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驱直线电机模组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973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驱直线电机模组机构,其包括:基板、安装于基板上的定子组件和动子组件,基板上设有平行分布的第一、第二滑轨;定子组件包括安装于基板上的第一、第二夹套及安装于第一、第二夹套之间的第一永磁柱、安装于基板上的第三、第四夹套及安装于第三、第四夹套之间的第二永磁柱;动子组件包括驱动板及固定于驱动板下端的第一、第二线圈座,第一线圈座套设于第一永磁柱上,且第一线圈座内部设置的复数第一线圈置于第一永磁柱外围,并形成有间隙;第二线圈座套设于第二永磁柱上,且第二线圈座内部设置的复数第二线圈置于第二永磁柱外围,并形成有间隙;驱动板下端固定有第一、第二滑块组,第一、第二滑块组分别安装于第一、第二滑轨上。

A dual drive linear motor module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drive linear motor module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substrate, a stator component and a movable component mounted on the substrate, and a parallel distributed first and second sliding rails are arranged on the substrate; the stator components include the first and second jackets mounted on the substrate and the first and forever mount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jackets. The magnetic column, the third and fourth jackets mounted on the substrate, and the second permanent magnet column mounted between the third and fourth jackets; the mover assembly includes the driving plate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coil seats fix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driving plate; the first coil seat is sleeved on the first permanent magnet column, and the plural first coil arranged inside the first coil seat is placed on the first permanent magnet column. The second coil seat is sleeved on the second permanent magnet column, and the complex second coil arranged inside the second coil seat is placed outside the second permanent magnet column, forming a gap; the lower end of the driving plate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slider groups,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slider groups are respectively installe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slider groups. Slide on the rai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驱直线电机模组机构
:本技术涉及直线模组
,特指一种双驱直线电机模组机构。
技术介绍
:当前在自动化行业里会采用到大量的直线模组,传统的直线模组系由马达电机、滚珠螺杆、导轨和螺帽动子座等构件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马达电机驱动该滚珠螺杆旋转,带动螺杆上的螺帽动子座沿导轨做往复直线运动,是实现由马达驱动由旋转变为直线运动的移动平台。传统直线模组虽然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精密工具机、机械产业、智慧自动化、生技医疗等智能制造领域,也具备良好性能,但仍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缺点:如高精度的滚珠丝杆加工困难、成本高,且存在运行不稳定的稳定。另外,还存在其外观尺寸较大,安装与移除不方便等问题,如将外观尺寸做小,其驱动动力不足或不够稳定。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驱直线电机模组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双驱直线电机模组机构包括:基板、安装于基板上的定子组件和以可滑动方式安装于基板上并与定子组件配合安装的动子组件,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平行分布的第一、第二滑轨;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基板上的第一、第二夹套以及安装于第一、第二夹套之间的第一永磁柱、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基板上的第三、第四夹套以及安装于第三、第四夹套之间的第二永磁柱,该第一、第二永磁柱分别位于第一、第二滑轨旁侧;所述动子组件包括驱动板以及固定于驱动板下端的第一线圈座及第二线圈座,该第一线圈座套设于第一永磁柱上,且第一线圈座内部设置的复数第一线圈置于第一永磁柱外围,并形成有间隙;该第二线圈座套设于第二永磁柱上,且第二线圈座内部设置的复数第二线圈置于第二永磁柱外围,并形成有间隙;所述驱动板下端还固定有第一滑块组和第二滑块组,该第一滑块组安装于第一滑轨上,该第二滑块组安装于第二滑轨上。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其整体造型呈扁平状。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板上端面设置有带刻度的光栅尺;所述的基板外侧固定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上设置有与该光栅尺适配的编码器;该编码器位于光栅尺上方。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夹套中具有供第一永磁柱穿设的第一夹紧孔,且该第一夹套外侧向内开设有第一缺口,以致第一夹紧孔可夹紧或松开,该第一夹套于第一缺口的一端设置有一锁紧螺丝,通过拧紧或松开锁紧螺丝以控制第一夹紧孔的大小。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第三、第四夹套的结构均与所述第一夹套的结构相同。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板呈半方框状,其具有一安装槽,所述定子组件安装于该安装槽中。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板外侧还固定有一连动板,且该驱动板与连动板之间还设置有加固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工作时,对动子组件的第一、第二线圈通交流电以在第一、第二线圈与第一、第二永磁柱之间形成行波磁场,行波磁场与定子组件中第一、第二永磁柱的励磁磁场相互作用便会产生电磁推力,以此驱动动子组件做直线运行,其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响应时间短、推力大等优势,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线性模组。本技术采用第一、第二永磁柱配合第一、第二线圈实现驱动,其运行更加平稳,即使本技术整体外观尺寸可做的较小,也能保持有足够的驱动动力,负载能力强,使定子组件平稳快速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3所示,为一种双驱直线电机模组机构,其包括:基板1、安装于基板1上的定子组件2和以可滑动方式安装于基板1上并与定子组件2配合安装的动子组件3。本技术整体造型呈扁平状,外观尺寸可做的较小。所述基板1上设置有平行分布的第一、第二滑轨11、12;所述定子组件2包括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基板1上的第一、第二夹套21、22以及安装于第一、第二夹套21、22之间的第一永磁柱23、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基板1上的第三、第四夹套24、25以及安装于第三、第四夹套24、25之间的第二永磁柱26,该第一、第二永磁柱23、26分别位于第一、第二滑轨11、12旁侧。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夹套21中具有供第一永磁柱23穿设的第一夹紧孔211,且该第一夹套21外侧向内开设有第一缺口212,以致第一夹紧孔211可夹紧或松开,该第一夹套21于第一缺口212的一端设置有一锁紧螺丝213,通过拧紧或松开锁紧螺丝213以控制第一夹紧孔的大小。所述第二、第三、第四夹套22、24、25的结构均与所述第一夹套21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所述基板1呈半方框状,其具有一安装槽10,所述定子组件2安装于该安装槽10中,以此便于本技术可做得更小。所述动子组件3包括驱动板31以及固定于驱动板31下端的第一线圈座32及第二线圈座33,该第一线圈座32套设于第一永磁柱23上,且第一线圈座32内部设置的复数第一线圈置于第一永磁柱23外围,并形成有间隙;该第二线圈座33套设于第二永磁柱26上,且第二线圈座33内部设置的复数第二线圈置于第二永磁柱26外围,并形成有间隙;所述驱动板31下端还固定有第一滑块组311和第二滑块组312,该第一滑块组311安装于第一滑轨11上,该第二滑块组312安装于第二滑轨12上。所述驱动板31外侧还固定有一连动板313,且该驱动板31与连动板313之间还设置有加固板314。所述驱动板31上端面设置有带刻度的光栅尺4;所述的基板1外侧固定有一连接座5,该连接座5上设置有与该光栅尺4适配的编码器6;该编码器6位于光栅尺4上方。该光栅尺配合编码器6能够保证动子组件3的定位精度达到0.003mm,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01mm。本技术整体造型呈扁平状,外观尺寸可做的较小,可节省空间,安装与移除方便。本技术工作时,对动子组件的第一、第二线圈通交流电以在第一、第二线圈与第一、第二永磁柱之间形成行波磁场,行波磁场与定子组件中第一、第二永磁柱的励磁磁场相互作用便会产生电磁推力,以此驱动动子组件做直线运行,其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响应时间短、推力大等优势,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线性模组。本技术采用第一、第二永磁柱配合第一、第二线圈实现驱动,其运行更加平稳,即使本技术整体外观尺寸可做的较小,也能保持有足够的驱动动力,负载能力强,使动子组件平稳快速运行。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驱直线电机模组机构,其包括:基板(1)、安装于基板(1)上的定子组件(2)和以可滑动方式安装于基板(1)上并与定子组件(2)配合安装的动子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上设置有平行分布的第一、第二滑轨(11、12);所述定子组件(2)包括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基板(1)上的第一、第二夹套(21、22)以及安装于第一、第二夹套(21、22)之间的第一永磁柱(23)、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基板(1)上的第三、第四夹套(24、25)以及安装于第三、第四夹套(24、25)之间的第二永磁柱(26),该第一、第二永磁柱(23、26)分别位于第一、第二滑轨(11、12)旁侧;所述动子组件(3)包括驱动板(31)以及固定于驱动板(31)下端的第一线圈座(32)及第二线圈座(33),该第一线圈座(32)套设于第一永磁柱(23)上,且第一线圈座(32)内部设置的复数第一线圈置于第一永磁柱(23)外围,并形成有间隙;该第二线圈座(33)套设于第二永磁柱(26)上,且第二线圈座(33)内部设置的复数第二线圈置于第二永磁柱(26)外围,并形成有间隙;所述驱动板(31)下端还固定有第一滑块组(311)和第二滑块组(312),该第一滑块组(311)安装于第一滑轨(11)上,该第二滑块组(312)安装于第二滑轨(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驱直线电机模组机构,其包括:基板(1)、安装于基板(1)上的定子组件(2)和以可滑动方式安装于基板(1)上并与定子组件(2)配合安装的动子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上设置有平行分布的第一、第二滑轨(11、12);所述定子组件(2)包括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基板(1)上的第一、第二夹套(21、22)以及安装于第一、第二夹套(21、22)之间的第一永磁柱(23)、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基板(1)上的第三、第四夹套(24、25)以及安装于第三、第四夹套(24、25)之间的第二永磁柱(26),该第一、第二永磁柱(23、26)分别位于第一、第二滑轨(11、12)旁侧;所述动子组件(3)包括驱动板(31)以及固定于驱动板(31)下端的第一线圈座(32)及第二线圈座(33),该第一线圈座(32)套设于第一永磁柱(23)上,且第一线圈座(32)内部设置的复数第一线圈置于第一永磁柱(23)外围,并形成有间隙;该第二线圈座(33)套设于第二永磁柱(26)上,且第二线圈座(33)内部设置的复数第二线圈置于第二永磁柱(26)外围,并形成有间隙;所述驱动板(31)下端还固定有第一滑块组(311)和第二滑块组(312),该第一滑块组(311)安装于第一滑轨(11)上,该第二滑块组(312)安装于第二滑轨(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兴马进坪董忠衡张良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