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巴淮猪育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04286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巴淮猪育种方法,以巴克夏猪和淮猪为父本母本正反交,得到杂交的巴淮猪;群体闭锁繁殖和多世代选育阶段:用群体继代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进行4‑5个世代的横交固定,配种是本世代选留的公猪与选留的母猪进行交配,经过4‑5个世代建立起新品系猪的核心群。

A breeding method for Ba Huai pig *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巴淮猪育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繁殖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巴淮猪育种方法。
技术介绍
采用不同的品种或品系间杂交,利用其杂交优势是提高商品猪生产性能,发展生猪生产的重要措施。皖南黑淮猪虽然具有性成熟早、产仔数多、适应性强和耐粗饲等优点,但生长速度慢,胴体脂肪率高,产肉率低,已不适应现代养猪生产的需求。通过杂交试验和养猪生产观测,利用“淮猪血统占50%,巴克夏猪血统占50%”杂交方式生产肉猪,可保留皖南黑淮猪产仔数多和肉质优良以及适应能力强等优点的同时,适当提高瘦肉率与生长速度,充分发挥了淮猪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的作用,丰富了特色猪肉市场,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巴淮猪育种方法,引进巴克夏猪生长速度快的优点,同时保留淮猪性成熟早、产仔数多、适应性强的优点,培育具有繁殖快,生长性能快的优质种猪。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巴淮猪育种方法具体为:(1)以巴克夏猪和淮猪为父本母本正反交,得到杂交的巴淮猪;(2)群体闭锁繁殖和多世代选育阶段:用群体继代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进行4-5个世代的横交固定,配种是本世代选留的公猪与选留的母猪进行交配,经过4-5个世代建立起新品系猪的核心群。以安徽省地方品种淮猪选育的高产淮猪和巴克夏猪正反交,要求淮猪母本产仔数11头以上,30-100公斤日增重850g以上,料肉比2.8:1,瘦肉率55%,肌内脂肪3.2%;巴克夏父本产活仔数10.5头以上,30-100公斤日增重850g以上,料肉比2.8:1,瘦肉率55%,肌内脂肪3.2%;上述步骤(2)中的巴淮猪的具体选育操作如下:零世代的第一次选育应该根据分子遗传标记的结果,利用控制黑毛表达的基因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差异性,结合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毛色基因选留出生长性能优秀的全黑毛猪。群体闭锁繁殖和多世代选育阶段具体为:横交固定是把每一世代新品系猪的优越特性固定下来,群体继代选育是指对核心群进行闭锁繁殖,从上世代选出下一世代一定数量的优秀个体留种。闭锁繁殖:在该新品系内部避免近亲繁殖的情况下,不引入外来猪的基因进行的繁殖方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根据控制黑毛表达基因MC1R的表达位点来选择后代留种。仔猪出生时采耳组织样品,返回实验室进行分子标记,根据分子标记出的基因的基因型来进行选择留种和淘汰,选择标准是选留控制黑毛表达基因MC1R的表达特定位点的种猪留种。一个月龄断奶时进行第一次选留,选择断奶时体重大于四公斤,体型、体质好,发育良好以及被毛全黑的猪进入留种群;四月龄时进行第二次留选,淘汰发育不良,体重较轻,和毛色不纯的巴淮猪。6个月龄时进行严选,以100公斤体重日龄以及用B超活体测得的背膘厚度,结合产仔数育种值计算综合选择指数,再根据综合选择指数的高低进行选择,同时还参考其父母和同胞的表现。后备猪测定前每窝留1公3母,测定后公猪以5:1的比例,母猪3:1的比例强度选留,选择好最终的巴淮黑猪新品种。对各系繁殖性能观察,后备种猪性能测定及肥育、屠宰、肉质测定以及体型外貌鉴定。淮猪体型较大,耳大、下垂超过鼻端,嘴筒长直,背腰平直狭窄,臀部倾斜,四肢坚实有力,皮、毛黑色,皮厚,毛粗而密,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乳头7~9对。作物以麦类、甘薯、玉米、豆类、花生、高粱、谷子等旱作为主。成年公猪体长128.33厘米,胸围101.33厘米,体高70.33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19.17厘米,103.83厘米,68.17厘米。淮猪分布面广,能适应较粗放的饲养条件,虽生长速度较慢,但胴体瘦肉率较高。原产于英国含中国猪血缘的巴克夏猪,肉质优良,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背膘薄肌内脂肪含量高,生长速度快,肉质优良等特性。结合父本和母本特性:该新品系猪的性能指标如下:通过4-5个世代的闭锁繁育、横交固定,群体继代选育,全身为黑色的优质巴淮新品种培育成功,其具体指标如下:繁殖性能:性成熟早,情期配种受胎率92%,初产母猪产仔数10.4头,20天窝重39.6千克,30天断奶窝重80.1千克,经产母猪产仔数12.5头,经产核心群为13.2头,活产仔数11.7头,30天断奶窝重87.5千克;生长速度:猪体重达到100公斤的时间为210日龄,饲料报酬为3:1.胴体品质:胴体瘦肉率57%以上,眼肌面积平均31.0平方厘米,后腿比例29.1%,三点平均背膘厚2.98厘米,肌内脂肪含量达到3.5%以上,肉质优良,无PSE和DFD肉出现;嫩度≦3.9%。体型外貌特征:全身背毛纯黑色,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背腰平直,体驱中等长,腿臀较丰满,四肢粗壮结实,乳头七对。通过对淮猪和巴克夏猪的选育提高,性能测定和杂交性能的测定,所生后代为新品系的零世代猪,其含有50%的淮猪血统,50%的巴克夏猪血统。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增加,饲料报酬高,肌内脂肪更佳。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两品种杂交可保留皖南黑淮猪产仔数多和肉质优良以及适应能力强等优点的同时,适当提高瘦肉率与生长速度,充分发挥了淮猪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的作用,丰富了特色猪肉市场,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以巴克夏猪和淮猪为父本母本正反交,即A×B配套杂交。根据专门化父系母系分工的一般原则,结合性状遗传力、遗传相关、杂种优势及选择强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配套系主选性状确定为生长肥育性状1个:生长速度,繁殖性状1个:产仔数;具体分工如下,父系或者母系一个主选背膘厚,兼顾生长速度,一个主选需种量大,主选产仔数、适应性,选育成多产系。选择巴克夏“六白”特征明显,结实匀称,头大小适中,背腰平直,腿臀较丰满,四肢粗壮结实,乳头七对。猪体重达到100公斤的时间为175日龄,饲料报酬为2.8:1,胴体瘦肉率60%以上。淮猪全身背毛纯黑色,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背腰平直,体驱中等长,腿臀较丰满,四肢粗壮结实,乳头七对。性成熟早,猪体重达到100公斤的时间为210日龄,饲料报酬为3:1,胴体瘦肉率57%以上,为获得最大杂种优势,一要保证父母本系具有一定纯度,即具有一定近交系数,二要使父母系间保持纯度,无亲缘关系。为保持杂交商品猪的整齐性,淘汰某个性状突出而其他性状特别低下的个体;父母本系坚持体型外貌评定包括断奶、六月龄及成年阶段,要求体质结实、体型结构匀称、协调,以理想的优质瘦肉型商品猪体型为标准,采用体尺性状组合方法进行鉴定。组建种群:根据各系性能分工及在配套繁育体系中的地位,对选定的种猪进行严格鉴定、选育。父系父本巴克夏猪规模为30公,300母,公猪10个血统,母猪40个血统,体型外貌一致;母系母本为地方猪种培育品系淮猪,核心群规模达到30公,300母。选育措施:技术路线:以现代遗传学、育种学为理论指导,以配套系最新理论为指南,采用闭锁继代选育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世代间隔1年一个世代,后备种猪选留比例为:公猪A系1∶10,B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巴淮猪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以巴克夏猪和淮猪为父本母本正反交,得到杂交的巴淮猪;B:群体闭锁繁殖和多世代选育阶段:用群体继代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进行4‑5个世代的横交固定,配种是本世代选留的公猪与选留的母猪进行交配,经过4‑5个世代建立起新品系猪的核心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巴淮猪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以巴克夏猪和淮猪为父本母本正反交,得到杂交的巴淮猪;B:群体闭锁繁殖和多世代选育阶段:用群体继代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进行4-5个世代的横交固定,配种是本世代选留的公猪与选留的母猪进行交配,经过4-5个世代建立起新品系猪的核心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巴淮猪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淮猪母本要求产仔数11头以上,30-100公斤日增重850g以上,料肉比2.8:1,瘦肉率55%,肌内脂肪3.2%;巴克夏父本产活仔数10.5头以上,30-100公斤日增重850g以上,料肉比2.8:1,瘦肉率55%,肌内脂肪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巴淮猪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为:零世代的第一次选育应该根据分子遗传标记的结果,利用控制黑毛表达的基因SNP的差异性,结合PCR-RFLP技术,进行毛色基因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亚飞顾有方李升和殷宗俊陈景民王重龙徐小伟姚红光蒋广志宋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浩翔农牧有限公司安徽省巴克夏种猪育种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杜洛克种猪育种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