手,所述第一延长杆连接于第一螺栓,所述第二延长杆连接于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还套设有螺母,所述反作用力杆穿过所述第一延长杆和所述第二延长杆的间隙并抵紧于所述第一延长杆和所述第二延长杆,以在扳手通过所述第二延长杆旋转所述螺母时,所述反作用力杆作用在所述端子排上的扭矩与所述扳手作用在所述端子排上的扭矩相互抵消。上述端子排拆装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分别采用第一延长杆和第二延长杆将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延长到端子排所在平面外,扳手与第二延长杆相配合,反作用力杆插入第一延长杆和第二延长杆之间,操作人员双手分别握紧反作用力杆和扳手,然后同时用力,使得端子排受到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的扭矩达到部分抵消,从而有效避免对端子排上的接线进行拆装时端子排承受的扭矩过大而被损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作用力杆包括主体和设于所述主体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延长杆相互配合,以使所述反作用力杆与所述第一延长杆保持相对静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主体为一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为套圈或支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作用力杆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的把手,所述把手位于所述主体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长杆的一端形成有与第一螺栓螺接的内螺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长杆的另一端设有夹持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长杆一端凹设有与所述螺母配合的套合孔,另一端形成有套接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扳手包括握持端和套接端,所述套接端开设有驱动孔,所述驱动孔与所述套接部相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长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延长杆的长度。附图说明图1为端子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端子排拆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端子排拆装装置对端子排上的接线进行拆装时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端子排拆装装置中第一延长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端子排拆装装置中反作用力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2和图3,端子排拆装装置100包括第一延长杆10、第二延长杆20、反作用力杆30及扳手40,端子排200设有第一螺栓210和第二螺栓220,第一延长杆10连接于第一螺栓210,第二延长杆20连接于第二螺栓220,第二螺栓220还套设有螺母,反作用力杆30穿过第一延长杆10和第二延长杆20的间隙并抵紧于第一延长杆10和第二延长杆20,以在扳手通过第二延长杆20旋转螺母时,反作用力杆30作用在端子排200上的扭矩与扳手40作用在端子排200上的扭矩相互抵消。上述端子排拆装装置100的工作原理为:分别采用第一延长杆10和第二延长杆20将第一螺栓210和第二螺栓220延长到端子排200所在平面外,扳手40与第二延长杆20相配合,反作用力杆30插入第一延长杆10和第二延长杆20之间,操作人员双手分别握紧反作用力杆30和扳手40,然后同时用力,使得端子排200受到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的扭矩达到部分抵消,从而有效避免对端子排200上的接线进行拆装时端子排200承受的扭矩过大而被损坏。扳手40可为开口扳手、活动扳手或套筒扳手。请参阅图1,端子排200上的第一螺栓210和第二螺栓220通过铜连扳230电连接,第一螺栓210上预先接有导线,将接线与第二螺栓220上紧后,即使电路导通。当需要将端子排200上的接线上紧时,反作用力杆30从第一延长杆10的右侧插入第一延长杆10和第二延长杆20的间隙,操作人员一只手握住扳手40顺时针转动,使得端子排200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扭矩,另一只手反向握紧反作用力杆30,使得端子排200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扭矩,二者部分抵消。当需要将端子排200上的接线拆卸时,反作用力杆30从第一延长杆10的左侧插入第一延长杆10和第二延长杆20的间隙,操作人员一只手握住扳手40逆时针转动,使得端子排200上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扭矩,另一只手反向握紧反作用力杆30,使得端子排200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扭矩,二者部分抵消。请参阅图4,第一延长杆10的一端形成有与第一螺栓210螺接的内螺纹。第一延长杆10的另一端设有夹持部11,该夹持部11可以是六角方头结构,方便第一延长杆10被夹持住,进而将第一延长杆10上紧于第一螺栓210。第二延长杆20一端凹设有与螺母配合的套合孔,另一端形成有套接部21。扳手40通过第二延长杆20带动螺母转动,从而将端子排200上的接线上紧或松开,可以理解的,套合孔与螺母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如均为正六边形,套接部21的横截面可为正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以方便传动。第一延长杆10的长度小于第二延长杆20的长度。扳手40套接于第二延长杆20的末端,为防止扳手40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延长杆10阻挡扳手40的运动,第二延长杆20的长度大于第一延长杆10的长度。请参阅图5,反作用力杆30包括主体31和设于主体31的支撑部32,支撑部32与第一延长杆10相互配合,以使反作用力杆30与第一延长杆10保持相对静止。在一实施例中,支撑部32为套圈,套圈套设于第一延长杆10上,防止反作用力杆30与第一延长杆10或第二延长杆20发生相对滑动,而造成使用不便;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部32为支架,支架搭接于第一延长杆10上,具体的,支架形成一夹角或者支架整体为弧形。支撑部32和主体31为一体结构。具体的,将支撑部32焊接在主体31上,使得支撑部32和主体31形成一体结构,有效增大反作用力杆30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子排拆装装置,端子排设有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延长杆、第二延长杆、反作用力杆及扳手,所述第一延长杆连接于第一螺栓,所述第二延长杆连接于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还套设有螺母,所述反作用力杆穿过所述第一延长杆和所述第二延长杆的间隙并抵紧于所述第一延长杆和所述第二延长杆,以在扳手通过所述第二延长杆旋转所述螺母时,所述反作用力杆作用在所述端子排上的扭矩与所述扳手作用在所述端子排上的扭矩相互抵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排拆装装置,端子排设有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延长杆、第二延长杆、反作用力杆及扳手,所述第一延长杆连接于第一螺栓,所述第二延长杆连接于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还套设有螺母,所述反作用力杆穿过所述第一延长杆和所述第二延长杆的间隙并抵紧于所述第一延长杆和所述第二延长杆,以在扳手通过所述第二延长杆旋转所述螺母时,所述反作用力杆作用在所述端子排上的扭矩与所述扳手作用在所述端子排上的扭矩相互抵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排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作用力杆包括主体和设于所述主体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延长杆相互配合,以使所述反作用力杆与所述第一延长杆保持相对静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排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主体为一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排拆装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涛支永盛罗剑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