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维娜专利>正文

防止缺秧的水稻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9780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防止缺秧的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行走装置、秧箱、送秧机构以及分插秧机构,机架上设置有船板以及斜板,秧箱内设置有送秧机构,船板上设置有若干秧门和分插秧机构,秧门两侧滑动设置有秧苗抵靠板,秧苗抵靠板连接有第三线性驱动器,位于秧门两侧的秧苗抵靠板一块抵靠秧苗块插秧后的端面,另一块秧苗抵靠板抵靠秧苗块插秧前的端面,送秧机构包括第三传送带,第三传送带上方设置有压秧装置,压秧装置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第四传送带,第四传送带之间设置有若干压秧杆,压秧杆上设有若干导向通道,压秧针设置于导向通道内。该种水稻插秧机能够有效防止发生插秧时发生缺秧的问题。

Rice transplanter for preventing seedling shortag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ice transplanter for preventing seedling shortag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walking device, a seedling box, a seedling feeding mechanism and a seedling dividing transplanting mechanism. A boat plate and an inclined plate are arranged on the frame, a seedling feed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the seedling box, a number of seedling doors and a seedling dividing transplanting mechanism are arranged on the boat board, and a seedling support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eedling door. The seedling back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 third linear driver,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end face of the seedling backing plate on both sides of the seedling door against the seedling block after transplanting, and the other seedling backing plate against the end face of the seedling block before transplanting. The seedling feed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third conveyor belt, and a seedling pressing device is arranged above the third conveyor belt, and the seedling pressing device comprises a pair of relative devices. A number of seedling pressing rod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fourth conveyor belt, and a number of guiding channels are arranged on the seedling pressing rods, and the seedling pressing needles are arranged in the guiding channels. The rice transplanter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eedling shortage during trans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缺秧的水稻插秧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用机械
,具体是防止缺秧的水稻插秧机。
技术介绍
插秧机是将稻苗植入稻田中的农业机械。现有的插秧机一般包括机架、行走装置、秧箱、送秧机构以及分插秧机构。进行种植时,送秧机构将秧苗送至秧门,分插秧机构将秧门范围内的秧苗植入田中的泥土,为了保持对苗床与地面的角度为直角,分插秧机构的机械爪前端移动时一般采取椭圆形的动作曲线。动作是靠着旋转式或变形齿轮的行星机构来完成,前进的引擎同时可以带动这些动作机械。现有的插秧机在插秧时一般是多个秧箱一体,秧箱一起移动使得一排秧苗逐步与秧门对准,分插秧机构将秧门范围内的秧苗植入田中的泥土,在一排秧苗插完之后通过送秧机构带动秧苗下移,下一排的秧苗继续进入秧门范围通过分插秧机构植入田中的泥土。而在插秧机在被插秧后的秧苗块的端面会松动,秧苗会掉落,容易导致后一排秧苗在插秧时出现缺秧。并且由于秧门处没有传送带,在前进过程中秧苗板前端有可能顶在秧箱上,导致在第三传送带转动的过程中秧苗板前端没有前进只是秧苗板后端翘起,导致缺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防止缺秧的水稻插秧机,该种水稻插秧机能够有效防止发生插秧时发生缺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防止缺秧的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行走装置、秧箱、送秧机构以及分插秧机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船板以及斜板,所述秧箱内设置有所述送秧机构,所述船板上设置有若干秧门和所述分插秧机构,所述秧门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秧门平行的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秧苗抵靠板,所述秧苗抵靠板连接有第三线性驱动器,位于所述秧门两侧的所述秧苗抵靠板一块抵靠秧苗块插秧后的端面,另一块所述秧苗抵靠板抵靠秧苗块插秧前的端面,所述送秧机构包括第三传送带,所述第三传送带上方设置有压秧装置,所述压秧装置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第四传送带,所述第四传送带之间设置有若干压秧杆,所述压秧杆上设置有若干压秧针,所述第三传送带两侧设置有若干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压秧杆接触后推动所述第四传送带转动,所述第三传送带由第三电机驱动,所述压秧杆上设有若干导向通道,所述压秧针设置于所述导向通道内;当所述压秧杆位于所述第四传送带上侧时,所述压秧针的针尖位于所述导向通道内,当所述压秧杆位于所述第四传送带下侧时,所述压秧针的针尖自然下落穿过秧苗块插入所述第三传送带。该种插秧机在插秧的过程中,位于所述秧门两侧的所述秧苗抵靠板一块抵靠秧苗块插秧后的端面,另一块所述秧苗抵靠板抵靠秧苗块插秧前的端面,从而防止在被插秧后的秧苗块的端面松动,防止秧苗掉落,从而防止缺秧;并且通过第三传送带带动第四传送带转动,第四传送带上的压秧针穿过秧苗块插入第三传送带将秧苗块在第三传送带上压平,防止在第三传送带带动第四传送带转动的过程中,秧苗板翘起而导致缺秧,并且采用压秧针对秧苗的损伤小,保证插秧后的秧苗成活率;由于压秧针端部是尖的,如果不进行保护在朝上时是非常危险的,采用该结构当所述压秧杆位于所述第四传送带上侧时,所述压秧针的针尖位于所述导向通道内,从而防止压秧针的针尖朝上时对人身造成危害,提高安全性。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竖直滑轨,所述竖直滑轨上滑行设置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第一线性驱动器;所述升降架尾部设置有所述船板和所述斜板,所述斜板上端固定于所述升降架上,所述斜板下端固定于所述船板上表面,所述斜板上设有若干第一滑轨,所述升降架上设有若干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有若干所述秧箱,所述斜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线性驱动器,若干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秧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若干秧苗预装箱,所述秧箱与所述秧苗预装箱一一对应固定连接,相邻所述秧箱之间具有调整间隙,所述秧苗预装箱朝向所述秧箱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秧苗抵靠板靠近所述秧门侧设置有用于检测秧苗的第一第一轻触开关,所述秧苗预装箱底部设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秧苗预装箱内设置有秧卷隔断装置,所述秧卷隔断装置包括两对相对设置的第二传送带,每对第二传送带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第二传送带由第二电机驱动。在该插秧机中各个秧箱单独分离设计,一个秧箱对应一个秧门,并且在秧箱内的秧苗与第一第一轻触开关触碰来检测使得秧箱停止滑动,防止缺秧;秧苗预装箱最底部的秧苗块与上方的其他秧苗块能够进行隔断,从而保证最底部的秧苗块能够顺畅的转动将秧苗块摊平,在最底部的秧苗块完全移出时,第二传送带带动支撑杆转动一圈,将最底部的秧苗卷掉落并将倒数第二的秧苗卷抬起,实现秧苗预装箱内的秧苗块自动摊平出秧。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若干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均位于所述斜板的下侧,所述斜板上设置有若干条形通孔,所述第二线性驱动器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条形通孔与所述秧箱连接。采用该结构使得第二线性驱动器方便安装和维修。当然也可以将第二线性驱动器安装于斜板与秧箱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三传送带上设置有若干凸针。采用该结构使得第三传送带在传送时能够勾住秧苗块,防止第三传送带与秧苗块之间相对移动,保证传送的准确性。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四传送带两侧的所述秧箱侧壁上设置有竖直滑槽,所述竖直滑槽内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第四传送带的传送轮转动连接,所述竖直滑槽内转动设置有穿过所述滑动块的调节螺杆。由于压秧针的针尖是自然下落的,通过调节高度可以调节压秧针的穿刺力,从而适配不同厚度的秧苗块,在秧苗块厚度较小时调低第四传送带减小压秧针的穿刺力,防止压秧针穿入第三传送带过深,在苗块厚度较大时调高第四传送带增加压秧针的穿刺力,保证压秧针能够穿过秧苗块并插入第三传送带中。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机架前端设置有驱动装置以及方向盘,所述行走装置为两对叶片式转轮,所述叶片式转轮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插秧机在插秧的过程中,位于所述秧门两侧的所述秧苗抵靠板一块抵靠秧苗块插秧后的端面,另一块所述秧苗抵靠板抵靠秧苗块插秧前的端面,从而防止在被插秧后的秧苗块的端面松动,防止秧苗掉落,从而防止缺秧;并且通过第三传送带带动第四传送带转动,第四传送带上的压秧针穿过秧苗块插入第三传送带将秧苗块在第三传送带上压平,防止在第三传送带带动第四传送带转动的过程中,秧苗板翘起而导致缺秧,并且采用压秧针对秧苗的损伤小,保证插秧后的秧苗成活率;由于压秧针端部是尖的,如果不进行保护在朝上时是非常危险的,采用该结构当所述压秧杆位于所述第四传送带上侧时,所述压秧针的针尖位于所述导向通道内,从而防止压秧针的针尖朝上时对人身造成危害,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升降架上升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斜板、秧箱、秧苗预装箱和船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线性驱动器安装在斜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秧苗预装箱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秧卷隔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送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四传送带的局部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拖曳式补秧机的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拖曳式补秧机另一方向的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止缺秧的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1)、行走装置(2)、秧箱(3)、送秧机构(4)以及分插秧机构(5),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船板(14)以及斜板(15),所述秧箱(3)内设置有所述送秧机构(4),所述船板(14)上设置有若干秧门(141)和所述分插秧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秧门(141)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秧门(141)平行的第三滑轨(142),所述第三滑轨(142)上滑动设置有秧苗抵靠板(143),所述秧苗抵靠板(143)连接有第三线性驱动器(144),位于所述秧门(141)两侧的所述秧苗抵靠板(143)一块抵靠秧苗块插秧后的端面,另一块所述秧苗抵靠板(143)抵靠秧苗块插秧前的端面,所述送秧机构(4)包括第三传送带(41),所述第三传送带(41)上方设置有压秧装置(42),所述压秧装置(42)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第四传送带(43),所述第四传送带(43)之间设置有若干压秧杆(44),所述压秧杆(44)上设置有若干压秧针(45),所述第三传送带(41)两侧设置有若干限位块(46),所述限位块(46)与所述压秧杆(44)接触后推动所述第四传送带(43)转动,所述第三传送带(41)由第三电机驱动,所述压秧杆(44)上设有若干导向通道(441),所述压秧针(45)设置于所述导向通道(441)内;当所述压秧杆(44)位于所述第四传送带(43)上侧时,所述压秧针(45)的针尖位于所述导向通道(441)内,当所述压秧杆(44)位于所述第四传送带(43)下侧时,所述压秧针(45)的针尖自然下落穿过秧苗块插入所述第三传送带(41)。...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止缺秧的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1)、行走装置(2)、秧箱(3)、送秧机构(4)以及分插秧机构(5),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船板(14)以及斜板(15),所述秧箱(3)内设置有所述送秧机构(4),所述船板(14)上设置有若干秧门(141)和所述分插秧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秧门(141)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秧门(141)平行的第三滑轨(142),所述第三滑轨(142)上滑动设置有秧苗抵靠板(143),所述秧苗抵靠板(143)连接有第三线性驱动器(144),位于所述秧门(141)两侧的所述秧苗抵靠板(143)一块抵靠秧苗块插秧后的端面,另一块所述秧苗抵靠板(143)抵靠秧苗块插秧前的端面,所述送秧机构(4)包括第三传送带(41),所述第三传送带(41)上方设置有压秧装置(42),所述压秧装置(42)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第四传送带(43),所述第四传送带(43)之间设置有若干压秧杆(44),所述压秧杆(44)上设置有若干压秧针(45),所述第三传送带(41)两侧设置有若干限位块(46),所述限位块(46)与所述压秧杆(44)接触后推动所述第四传送带(43)转动,所述第三传送带(41)由第三电机驱动,所述压秧杆(44)上设有若干导向通道(441),所述压秧针(45)设置于所述导向通道(441)内;当所述压秧杆(44)位于所述第四传送带(43)上侧时,所述压秧针(45)的针尖位于所述导向通道(441)内,当所述压秧杆(44)位于所述第四传送带(43)下侧时,所述压秧针(45)的针尖自然下落穿过秧苗块插入所述第三传送带(4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缺秧的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竖直滑轨(11),所述竖直滑轨(11)上滑行设置有升降架(12),所述升降架(12)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置有第一线性驱动器(13);所述升降架(12)尾部设置有所述船板(14)和所述斜板(15),所述斜板(15)上端固定于所述升降架(12)上,所述斜板(15)下端固定于所述船板(14)上表面,所述斜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维娜
申请(专利权)人:蒋维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