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有防护机构且便于安装的自行车行车记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897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装有防护机构且便于安装的自行车行车记录仪,包括行车记录仪装置,固定装置,调节装置,车把杆,防护装置和蓄电池;所述行车记录仪装置固定套设于车把杆上;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套设于车把杆上的下固定环和上固定环;所述下固定环和上固定环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且其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万向球头的顶端通过连杆安装有第二弹性夹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行车记录仪装置安装于车把杆上,并在车把杆上设置有配套的防护装置,在停放自行车后,无需将行车记录仪拆下,从而避免了随身携带带来的不便。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防护装置上设有用于提高行车记录仪续航的蓄电池,在骑行时无需携带额外的充电宝等电源,使用更加省心、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有防护机构且便于安装的自行车行车记录仪
本专利技术属于行车记录仪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装有防护机构且便于安装的自行车行车记录仪。
技术介绍
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车辆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对于喜欢自行车运动的人来说,还可以用它来记录征服艰难险阻的过程。但现有的自行车行车记录仪普遍存在安装调试不便,续航短,需要额外的电源支持,防盗性能差,在停车后需要将行车记录仪拆卸以防被盗,这些问题限制了自行车行车记录仪的使用,给骑友的骑行带来不好的体验。公开号为CN20629287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行车记录仪,包括记录仪主体、摄像头、显示屏、太阳能电池板和视频信号处理芯片,记录仪主体的底端通过两个紧固卡箍卡扣连接自行车把手,记录仪主体的一侧固定设有摄像头和照明灯,记录仪主体的另一侧固定设有显示屏,记录仪主体的顶端设有太阳能电池板,记录仪主体的内部设有蓄电池组、视频信号处理芯片和数据输出接口,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线连接蓄电池组,蓄电池组通过导线连接视频信号处理芯片,视频信号处理芯片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摄像头、显示屏和数据输出接口。公开号为CN20578832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风光一体自行车专用多功能行车记录仪,包括:摄像头支架、LED照明灯、摄像头设备、USB插口、手机支架固定卡扣、手机支架、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蓄电池装置、支架固定圆孔,其特征是:摄像头支架的下端右侧水平向右布置有一台LED照明灯,摄像头支架的上端水平向右安装有一台摄像头设备,摄像头设备与摄像头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USB插口,摄像头设备的左侧固定布置有一个长方形的手机支架,手机支架的前表面设置有四个手机支架固定卡扣,手机支架的背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竖直布置在摄像头支架左侧上表面,蓄电池装置安装在支架固定圆孔右端的摄像头支架内部。基于上述,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自行车行车记录仪均无防盗功能设置,对于公开号为CN206292878U的一种自行车行车记录仪,还存在续航性能差的问题,而对于公开号为CN205788324U的一种风光一体自行车专用多功能行车记录仪,由于其未考虑防盗的问题,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且,采用风光发电,若骑行距离较短,不能很好的保证行车记录仪的续航,实用性存在欠缺。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装有防护机构且便于安装的自行车行车记录仪,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装有防护机构且便于安装的自行车行车记录仪,以解决现有自行车行车记录仪存在防盗性能差,停车后需要频繁拆卸记录仪,以及续航性差,需要额外电源支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装有防护机构且便于安装的自行车行车记录仪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装有防护机构且便于安装的自行车行车记录仪,包括行车记录仪装置,固定装置,下固定环,橡胶圈,螺栓,上固定环,栅条,调节装置,第一弹性夹头,松紧螺钉,第一万向球头,连杆,第二弹性夹头,松紧环,第二万向球头,行车记录仪,镜头,车把杆,防护装置,固定环,第一锁头,防护壳,左防护壳,右防护壳,第二锁头和蓄电池;所述行车记录仪装置固定套设于车把杆上,行车记录仪装置包括固定装置、调节装置和行车记录仪;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套设于车把杆上的下固定环和上固定环;所述下固定环和上固定环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且其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弹性夹头、松紧螺钉、第一万向球头、连杆、第二弹性夹头、松紧环和第二万向球头;所述第一弹性夹头设于上固定环的侧壁上;所述第一万向球头的顶端通过连杆安装有第二弹性夹头;所述行车记录仪固定设置于第二万向球头的顶端;所述镜头安装于行车记录仪的前端;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固定环和防护壳;所述固定环套设于车把杆上,固定环的一端通过转轴铰连接,且固定环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锁头相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底部一体式的连接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包括左防护壳和右防护壳,且左防护壳和右防护壳分别设置于行车记录仪装置的左右两侧;所述左防护壳和右防护壳之间通过第二锁头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万向球头固定于第一弹性夹头中,并通过松紧螺钉进行松紧调节。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为角度可调节装置,且其角度可调节范围为0-2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万向球头固定于第二弹性夹头中,并通过松紧环进行松紧调节。进一步的,所述行车记录仪为角度可调节装置,且其角度可调节范围0-360°。进一步的,所述下固定环和上固定环的内侧面上设有栅条。进一步的,所述下固定环和上固定环的内侧面与车把杆之间设有橡胶圈。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安装于右防护壳的外侧,且蓄电池与行车记录仪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行车记录仪装置安装于车把杆上,并在车把杆上设置有配套的防护装置,在停放自行车后,只需将行车记录仪转动到车把杆的底部,并锁定在防护装置中即可,无需将行车记录仪拆下,从而避免了随身携带带来的不便。本专利技术在防护装置上设有用于提高行车记录仪续航的蓄电池,在骑行时无需携带额外的充电宝等电源,使用更加省心、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行车记录仪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固定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调节装置以及行车记录仪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行车记录仪锁定在防护装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防护装置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行车记录仪装置-1,固定装置-11,下固定环-111,橡胶圈-112,螺栓-113,上固定环-114,栅条-1111,调节装置-12,第一弹性夹头-121,松紧螺钉-122,第一万向球头-123,连杆-124,第二弹性夹头-125,松紧环-126,第二万向球头-127,行车记录仪-13,镜头-131,车把杆-2,防护装置-3,固定环-31,第一锁头-311,防护壳-32,左防护壳-321,右防护壳-322,第二锁头-323,蓄电池-3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装有防护机构且便于安装的自行车行车记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装有防护机构且便于安装的自行车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该装有防护机构且便于安装的自行车行车记录仪包括行车记录仪装置,固定装置,下固定环,橡胶圈,螺栓,上固定环,栅条,调节装置,第一弹性夹头,松紧螺钉,第一万向球头,连杆,第二弹性夹头,松紧环,第二万向球头,行车记录仪,镜头,车把杆,防护装置,固定环,第一锁头,防护壳,左防护壳,右防护壳,第二锁头和蓄电池;所述行车记录仪装置固定套设于车把杆上,行车记录仪装置包括固定装置、调节装置和行车记录仪;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套设于车把杆上的下固定环和上固定环;所述下固定环和上固定环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且其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弹性夹头、松紧螺钉、第一万向球头、连杆、第二弹性夹头、松紧环和第二万向球头;所述第一弹性夹头设于上固定环的侧壁上;所述第一万向球头的顶端通过连杆安装有第二弹性夹头;所述行车记录仪固定设置于第二万向球头的顶端;所述镜头安装于行车记录仪的前端;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固定环和防护壳;所述固定环套设于车把杆上,固定环的一端通过转轴铰连接,且固定环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锁头相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底部一体式的连接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包括左防护壳和右防护壳,且左防护壳和右防护壳分别设置于行车记录仪装置的左右两侧;所述左防护壳和右防护壳之间通过第二锁头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装有防护机构且便于安装的自行车行车记录仪,其特征在于:该装有防护机构且便于安装的自行车行车记录仪包括行车记录仪装置,固定装置,下固定环,橡胶圈,螺栓,上固定环,栅条,调节装置,第一弹性夹头,松紧螺钉,第一万向球头,连杆,第二弹性夹头,松紧环,第二万向球头,行车记录仪,镜头,车把杆,防护装置,固定环,第一锁头,防护壳,左防护壳,右防护壳,第二锁头和蓄电池;所述行车记录仪装置固定套设于车把杆上,行车记录仪装置包括固定装置、调节装置和行车记录仪;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套设于车把杆上的下固定环和上固定环;所述下固定环和上固定环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且其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弹性夹头、松紧螺钉、第一万向球头、连杆、第二弹性夹头、松紧环和第二万向球头;所述第一弹性夹头设于上固定环的侧壁上;所述第一万向球头的顶端通过连杆安装有第二弹性夹头;所述行车记录仪固定设置于第二万向球头的顶端;所述镜头安装于行车记录仪的前端;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固定环和防护壳;所述固定环套设于车把杆上,固定环的一端通过转轴铰连接,且固定环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锁头相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底部一体式的连接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包括左防护壳和右防护壳,且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柏艳朱世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传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