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炳煌专利>正文

带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065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带扣,包括凹形部件(1)和凸形部件(2),凹形部件(1)具有一个供凸形部件(2)进入的开口(11)及一对在相对侧壁上形成的开孔(12),凸形部件(2)具有一个用于与凹形部件(1)的开口(11)啮合的基部(21)及一对从基部(21)的两侧平行延伸的两柔性侧臂(22),柔性侧臂(22)相对基部(21)的一端具有弧形肩部(221),且凹形部件(1)相对开口(11)的一侧具有穿带孔(3),凸形部件(2)相对柔性侧臂(22)的一侧具有穿带孔(3),凹形部件(1)与凸形部件(2)通过开孔(12)与柔性侧臂(22)啮合而活动配合,其特征在于,凹形部件(1)在两开孔(12)之间的壁面上具有一通孔(13),凸形部件(2)具有一弹性突起(23),该突起(23)通过中心臂(24)与基部(21)固接,该中心臂(24)界于两柔性侧臂(22)之间并与柔性侧臂(22)同向平行延伸,通孔(13)与弹性突起(23)活动配合。(*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结带或类似物的扣件,特别涉及一种带扣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具有如图1所示的塑料扣环,包括能够相互联接在一起且能互相分开的凹形部件1和凸形部件2,凹形部件1具有一个供凸形部件2进入的开口11,还具有一对在相对侧壁上形成的开孔12;凸形部件2具有一个用于与凹形部件1的开口11啮合的基部21,还具有一对从基部21的两侧平行延伸的两柔性侧臂22,柔性侧臂22相对基部21的一端具有弧形肩部221,将两侧臂22向内弯曲即可从凹形部件1的开口11插入,而弧形肩部221即与凹形部件1的开孔12快速啮合而使凹形部件1与凸形部件2相对止动,从而整个扣环锁定。这种结构的扣环,因为凸形部件2上的弧形肩部221与凹形部件1的开孔12的啮合只能满足整个扣环在左右方向的相对固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不经意的触动弧形肩部221而使凹形部件1与凸形部件2脱离,即该种结构的扣环紧固力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紧固力强、结构又相对简单的带扣。本技术的目的可以经如下方案实现。带扣,包括凹形部件和凸形部件,凹形部件具有一个供凸形部件进入的开口及一对在相对侧壁上形成的开孔,凸形部件具有一个用于与凹形部件的开口啮合的基部及一对从基部的两侧平行延伸的两柔性侧臂,柔性侧臂相对基部的一端具有弧形肩部,且凹形部件相对开口的一侧具有穿带孔,凸形部件相对柔性侧臂的一侧具有穿带孔,凹形部件与凸形部件通过开孔与柔性侧臂啮合而活动配合,其结构要点在于,凹形部件在两开孔之间的壁面上具有一通孔,凸形部件具有一弹性突起,该突起通过中心臂与基部固接,该中心臂界于两柔性侧臂之间并与柔性侧臂同向平行延伸,通孔与弹性突起活动配合。本技术在凸形部件上增加弹性突起的目的是为了在提供给弹性突起作用力后凸形部件能够从凹形部件的开口进入,并且实现凸形部件上的基部与凹形部件上的开口啮合,凸形部件上两柔性侧臂的弧形肩部与凹形部件上的开孔啮合,凸形部件上的弹性突起与凹形部件上的通孔啮合。这样,凸形部件上柔性侧臂的弧形肩部与凹形部件上的开孔啮合可以实现凸形部件与凹形部件在左右方向的相对固定,而凸形部件上的弹性突起与凹形部件上的通孔啮合可以实现凸形部件与凹形部件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固定,而且当凹形部件与凸形部件锁定后若欲松开,需要同时压紧凸形部件上的柔性侧臂及突起才能实现,因而这种双重锁定的带扣其承受外力作用的能力是很强的,即任意的触动柔性侧臂或突起均无法令凹形部件与凸形部件脱离,故而这种带扣的紧固力强,特别是适用于作为特殊腰带的带扣,例如警用腰带。而且实现本技术所增加的结构,技术上相对简单,无需增加太多成本。本技术还在于实现突起具备弹性的结构具有多种形式,本技术例举如下几种第一种中心臂呈楔形,该楔形的大端头与基部固接,而突起固接于楔形的小端头之上,且楔形小端头一侧的高度加突起的高度之和与楔形大端头一侧的高度的比例为0.9~1∶1。这样,通过楔形小端头一侧的高度加突起的高度之和与楔形大端头一侧的高度相同或略小于楔形大端头一侧的高度,因而凸形部件能够顺利地从凹形部件的开口进入,且在凸形部件与凹形部件配合后可以因为楔形的大端头顶住凹形部件的开口处而使突起与通孔啮合且相对固定。第二种中心臂为一种柔性中心臂,突起为一种刚性突起,突起固接于中心臂相对基部的一侧。这样,通过柔性中心臂的柔软性能而使刚性突起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自如进出凹形部件的开口及开孔,且在突起与凸形部件的通孔啮合之后又可以因为柔性中心臂的相对刚性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第三种中心臂为一种刚性中心臂,突起活动固接于中心臂相对基部的一侧,突起的内芯部套接有弹簧。这样,压紧突起及柔性侧臂并令凹形部件与凸形部件配合,当凸形部件上的基部与凹形部件上的开口啮合后,突起在弹簧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也与通孔啮合,两柔性侧臂的弧形肩部与凹形部件上的开孔啮合。第四种中心臂为一种挠性中心臂,该中心臂的上表面自基部一侧起呈弧形过渡而为一弧面,该弧面即为突起。这样,弧面突起因为中心臂具有一定挠性而可以从凹形部件的开口进入,且弧面突起与凹形部件的通孔配合,两柔性侧臂的弧形肩部与凹形部件上的开孔啮合,此时,该带扣的两个部件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均相对不动,即已锁定。该种结构的带扣进一步还可以具体为中心臂相对基部的一端的两侧面分布有外侧翼,而柔性侧臂的内侧面相对该外侧翼的位置分布有内侧翼。这样,当凹形部件与凸形部件配合锁定后,单独挤压两柔性侧臂时内侧翼与外侧翼相互顶住而使凹形部件与凸形部件无法松开,因而带扣两部件之间的锁定力加强。而如果需要使凹形部件与凸形部件相互松开,则压紧中心臂的弧面突起使之与外侧翼一起下沉,此时将两柔性侧臂内压,而内侧翼入切至外侧翼上端,同时用力使凹形部件与凸形部件相互脱离即可。本技术进一步还在于凹形部件还包括一种导臂槽,该导臂槽自开口处起向内延伸。此导臂槽起到对与凹形部件配合的凸形部件上的中心臂的引导定位作用,从而也使突起与通孔能啮合迅速、准确。综上所述,本技术较之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双重锁定的带扣,因而其承受外力作用的能力很强,即任意的触动柔性侧臂或突起均无法令凹形部件与凸形部件脱离,故而这种带扣的紧固力强,适应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塑料扣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及实施例2所述带扣的凹形部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及实施例2所述带扣的凹形部件的结构示意左视图。图4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及实施例2所述带扣的凸形部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带扣的凸形部件的A-A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带扣的凸形部件的A-A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实施例2所述带扣配合后的状态图。图9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所述带扣的凸形部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10为图9的B-B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所述带扣的凹形部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12本技术最佳实施例所述带扣配合后的状态图。图13为图12的C-C剖视图。标号说明1凹形部件 11开口 12开孔 13通孔 14导臂槽 2凸形部件 21基部 22柔性侧臂 221弧形肩部 222内侧翼 23突起 231弹簧 24中心臂 241大端头 242小端头243外侧翼 3穿带孔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8所示的带扣,包括凹形部件1和凸形部件2,凹形部件1具有一个供凸形部件2进入的开口11及一对在相对侧壁上形成的开孔12,凸形部件2具有一个用于与凹形部件1的开口11啮合的基部21及一对从基部21的两侧平行延伸的两柔性侧臂22,柔性侧臂22相对基部21的一端具有弧形肩部221,且凹形部件1相对开口11的一侧具有穿带孔3,凸形部件2相对柔性侧臂22的一侧具有穿带孔3,凹形部件1与凸形部件2通过开孔12与柔性侧臂22啮合而活动配合,凹形部件1在两开孔12之间的壁面上具有一通孔13,凸形部件2具有一弹性突起23,该突起23通过中心臂24与基部21固接,该中心臂24界于两柔性侧臂22之间并与柔性侧臂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煌
申请(专利权)人:王炳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