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颗粒燃料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013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锅炉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生物颗粒燃料锅炉,包括炉体,炉体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一转板、第二转板、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一转辊外壁同轴地固定连接有第一齿圈,第二转辊外壁同轴地固定连接有第二齿圈,第一齿圈与第二齿圈啮合,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上方对应设有热交换管;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上均开设有若干凹槽,凹槽的容积沿远离第一齿圈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一凸轮的凸部与第一转板相抵,第二凸轮的凸部与第二转板相抵。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转动,使得生物颗粒燃料发生滚动并落入凹槽内,从而使得生物颗粒燃料的分布与热交换管的分布对应,进而避免热量的浪费,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Biological pellet fuel boil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oiler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bio-granular fuel boiler, which comprises a furnace body. The furnace body side wall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first roller, a second roller, a first rotating plate, a second rotating plate, a first cam and a second cam.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rotating roller is coaxially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first gear ring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second rotating roller. The first gear ring engages with the second gear ring,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rst rota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plate corresponds to the heat exchange pipe; the first and second rotating plates are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grooves, and the volume of the grooves increases gradually along the direction away from the first gear ring, and the cam of the first cam is rotated with the first rotation. When the plate is offset, the convex part of the second cam is offset by the second turning plate. The invention utilizes the rotation of the first rota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plate to make the bio-pellet fuel roll and fall into the groove, so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io-pellet fuel correspond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heat exchange pipe, thereby avoiding the waste of heat and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h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颗粒燃料锅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锅炉设备的
,具体公开了一种生物颗粒燃料锅炉。
技术介绍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燃料在燃烧后,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热蒸汽、高温水挥着有机热载体。锅炉输出的热水或者热蒸汽能够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以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者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装换为电能。目前,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采用生物颗粒作为锅炉燃料越来越普遍,生物颗粒燃料(BMF)是指以农林废物(如秸秆、甘蔗渣、稻糠、动物排泄物等)作为原料,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的各种成型(如块状、颗粒状等)的、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目前市场上的普通锅炉不适用于燃烧生物颗粒燃料,因此,为了解决现有锅炉中生物质燃烧不充分、加热效率低的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104034025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在2017年6月9日公布了一种生物质锅炉,该锅炉包括炉体、出料盆、上储水腔和下储水腔,炉体内转动连接有一支撑盘,炉体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盘一和转动盘二,转动盘一与转动盘二之间连接有热交换管一和热交换管二,热交换管一一端和热交换管二一端相连通,热交换管一另一端与上储水腔相连通,热交换管二另一端与下储水腔相连通,储料盆与炉体之间设有送料机构,转动盘一与送料机构之间设有传动机构一,支撑盘与送料机构之间设有传动机构二,支撑盘上还设有通风机构。上述专利技术专利通过传动机构二使得支撑盘转动,进而使得支撑盘上的生物质燃料在离心力作用下分布均匀,实现生物质充分燃烧,提高加热效率。但是,上述专利技术专利中存在的问题是;1、由于热交换管一和热交换管二在支撑盘上的竖直投影存在错开部分,导致支撑盘上的生物质燃料燃烧时产生的部分热量不与热交换管一和热交换管二接触,而是直接排出锅炉,造成热量的浪费;2、热交换管一和热交换管二数量较多,并且,热交换管一与热交换管二投射在支撑盘上的密度分布是两侧密集、中间稀疏,而支撑盘上的生物质分布均匀,产生的热量分布均匀,于是,两侧分布密集的热交换管一和热交换管二所接触的热量过少,而中间分布稀疏的热交换管一和热交换管二所接触的热量过多,从而导致热量的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生物颗粒燃料锅炉,以解决现有生物质锅炉中存在由于热交换管分布和热量分布不对应所导致的热量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为:生物颗粒燃料锅炉,包括电机、炉体和用于储放生物颗粒燃料的储料罐,所述炉体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形成独立的左储水腔和右储水腔,左储水腔连接有进水管,右储水腔连接有出水管;所述炉体内设有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第一转盘内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二转盘内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一转盘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二转盘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与炉体侧壁转动连接,第一转轴内开设有用于连通左储水腔和第一空腔的第一输水管,第二转轴内开设有用于连通右储水腔和第二空腔的第二输水管,第一转盘沿其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热交换管,热交换管的一端与第一空腔连通,热交换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炉体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第一转辊的外壁同轴地固定连接有第一齿圈,第二转辊的外壁同轴地固定连接有第二齿圈,第一齿圈与第二齿圈啮合,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之间留有啮合间隙,第一转辊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炉体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五转轴和第六转轴,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有用于承接从第一齿圈上掉落的生物颗粒燃料的第一转板,第四转轴固定连接有用于承接从第二齿圈上掉落的生物颗粒燃料的第二转板,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靠近热交换管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容积沿远离第一齿圈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五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第六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轮,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均包括基部和凸部,第一凸轮的凸部与第一转板相抵,第二凸轮的凸部与第二转板相抵,第五转轴与第一转辊之间连接有第一履带,第六转轴和第二转辊之间连接有第二履带,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之间连接有第三履带;所述热交换管的长度等于第一转板的长度,热交换管与第一转盘圆心处的最大直线距离等于第一转板的宽度,第一转板与第二转板沿第一转盘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储料罐连接有出料管,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靠近炉体底部的一端位于出料管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位置低于出料管与储料罐的连接处的位置。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利用电机驱动第一转辊转动,由于第一转辊外圆周壁上的第一齿圈和第二转辊外圆周壁上的第二齿圈相互啮合,因此,第二转辊发生反向转动。此时,由于第一齿圈与第二齿圈之间存在啮合间隙,并且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靠近炉体底部的一端位于出料口内,因此,出料口处的生物颗粒燃料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作用下,进入两者的啮合间隙,于是,一半生物颗粒燃料由第一齿圈运输至第一转板靠近第一齿圈的一侧,另一半生物颗粒燃料由第二齿圈运输至第二转板靠近第二齿圈的一侧。另外,由于出料口的位置低于出料管与储料罐的连接处的位置,因此,出料管会不断补充出料口处的生物颗粒燃料。上述过程中,由于第五转轴和第一转辊之间连接有第一履带,而第六转轴和第二转辊之间连接有第二履带,因此,固定连接在第五转轴上的第一凸轮发生转动,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辊上的而第二凸轮发生转动。于是,第一凸轮对第一转板施加间歇性的推力,使得第一转板向炉体底部方向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进而使得第一转板上的生物颗粒燃料发生滚动并落入容积不同的凹槽内;同时第二凸轮对第二转板施加间歇性的推力,使得第二转板向炉体底部的方向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第二转板上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发生滚动并落入容积不同的凹槽内。因此,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上的生物颗粒燃料分布情况为:沿远离第一齿圈的方向上,生物颗粒燃料的量逐渐增多,其燃烧产生的热量逐渐增多,实现不同位置的热交换管所接触的热量不同。同时,由于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之间连接有第三履带,因此,第一转轴发生转动,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盘发生转动,进而实现热交换管在加热过程中转动。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基础方案中,由于第一齿圈与第二齿圈相互啮合,不断地将生物颗粒燃料从出料口处运输至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上,同时,由于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分别对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施加间歇性的推力,使得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间歇性向炉体底部方向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从而使得生物颗粒燃料发生滚动,生物颗粒燃料进入容积不同的凹槽内。由于凹槽的容积沿远离第一齿圈的方向逐渐增大,因此,第一转盘上分布较为密集的热交换管(位于第一转盘上靠近边缘处的热交换管)所对应的生物颗粒燃料的量较多,而第一转盘上分布较为稀疏的热交换管(位于第一转盘上靠近中心处的热交换管)所对应的生物颗粒燃料的量较少。所以,沿第一转盘的径向方向上,热交换管所接触的总热量逐渐增多,避免分布较为密集的热交换管所接触的热量过少存在热量不足的问题,而分布较为稀疏的热交换管所接触的热量过多存在热量饱和的问题,进而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减少生物颗粒燃料的浪费,节约资源和能源,进而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2、由于热交换管的长度等于第一转板的长度,热交换管与第一转盘圆心处的最大直线距离等于第一转板的宽度,第二转板的长度与宽度均与第一转板相同,因此,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生物颗粒燃料锅炉,包括电机、炉体和用于储放生物颗粒燃料的储料罐,所述炉体包括外层和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形成独立的左储水腔和右储水腔,左储水腔连接有进水管,右储水腔连接有出水管;所述炉体内设有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第一转盘内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二转盘内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一转盘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二转盘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与炉体侧壁转动连接,第一转轴内开设有用于连通左储水腔和第一空腔的第一输水管,第二转轴内开设有用于连通右储水腔和第二空腔的第二输水管,第一转盘沿其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热交换管,热交换管的一端与第一空腔连通,热交换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炉体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第一转辊的外壁同轴地固定连接有第一齿圈,第二转辊的外壁同轴地固定连接有第二齿圈,第一齿圈与第二齿圈啮合,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之间留有啮合间隙,第一转辊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炉体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五转轴和第六转轴,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有用于承接从第一齿圈上掉落的生物颗粒燃料的第一转板,第四转轴固定连接有用于承接从第二齿圈上掉落的生物颗粒燃料的第二转板,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靠近热交换管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容积沿远离第一齿圈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五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第六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轮,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均包括基部和凸部,第一凸轮的凸部与第一转板相抵,第二凸轮的凸部与第二转板相抵,第五转轴与第一转辊之间连接有第一履带,第六转轴和第二转辊之间连接有第二履带,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之间连接有第三履带;所述热交换管的长度等于第一转板的长度,热交换管与第一转盘圆心处的最大直线距离等于第一转板的宽度,第二转板的长度与宽度均与第一转板相同,第一转板与第二转板沿第一转盘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储料罐连接有出料管,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靠近炉体底部的一端位于出料管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位置低于出料管与储料罐的连接处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颗粒燃料锅炉,包括电机、炉体和用于储放生物颗粒燃料的储料罐,所述炉体包括外层和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形成独立的左储水腔和右储水腔,左储水腔连接有进水管,右储水腔连接有出水管;所述炉体内设有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第一转盘内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二转盘内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一转盘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二转盘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与炉体侧壁转动连接,第一转轴内开设有用于连通左储水腔和第一空腔的第一输水管,第二转轴内开设有用于连通右储水腔和第二空腔的第二输水管,第一转盘沿其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热交换管,热交换管的一端与第一空腔连通,热交换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炉体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第一转辊的外壁同轴地固定连接有第一齿圈,第二转辊的外壁同轴地固定连接有第二齿圈,第一齿圈与第二齿圈啮合,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之间留有啮合间隙,第一转辊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炉体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五转轴和第六转轴,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有用于承接从第一齿圈上掉落的生物颗粒燃料的第一转板,第四转轴固定连接有用于承接从第二齿圈上掉落的生物颗粒燃料的第二转板,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靠近热交换管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容积沿远离第一齿圈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五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第六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轮,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均包括基部和凸部,第一凸轮的凸部与第一转板相抵,第二凸轮的凸部与第二转板相抵,第五转轴与第一转辊之间连接有第一履带,第六转轴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基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双河生物燃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