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走光的透气文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0428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文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走光的透气文胸,包括罩杯部和连接于所述罩杯部两端的背围部,所述罩杯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罩杯、连接于所述罩杯底部的托圈,所述罩杯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连接的蕾丝层和纱网层,所述纱网层的内侧设有防走光层,所述防走光层呈半椭圆形,防走光层的边缘车缝连接于所述纱网层的中部,防走光层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托圈的中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蕾丝层和纱网层,提高文胸的透气性和美观度,通过设置半椭圆形的防走光层,起到优良的遮挡作用,使文胸达到较佳的防走光效果,并将防走光层的边缘车缝连接于纱网层,能避免防走光层上部的翻落造成走光情况,并能对罩杯起到较佳的支撑作用、避免罩杯变形。

A light proof ventilated bra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ra, in particular to a light-proof breathable bra, comprising a cup cover and a back circumference connected to both ends of the cup cover. The cup cover comprises two cup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nd a bracket ring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cup cover. The cup cover comprises a lace layer connected sequentially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and a bra ring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cup cover. The inner side of the screen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light-proof layer, the light-proof layer is semi-elliptical, and the edge seam of the light-proof layer is connected to the middle of the screen layer, and the bottom of the light-proof layer is connected to the middle of the bracket ring.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air permeability and aesthetics of the bra by setting a lace layer and a gauze net layer, and plays an excellent shielding role by setting a semi-elliptical anti-glare layer, so that the bra achieves a better anti-glare effect, and connects the edge seam of the anti-glare layer to the gauze net layer, so as to avoid the overturning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anti-glare layer. It can be used as a light guide and can play a better supporting role for the cup and avoi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走光的透气文胸
本技术涉及文胸
,具体涉及一种防走光的透气文胸。
技术介绍
文胸内衣是每个女性的亲肤贴身衣物,主要用于遮蔽和支撑乳房,而目前的塑性调整文胸多采用较厚面料(如海绵等)的罩杯或提高文胸的裹紧程度,以达到塑性、聚拢的效果。针对目前采用较厚面料的罩杯或提高整个文胸的裹紧度而出现的一些超薄文胸,大多由较薄的丝网或透气布料制成,能降低厚罩杯对胸部的压迫,提高透气性,但是该超薄文胸的罩杯部位的支撑性能较差,易变型,女性在穿着时容易发生露点等走光情况,难以被国内大部分女性所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走光的透气文胸,透气性好,防走光性能好,支撑效果佳,穿着舒适。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走光的透气文胸,包括罩杯部和连接于所述罩杯部两端的背围部,所述罩杯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罩杯、连接于所述罩杯底部的托圈,所述罩杯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连接的蕾丝层和纱网层,所述纱网层的内侧设有防走光层,所述防走光层呈半椭圆形,防走光层的边缘车缝连接于所述纱网层的中部,防走光层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托圈的中段。其中,所述防走光层的高度为罩杯纵向高度的2/3至4/5。其中,所述防走光层上部的横向宽度为罩杯横向宽度的2/3至4/5。其中,所述防走光层的下边缘弧长为托圈弧长的1/2至2/3。其中,所述防走光层为三明治棉层或直立棉层。其中,所述蕾丝层的纵向高度大于所述纱网层的纵向高度。其中,所述纱网层由两层第一纱网车缝连接而成。其中,所述第一纱网的网孔密度为80-100个/cm2。其中,所述背围部由两层第二纱网车缝连接而成,所述第二纱网的网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纱网的网孔直径。其中,所述背围部与所述罩杯部外端之间连接有侧骨,所述侧骨由两条胶条并列连接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蕾丝层,提高了罩杯的透气性和美观度;通过设置纱网层,提高了罩杯的透气性,穿着舒适;通过设置半椭圆形的防走光层,起到优良的遮挡作用,使文胸达到较佳的防走光效果,并将防走光层的边缘车缝连接于纱网层,能避免防走光层上部的翻落造成走光的现象,并能对罩杯起到较佳的支撑作用、避免罩杯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罩杯部、11—罩杯、12—托圈、13—蕾丝层、14—纱网层、15—防走光层、2—背围部、3—侧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见图1,一种防走光的透气文胸,包括罩杯部1和连接于所述罩杯部1两端的背围部2,所述罩杯部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罩杯11、连接于所述罩杯11底部的托圈12,所述罩杯11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连接的蕾丝层13和纱网层14,所述纱网层14的内侧设有防走光层15,所述防走光层15呈半椭圆形,防走光层15的边缘车缝连接于所述纱网层14的中部,防走光层15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托圈12的中段。本技术通过设置蕾丝层13,提高了罩杯11的透气性和美观度;通过设置纱网层14,提高了罩杯11的透气性和亲肤性,穿着舒适;通过设置半椭圆形的防走光层15,起到优良的遮挡作用,避免发生露点等尴尬情况,使文胸达到较佳的防走光效果,并将防走光层15的边缘车缝连接于纱网层14,能避免防走光层15上部的翻落造成走光的现象,并能对罩杯11起到较佳的支撑作用、避免罩杯11变形。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走光层15的高度为罩杯11纵向高度的2/3至4/5。本实施例通过严格控制防走光层15的纵向高度,能有效遮挡胸部重要部位,避免发生露点等走光情况,且该高度能满足大部分女性胸型的需求,鼓励更多的女性穿着更加健康的文胸;高度过大,则降低了文胸的透气性,高度过小则容易发生露点等走光情况。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走光层15上部的横向宽度为罩杯11横向宽度的2/3至4/5。本实施例通过严格控制防走光层15的横向宽度,能有效遮挡胸部重要部位,避免发生露点等走光情况,且该宽度能满足大部分女性胸型的需求,鼓励更多的女性穿着更加健康的文胸;宽度过大,则降低了文胸的透气性,宽度过小则容易发生露点等走光情况。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走光层15的下边缘弧长为托圈12弧长的1/2至2/3,同时防走光层15的下边缘连接于托圈12的中间段,并严格控制防走光层15的下边缘弧长,能使防走光层15稳定连接于托圈12的中间段,提高防走光层15的稳定性,避免发生露点等尴尬情况,防走光效果好。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走光层15为三明治棉层或直立棉层。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三明治棉层或直立棉层,透气性佳,提高了文胸的透气性,穿着舒适。本实施例中,所述蕾丝层13的纵向高度大于所述纱网层14的纵向高度。本实施例通过严格控制蕾丝层13的纵向高度大于纱网层14的纵向高度,能使蕾丝层13对胸部上部分起到遮挡作用,提高文胸的防走光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纱网层14由两层第一纱网车缝连接而成。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两层第一纱网制成,两层纱网相互重叠,网孔相互错合,能对胸部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提高文胸的防走光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纱网的网孔密度为80-100个/cm2。本实施例通过严格控制第一纱网的网孔密度,透气性好,并能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网孔密度过大,则透气性差,网孔密度过小,则容易发生走光情况,难以满足大部分女性的需求。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围部2由两层第二纱网车缝连接而成,所述第二纱网的网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纱网的网孔直径,即第二纱网的透气性更优于第一纱网的透气性,提高了文胸的透气性和穿着舒适性。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围部2与所述罩杯部1外端之间连接有侧骨3,所述侧骨3由两条胶条并列连接而成。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由两条胶条连接而成的侧骨3,提高了文胸的穿戴稳固性,避免文胸在穿戴时发生滑移。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走光的透气文胸,包括罩杯部和连接于所述罩杯部两端的背围部,所述罩杯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罩杯、连接于所述罩杯底部的托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杯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连接的蕾丝层和纱网层,所述纱网层的内侧设有防走光层,所述防走光层呈半椭圆形,防走光层的边缘车缝连接于所述纱网层的中部,防走光层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托圈的中段;所述纱网层由两层第一纱网车缝连接而成;所述第一纱网的网孔密度为80‑100个/cm2;所述防走光层的高度为罩杯纵向高度的2/3至4/5;所述防走光层上部的横向宽度为罩杯横向宽度的2/3至4/5;所述防走光层的下边缘弧长为托圈弧长的1/2至2/3;所述防走光层为三明治棉层或直立棉层;所述蕾丝层的纵向高度大于所述纱网层的纵向高度;所述背围部由两层第二纱网车缝连接而成,所述第二纱网的网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纱网的网孔直径;所述背围部与所述罩杯部外端之间连接有侧骨,所述侧骨由两条胶条并列连接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走光的透气文胸,包括罩杯部和连接于所述罩杯部两端的背围部,所述罩杯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罩杯、连接于所述罩杯底部的托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杯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连接的蕾丝层和纱网层,所述纱网层的内侧设有防走光层,所述防走光层呈半椭圆形,防走光层的边缘车缝连接于所述纱网层的中部,防走光层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托圈的中段;所述纱网层由两层第一纱网车缝连接而成;所述第一纱网的网孔密度为80-100个/cm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福开金华严赵伟翁创杰
申请(专利权)人:宏杰内衣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