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蜜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0138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蜜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右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锅炉,且锅炉的内部设置有内胆,所述内胆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板,且横板的顶部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药设备技术领域。该蒸汽蜜锅,能够将加热后蒸汽通过管道经过冷凝器形成水滴,回流至蒸汽发生器内,对水滴内残留的能量进行回收,避免对水进行重复加热,降低了能源的损耗,有利于广泛推广,能够在炼蜜时,对蜂蜜进行搅拌,使蜂蜜受热均匀,提高了炼蜜的质量,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蜜锅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药设备
,具体为一种蒸汽蜜锅。
技术介绍
炼蜜指采用一定的加工方式将蜂蜜制成的中药炮制品,其目的是除去蜂蜜中的部分水分、增加黏度、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主要作为中药辅料应用于中药饮片的炮制以起到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缓和药性的作用。此外,制作中药蜜丸所用的蜂蜜必须要经过炼制后才能使用,之所以要对蜂蜜进行炼制。蜂蜜的选择与炼制是保证蜜丸质量的关键,一般以乳白色和淡黄色,味甜而香、无杂质,稠如凝脂油性大,含水分少为好,但由于来源,产地,气候等关系,其质量不一致,北方产的蜂蜜一般水分较少,其中以荆条蜜,枣花蜜为优,而南方产的蜂蜜一般含水分较多。现有的炼蜜装置,采用蒸汽对锅炉进行加热,其无法对蒸汽的能量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能源的损耗,且在使用时,无法使蜂蜜受热均匀,不利于蜂蜜的炼制,降低了其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蒸汽蜜锅,解决了炼蜜装置,能源损耗较大且蜂蜜受热不均匀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蒸汽蜜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右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蜜锅,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且支撑板(2)右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锅炉(4),且锅炉(4)的内部设置有内胆(5),所述内胆(5)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板(6),且横板(6)的顶部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701),所述第一电机(7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轴(702),所述搅拌轴(702)的底端贯穿横板(6)且延伸至横板(6)的底部,所述搅拌轴(702)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703),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注水管(801),所述注水管(801)的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蜜锅,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且支撑板(2)右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锅炉(4),且锅炉(4)的内部设置有内胆(5),所述内胆(5)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板(6),且横板(6)的顶部通过支撑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701),所述第一电机(7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轴(702),所述搅拌轴(702)的底端贯穿横板(6)且延伸至横板(6)的底部,所述搅拌轴(702)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703),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注水管(801),所述注水管(801)的底端贯穿横板(6)且延伸至横板(6)的底部,所述注水管(80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电磁阀(802),所述锅炉(4)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且支撑杆(9)的右端转动连接有控制箱(10),所述控制箱(10)的底部与底板(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11),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蒸汽发生器(1301),且蒸汽发生器(1301)的出汽端通过出汽管(1302)与锅炉(4)右侧的顶部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1301)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1303),且进水管(1303)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304),所述进水管(1303)的表面连通有管道(1305),且管道(1305)的一端与锅炉(4)左侧的顶部连通,所述管道(1305)的表面设置有冷凝器(1306),所述控制箱(10)内壁的底部设置有处理器(1601),且控制箱(10)内壁的两侧之间设置有数据比较器(1602),所述内胆(5)内壁的左侧设置有水位传感器(1603),所述控制箱(10)的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显示屏(1604)和控制面板(1605),所述内胆(5)内壁的右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8),所述控制箱(10)内壁右侧的顶部设置有定时器(16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贝华张丽陈佩东曹雨诞石海培黄胜良汪国强左武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融昱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