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可折叠起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可折叠起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6580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起重装置,包括:底座;回转机构,设于所述底座;转台,设于所述回转机构;所述可折叠起重装置;第一节臂,一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转台;第一连杆机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转台与所述第一节臂,以控制所述第一节臂转动;第二节臂,一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节臂的另一端;第二连杆机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节臂与所述第二节臂,以控制所述第二节臂转动;起升机构,设于所述第二节臂末端用于进行起升作业;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能够分别驱动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转动至工作状态或折叠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折叠起重装置的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可转动折叠以适应不同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可折叠起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起重装置是一种配装在各型载重汽车上,具有起吊、装卸、抓取功能的起重设备,具有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操作轻便等特点。

2、传统的起重机械或设备广泛应用于土木、水利、化工、船舶等工程建筑领域,所采用的起重机械一般为中大型设备,结构大、成本高,对一些小型货物的吊运并不经济。在生产生活中,需要频繁搬运货物,一些小型起重装置用来解放劳动强度越来越被重视。

3、目前的随车起重机,基于其布置形式导致外形体积大,受汽车底盘或履带底盘的限制,在运输车辆上安装难度大,并且现有的小型起重设备在对货物进行吊装时,其安全性能和吊装效率普遍不高,闲置时占用底盘空间,降低整车功能。

4、另外,现有的起重装置一般仅有吊臂的变幅和伸缩功能,由于其最小吊臂幅度受自身结构限制,对一些有自装自卸需求的专用车辆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结合整车的布局、安装空间和接口提供一种适用于小安装空间的可折叠起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起重装置具有布置合理、空间利用率高、安装灵活、定位精准等优点。

2、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可折叠起重装置,包括:

4、底座;

5、回转机构,设于所述底座;

6、转台,设于所述回转机构;

7、所述可折叠起重装置,还包括:

8、第一节臂,一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转台;p>

9、第一连杆机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转台与所述第一节臂,以控制所述第一节臂转动;

10、第二节臂,一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节臂的另一端;

11、第二连杆机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节臂与所述第二节臂,以控制所述第二节臂转动;

12、起升机构,设于所述第二节臂末端用于进行起升作业;

13、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能够分别驱动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转动至工作状态或折叠状态;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节臂垂直于底座所在平面并根据工况需要进行伸缩,所述第二节臂根据工况需要进行伸缩或变幅,其中最大作业幅度时平行于底座所在平面;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节臂与第二节臂均平行于底座所在平面。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

15、一级变幅缸,其驱动杆与转台底部铰接;

16、第一连杆,其两端分别与一级变幅缸的缸体及转台顶部铰接;

17、第二连杆,其两端分别与一级变幅缸的缸体及第一节臂铰接。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臂包括:

19、基本臂,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台并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基本臂内部设有收容槽以在折叠状态时收容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部分一级变幅缸;

20、一伸臂,设于所述基本臂的另一端,通过设于基本臂内的驱动件驱动伸缩。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臂包括:

22、基本臂,一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节臂的一伸臂臂头;

23、一伸臂,一端设于所述基本臂,另一端通过设于基本臂内的驱动件驱动伸缩;

24、二伸臂,设于所述一伸臂的另一端,通过设于一伸臂内的驱动件驱动伸缩。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包括:

26、二级变幅缸,缸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基本臂远离基本臂的尾部;

27、第三连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二级变幅缸的驱动杆及第一节臂的伸缩臂头部;

28、第四连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二级变幅缸的驱动杆及第二节臂的基本臂臂尾。

29、进一步地,所述起升机构包括:

30、绞车,设于所述第二节臂的基本臂尾部;

31、滑轮,设于所述二伸臂头部;

32、起升绳,连接于所述绞车并绕过所述滑轮。

33、进一步地,所述可折叠起重装置还包括:

34、抓具总成,包括:

35、抓具回转体,包括:

36、连接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节臂前端;

37、回转机构,设于所述连接架;

38、抓具伸缩导向机构,包括:

39、固定体,设于所述回转机构,受回转机构驱动转动;

40、伸缩体,可伸缩地设于所述固定体,所述伸缩体受所述起升绳驱动缩回,所述伸缩体依靠自重伸出;

41、抓具,包括:

42、抓具开合油缸,设于所述伸缩体末端;

43、若干抓手,受所述抓具开合油缸驱动抓取货物。

44、进一步地,所述抓具总成,还包括:

45、调平驱动件,其缸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节臂末端,其驱动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接架。

4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可折叠起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

47、s1:第一连杆机构驱动第一节臂转动至垂直于底座所在平面,根据空间大小第二连杆机构驱动第二节臂转动与第一节臂形成一定的角度;

48、s2:回转机构驱动转台转动,第一节臂的一伸臂伸缩,第二节臂的一伸臂与二伸臂伸缩,使抓具总成移动至工作位;

49、s3:绞车释放起升绳,使伸缩体带动抓手移动至货物处,抓具开合油缸驱动抓手抓取货物,并将起升绳与货物固定;

50、s4:绞车回收起升绳以起升货物,回转机构驱动转台转动,第一节臂的一伸臂伸缩,第二节臂的一伸臂与二伸臂伸缩,将货物移动至目的地后,绞车释放起升绳将货物下降,抓具开合油缸驱动抓手释放货物;

51、s5:重复步骤s1至s4直至完成所有货物的移动;

52、s6:第一节臂的一伸臂伸出,第二节臂的一伸臂与二伸臂收缩,第二连杆机构驱动第二节臂转动至与第一节臂平行,第一连杆机构驱动第一节臂转动至平行于底座所在平面,完成可折叠装置的回收。

53、进一步地,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抓具总成,若否,则拆除调平驱动件与连接架之间的连接及回转机构与连接架之间的连接;在步骤s3及s4中仅通过起升绳与货物固定。

54、有益效果

5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56、可折叠起重装置对整车车体空间影响小,通过一系列动作组合可快速实现货物的自装自卸;

57、适用于小安装空间的可折叠起重装置,配合抓具总成实现货物的精准定位、抓取、转运和拆装;

58、适用于小安装空间的可折叠起重装置,该结构不依赖于设备其它机械部件,应用范围广,设备适应性强;整车尺寸小,成本低、起吊过程便捷可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起重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臂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臂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机构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起重装置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具总成,还包括: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起重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起重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抓具总成,若否,则拆除调平驱动件与连接架之间的连接及回转机构与连接架之间的连接;在步骤S3及S4中仅通过起升绳与货物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起重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臂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臂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机构包括:

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晓恒晁小青任路遥张茂晴蔡力郭进军刘玲郭召恒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