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绞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86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绞盘,包括液压马达、马达连接轴、离合机构,液压马达连接马达连接轴,马达连接轴与离合机构相连接,离合机构与一级太阳轮相连,一级太阳轮通过摩擦垫抵靠于壳体上;一级太阳轮连接一级行星系,一级行星系连接二级行星系,并且一级行星系和二级行星系分别连接内齿圈,内齿圈通过离合手柄与壳体固定连接或脱开;一级行星系和二级行星系分别设有轴向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行星系减速机构轴向定位,并在行星轮与行星轴间加无油衬套,一级太阳轮与壳体间摩擦垫采用JDB材料,极大改善了行星系的运转工况,提高了零件耐磨性,提升了绞盘质量和使用寿命。

A hydraulic winch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ydraulic winch, which comprises a hydraulic motor, a motor connecting shaft and a clutch mechanism, a hydraulic motor connecting a motor connecting shaft, a motor connecting shaft and a clutch mechanism connecting, a clutch mechanism connecting with a first-class sun wheel, a first-class sun wheel leaning against the shell through a friction pad, and a first-class sun wheel connecting a first-class row. Galaxies, the first planetary system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planetary system, and the first planetary system and the second planetary system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inner gear ring, the inner gear ring through the clutch handle and the shell fixed connection or disengagement; the first planetary system and the second planetary system are respectively equipped with axial position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axial positioning of the planetary system deceleration mechanism, and adds an oil-free bushing between the planetary wheel and the planetary axis, and the friction pad between the first solar wheel and the shell adopts JDB material,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operation condition of the planetary system, improves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part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wi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绞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绞盘,属于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目前,绞盘行星系减速机构轴向无定位,在工作过程中易发生轴向窜动,同时受轴向力作用,会使一级行星轮运行时对太阳轮与壳体间的摩擦垫产生较大磨损,影响整个行星系的运转和使用寿命。另外,绞盘内行星系采用的是固体润滑油,润滑环境较差,传统行星系中行星轮与行星轴直接配合转动,加剧了摩擦生热,容易使行星轮与行星轴出现咬合烧死在一起的现象,不利于绞盘长期运转。最后,行星系与壳体间的摩擦垫传统采用尼龙材料,耐磨性较差,如果磨损很快,影响使用,更换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液压绞盘,极大提升了绞盘质量和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绞盘,其特征是,包括液压马达、马达连接轴、离合机构,液压马达连接马达连接轴,马达连接轴与离合机构相连接,离合机构与一级太阳轮相连,一级太阳轮通过摩擦垫抵靠于壳体上;一级太阳轮连接一级行星系,一级行星系连接二级行星系,并且一级行星系和二级行星系分别连接内齿圈,内齿圈通过离合手柄与壳体固定连接或脱开;一级行星系和二级行星系分别设有轴向定位机构。优选地,所述的一级行星系包括一级行星轮、一级行星架和二级太阳轮,一级行星轮设置在一级行星架上,且一级行星轮在一级行星架的行星轴上设有实现轴向定位的挡圈;一级行星架通过个紧定螺钉与二级太阳轮固定在一起,一级行星轮分别与二级太阳轮和一级太阳轮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的二级行星系包括二级行星架和设置在二级行星架上的二级行星轮,二级行星轮在二级行星架的行星轴上设有实现轴向定位的挡圈;二级行星架通过个固定螺钉固定于卷筒上,二级行星架的外花键与卷筒的内花键相连接;二级太阳轮连接二级行星轮,二级行星轮连接内齿圈。优选地,所述一级行星轮与一级行星架的行星轴间设有第一无油衬套。优选地,所述二级行星轮和二级行星架的行星轴间设有第二无油衬套。优选地,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第一离合轴、第二离合轴和连接轴,第一离合轴和第二离合轴相配合,配合面为螺旋形结构,第一离合轴的内花键与连接轴的外花键相连,第一离合轴与第二离合轴设置于连接轴上,并通过螺旋形配合面实现连接或脱开,连接轴与卷筒之间设有摩擦离合片,第二离合轴与连接轴之间设有扭簧。优选地,所述摩擦垫的材质为JDB材料。优选地,在所述液压绞盘的底部设有绞盘压绳器。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行星系减速机构设置轴向定位机构减小摩擦垫的磨损,行星轮与行星轴间加无油衬套改善行星系运转环境,一级太阳轮与壳体间摩擦垫采用JDB耐磨材料增强耐磨性,通过这些改进,极大提升了绞盘质量和使用寿命。通过离合机构和离合手柄,实现绞盘的快速放绳功能,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绞盘压绳器,有效防止乱绳现象,提升绞盘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绞盘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离合手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级行星系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二级行星系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离合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离合轴的放大图。其中,各主要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液压马达;2.马达连接轴;3.离合机构;4.卷筒;5.二级行星系;6.一级行星系;7.壳体;8.摩擦垫;9.离合手柄;10.一级太阳轮;11.内齿圈;12.压绳器;61.一级行星轮;62.挡圈;63.一级行星架;64.第一无油衬套;65.二级太阳轮;66.紧定螺钉;51.挡圈;52.第二无油衬套;53.二级行星轮;54.二级行星架;55.固定螺钉;31.第一离合轴;32.第二离合轴;33.扭簧;34.摩擦离合片;35.连接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由液压马达1、马达连接轴2、离合机构3、卷筒4、二级行星系5、一级行星系6、壳体7、摩擦垫8、离合手柄9、一级太阳轮10、内齿圈11、压绳器12等组成。液压马达1连接马达连接轴2,马达连接轴2与离合机构3相连接,离合机构3与一级太阳轮10相连,一级太阳轮10通过摩擦垫8抵靠于壳体7上,一级太阳轮10连接一级行星轮61,一级行星轮61连接二级太阳轮65和内齿圈11,二级太阳轮65连接二级行星轮53,二级行星轮53连接内齿圈11,二级行星架54的外花键与卷筒4的内花键连接。所述的内齿圈11通过离合手柄9与壳体7实现固定连接时,绞盘带载运行,所述的内齿圈11通过离合手柄与9壳体7脱开时,绞盘实现快速人工放绳功能。内齿圈11通过离合手柄9与壳体7可实现固定连接和脱开状态,从而使离合机构3实现连接和脱开状态,进而使马达连接轴2与离合结构3实现连接和脱开状态。如图3所示,所述的一级行星系设置了轴向定位,一级行星轮61通过在一级行星架63的行星轴上设挡圈62实现轴向定位,一级行星架63通过3个紧定螺钉66与二级太阳轮65固定在一起,二级太阳轮65定位于一级太阳轮10,一级太阳轮10通过摩擦垫8抵靠于壳体7上,实现了一级行星系的轴向定位。如图4所示,所述的二级行星系设置了轴向定位,二级行星轮53通过在二级行星架54的行星轴上设挡圈51实现轴向定位,二级行星架54采用4个固定螺钉55固定于卷筒4上,实现了二级行星系的轴向定位。所述的行星系传动采用的是固体润滑油,润滑工况较差,传统行星系中行星轮与行星轴直接配合转动,加剧了摩擦生热,容易使行星轮与行星轴出现咬合烧死在一起的运转不畅现象,不利于绞盘长期运转。本专利技术中在一级行星轮61与一级行星架63的行星轴间加第一无油衬套64,在二级行星轮53和二级行星架54的行星轴间加第二无油衬套52,大大改善了行星轮的工作环境。所述一级太阳轮10与壳体7间的摩擦垫8采用JDB材料,耐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减少了绞盘更换摩擦垫8的次数,提高了绞盘使用寿命。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离合机构3包括第一离合轴31、第二离合轴32和连接轴35,第一离合轴31和第二离合轴32相配合,配合面为螺旋形结构,第一离合轴31的内花键与连接轴35的外花键相连,第一离合轴31与第二离合轴32设置于连接轴35上,并通过螺旋形配合面实现连接或脱开,连接轴35与卷筒4之间设有摩擦离合片34,第二离合轴32与连接轴35之间设有扭簧33。所述的离合机构3是这样实现快放功能的:离合机构3的第一离合轴31和第二离合轴32配合面采用螺旋形结构,当一级太阳轮10带动连接轴35转动时,连接轴35带动第一离合轴31转动,使第一离合轴31与第二离合32配合面脱开,压紧摩擦离合片34,增大摩擦离合片34与卷筒4间的摩擦阻力,使第二离合轴32、摩擦离合片34、连接轴35和卷筒4合为一个整体,第二离合轴32与连接轴35间设有扭簧33,起到使第一离合轴31与第二离合轴32自动复位连接的作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行星系减速机构设置轴向定位机构,减小摩擦垫的磨损,行星轮与行星轴间加无油衬套改善行星系运转环境,一级太阳轮与壳体间摩擦垫采用JDB耐磨材料增强耐磨性,达到提高绞盘使用寿命的目的。通过离合机构和离合手柄,实现绞盘的快速放绳功能,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绞盘压绳器,有效防止乱绳现象,提升绞盘性能。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绞盘,其特征是,包括液压马达(1)、马达连接轴(2)、离合机构(3),液压马达(1)连接马达连接轴(2),马达连接轴(2)与离合机构(3)相连接,离合机构(3)与一级太阳轮(10)相连,一级太阳轮(10)通过摩擦垫(8)抵靠于壳体(7)上;一级太阳轮(10)连接一级行星系(6),一级行星系(6)连接二级行星系(5),并且一级行星系(6)和二级行星系(5)分别连接内齿圈(11),内齿圈(11)通过离合手柄(9)与壳体(7)固定连接或脱开;一级行星系(6)和二级行星系(5)分别设有轴向定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绞盘,其特征是,包括液压马达(1)、马达连接轴(2)、离合机构(3),液压马达(1)连接马达连接轴(2),马达连接轴(2)与离合机构(3)相连接,离合机构(3)与一级太阳轮(10)相连,一级太阳轮(10)通过摩擦垫(8)抵靠于壳体(7)上;一级太阳轮(10)连接一级行星系(6),一级行星系(6)连接二级行星系(5),并且一级行星系(6)和二级行星系(5)分别连接内齿圈(11),内齿圈(11)通过离合手柄(9)与壳体(7)固定连接或脱开;一级行星系(6)和二级行星系(5)分别设有轴向定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绞盘,其特征是,所述的一级行星系(6)包括一级行星轮(61)、一级行星架(63)和二级太阳轮(65),一级行星轮(61)设置在一级行星架(63)上,且一级行星轮(61)在一级行星架(63)的行星轴上设有实现轴向定位的挡圈(62);一级行星架(63)通过3个紧定螺钉(66)与二级太阳轮(65)固定在一起,一级行星轮(61)分别与二级太阳轮(65)和一级太阳轮(10)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绞盘,其特征是,所述的二级行星系(5)包括二级行星架(54)和设置在二级行星架(54)上的二级行星轮(53),二级行星轮(53)在二级行星架(54)的行星轴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哲孔凡相孔德强郭颖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