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轴与减速机进行联接的轴上联接件及联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2182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轴与减速机进行联接的轴上联接件,通过联接平键实现减速机的波发生器与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之间的联接,并通过轴套形成轴肩,为波发生器提供轴向限位作用。在不改变常用伺服电机和减速机的情况下,利用电机轴键槽特征,实现不带轴肩的电机与谐波减速机中波发生器不带螺孔的直接联接,实现联接可靠,结构简单,简易便捷,大大降低了故障风险,也降低对装配和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所述的轴上联接件实现电机轴与减速机的联接结构,利用伺服电机的轴端牙孔,在波发生器的端面增加轴盖,通过锁紧螺丝锁住波发生器,组装工序简单,到达可靠连接效果。在波发生器的内孔与电机轴的轴颈间实现联接,几乎不增加任何体积。

A shaft connecting member and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motor shaft and reducer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on-axis joint which connects the motor shaft with the reduce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wave generator of the reducer and the motor shaft of the servo motor is realized by connecting the flat key, and the shaft shoulder is formed by the shaft sleeve, thus providing the axial limit function for the wave generator. Without changing the common servo motor and speed reducer, the shaft keyway feature of the motor is used to realize the 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otor without shaft shoulder and the medium wave generator without screw holes in the harmonic reducer. The connection is reliable, simple in structure, simple and convenient,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failure risk and reduces the skill of the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personnel. The procedure is required.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the motor shaft and the reducer based on the shaft connecting part, and adds a shaft cover on the end face of the wave generator by using the shaft end tooth hole of the servo motor, and locks the wave generator by locking the screw. The assembly process is simple and the reliable connection effect is achieved. The inner hole of the wave genera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haft neck of the motor shaft, hardly increasing any volu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轴与减速机进行联接的轴上联接件及联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联接机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机轴与减速机进行联接的轴上联接件。
技术介绍
市面上的小规格工业机器人的组件,如电机、减速机等,均采用定制组件,以满足“小规格”的技术要求。定制电机的目的,通常为了以更小的体积获得更大的力矩输出,减速机的定制也同样是为了以小体积获得更好地性能,比如同规格谐波减速机中间过线孔更大,甚至波发生器与齿轮直接做成一体。机器人铸件本来也是采用更轻更难浇筑的材料制造。总体目的是满足小体积关节臂达到更高负载高性能要求。而对于以通用型的伺服电机、减速机实现工业机器人的设计方案,通用型的同一个规格的伺服电机常常比定制的电机体积大,输出轴直径大;如果采用材质性能较差、密度较大的材质铸造的机器人关节本体,则获得相同性能,其关节壁更厚、体积更大,整体质量也更大,因此机器人的电机和谐波减速机需要选择更大规格(体积、质量等也更大),才能获得应有的性能,则难以达到“小规格”的技术要求。现有伺服电机与内孔带键减速机的联接,需要电机轴带台阶或者减速机波发生器带螺牙,实现两个联接,同时对减速机的波发生器轴向限位。但如果选定的伺服电机轴不带台阶或谐波减速机波发生器不带特定螺孔则不好实现联接,甚至需要两者定制才能解决。不同实现方式,使得伺服电机与减速机之间的连接存在对应的不足:一、结构复杂,体积变大;二、成本增加,货期变长。所述的不足均对机器人生产十分不利。中国技术专利申请201620416545.5公开了一种用于减速机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挡圈、轴承、传动轴及支架,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于支架上,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花键,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栓连接结构;所述第一挡圈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用于限定所述轴承的轴向位置。调试减速机时,将连接装置的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花键分别与电机的输出轴、减速机的输入轴连接,并且利用螺栓分别将支架与电机的壳体、减速机的壳体固定连接,然后启动电机,电机输出的转速经传动轴传递至减速机。采用上述的技术,调试减速机时无需订制异形电机,降低调试成本。但作为减速机与电机的连接装置,需要在减速机与电机之间增加结构复杂的连接装置,安装繁琐,并且位于减速机与电机之外,仍然会增加整体的体积。为了解决上述的不足,在谐波减速机分体组装情况下,需要考虑润滑要求,则伺服电机选择带骨架油封,如图1所示,当所选体积较小带油封的伺服电机轴根不再有台阶,以常规结构的联接件实现谐波减速机中波发生器与伺服电机的联接,是靠电机轴的端面定位轴向位置,靠轴上的键固定径向的位置。采用常规结构的联接件进行联接后,谐波减速机相对伺服电机距离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可靠,安装便捷,实现不带轴肩电机与谐波减速机中波发生器不带螺孔的直接联接的电机轴与减速机进行联接的轴上联接件,以及基于所述的轴上联接件实现的电机轴与减速机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机轴与减速机进行联接的轴上联接件,包括轴套、联接平键,轴套用于套设并定位于电机轴的轴颈上,形成轴肩;电机轴的轴颈上开设有轴颈键槽,减速机的波发生器的内孔的内壁开设有内孔键槽,联接平键的两端分别与电机轴的轴颈、波发生器的内孔进行键联接。作为优选,联接平键沿轴套的轴向与轴套连接为一体,联接平键的电机端设置于轴套的内壁,并朝内凸起;联接平键的减速机端朝外延伸;安装时,将联接平键的减速机端朝向减速机,将轴套套设于轴颈上。作为优选,联接平键朝向减速机的部分的外侧面与轴套的外壁之间存在高度差,形成台阶。作为优选,联接平键的电机端突出轴套的端面。作为优选,联接平键突出轴套端面的部分的外侧面与轴套的外壁相平。一种电机轴与减速机的联接结构,电机轴的轴颈穿设于减速机的波发生器的内孔,电机轴的轴颈与波发生器的内孔之间通过所述的轴上联接件进行键联接;轴上联接件的轴套在轴向方向对波发生器进行限位;波发生器的另一侧通过限位机构进行固定限位。作为优选,电机轴的端部设置有联接套,联接套与电机轴同步转动,联接套的两端分别顶抵于电机轴与限位机构。作为优选,联接套上开设有联接键槽,联接键槽的侧壁开口与波发生器的内孔键槽正对,联接键槽的端面开口与电机轴的轴颈键槽正对,轴上联接件的联接平键朝内的一部分嵌接于联接键槽内,联接平键朝外的一部分嵌接于内孔键槽内。作为优选,限位机构包括端盖、锁紧螺丝,端盖卡设于波发生器的侧面,锁紧螺丝依次穿过端盖、联接套,与电机轴的轴端牙孔螺接。作为优选,所述的端盖通过锁紧螺丝与电机轴锁紧,压紧于波发生器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机轴与减速机进行联接的轴上联接件,通过联接平键实现减速机的波发生器与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之间的联接,并通过轴套形成轴肩,为波发生器提供轴向限位作用。本专利技术在不改变常用伺服电机和减速机的情况下,利用电机轴键槽特征,实现不带轴肩的电机与谐波减速机中波发生器不带螺孔的直接联接,实现联接可靠,结构简单,简易便捷;进而不需要定制电机,也不需要定制减速机,更不用采用其他复杂的联接机构;以简单的有效的机构,巧妙的实现普通伺服电机与减速机的可靠联接,极大降低了联接复杂程度,降低加工生产成本,机构简单可靠,大大降低了故障风险,也降低对装配和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本专利技术基于所述的轴上联接件实现电机轴与减速机的联接结构,利用伺服电机的轴端牙孔,在波发生器的端面增加轴盖,通过锁紧螺丝锁住波发生器,组装工序简单,到达可靠连接效果。在波发生器的内孔与电机轴的轴颈间实现联接,几乎不增加任何体积。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爆炸图;图2是轴上联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伺服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波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联接结构的实施示意图;图6是电机轴与减速机的联接结构的结构爆炸图(实施于六轴机器人);图7是电机轴与减速机的联接结构的剖视图;图中:10是轴上联接件,11是轴套,12是联接平键,121是电机端,122是减速机端,123是让位槽,13是台阶,20是电机轴,21是轴颈,211是轴颈键槽,22是轴端牙孔,30是波发生器,31是内孔,32是内孔键槽,40是联接套,41是联接键槽,50是限位机构,51是端盖,52是锁紧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联接机构的结构复杂、联接工序繁琐、体积大等不足,提供一种电机轴与减速机进行联接的轴上联接件,以及基于所述的轴上联接件而实现电机轴与减速机的联接结构,通过匹配性强的轴上联接件,在不改变常用伺服电机和减速机的情况下,实现不带轴肩的电机与谐波减速机中波发生器不带螺孔的直接联接,实现联接可靠,结构简单,简易便捷。如图2所示,电机轴20与减速机进行联接的轴上联接件10包括轴套11、联接平键12,轴套11用于套设并定位于电机轴20的轴颈21上,形成轴肩;轴肩的作用是为减速机的波发生器30提供轴向限位。电机轴20的轴颈21上开设有轴颈键槽211,减速机的波发生器30的内孔31的内壁开设有内孔键槽32,联接平键12的两端分别与电机轴20的轴颈21、波发生器30的内孔31进行键联接。本专利技术实施的对象是一类电机与波发生器30,如图3、图4所示,即电机轴20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轴与减速机进行联接的轴上联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联接平键,轴套用于套设并定位于电机轴的轴颈上,形成轴肩;电机轴的轴颈上开设有轴颈键槽,减速机的波发生器的内孔的内壁开设有内孔键槽,联接平键的两端分别与电机轴的轴颈、波发生器的内孔进行键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轴与减速机进行联接的轴上联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联接平键,轴套用于套设并定位于电机轴的轴颈上,形成轴肩;电机轴的轴颈上开设有轴颈键槽,减速机的波发生器的内孔的内壁开设有内孔键槽,联接平键的两端分别与电机轴的轴颈、波发生器的内孔进行键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轴与减速机进行联接的轴上联接件,其特征在于,联接平键沿轴套的轴向与轴套连接为一体,联接平键的电机端设置于轴套的内壁,并朝内凸起;联接平键的减速机端朝外延伸;安装时,将联接平键的减速机端朝向减速机,将轴套套设于轴颈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轴与减速机进行联接的轴上联接件,其特征在于,联接平键朝向减速机的部分的外侧面与轴套的外壁之间存在高度差,形成台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轴与减速机进行联接的轴上联接件,其特征在于,联接平键的电机端突出轴套的端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轴与减速机进行联接的轴上联接件,其特征在于,联接平键突出轴套端面的部分的外侧面与轴套的外壁相平。6.一种电机轴与减速机的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财飞廖建明叶振钦刘银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