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轴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943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轴封机构,包括主轴、轴封和轴承;主轴的后端内侧设置有挡料套;轴封包括第一铁氟龙密封圈、第二铁氟龙密封圈、第三铁氟龙密封圈和油性盘根;第一铁氟龙密封圈设置在主轴的后端内侧;第二铁氟龙密封圈设置在主轴和第一铁氟龙密封圈的后端;第二铁氟龙与第一铁氟龙密封圈的内侧之间形成迷宫密封;油性盘根设置在第二铁氟龙密封圈的后端;第三铁氟龙密封圈设置在油性盘根的后端;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三铁氟龙密封圈的后端;轴承的前端与第三铁氟龙密封圈的后端相互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超细微颗粒密封效果良好,使用寿命长,并且还具有维修和生产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轴封机构
本技术属于轴封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复合轴封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轴封结构一般为密封轴封+轴+轴承组成,一般轴封材质为软体材料(例如橡胶)或盘根,施用过程中容易因高温、不同心或老化而失效,多余超细或悬浊液的密封效果不好,寿命极短,维修和生产麻烦,故急需一种能上述问题的密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对超细微颗粒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并且使用寿命长的复合轴封机构,并且该复合轴封机构还具有维修和生产方便的优点。本技术为实现其技术效果而采用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复合轴封机构,包括主轴、轴封和轴承;所述主轴的后端内侧设置有挡料套;所述轴封包括第一铁氟龙密封圈、第二铁氟龙密封圈、第三铁氟龙密封圈和油性盘根;所述第一铁氟龙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主轴的后端内侧并位于所述挡料套的后端;所述第一铁氟龙密封圈的前端设置在所述挡料套内与该挡料套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二铁氟龙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主轴及第一铁氟龙密封圈的后端;所述第二铁氟龙的前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铁氟龙密封圈内与该第一铁氟龙密封圈的内侧之间形成迷宫密封;所述油性盘根设置在所述第二铁氟龙密封圈的后端;所述油性盘根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锥段和后锥段;所述前锥段设置在所述第二铁氟龙密封圈内与该第二铁氟龙密封圈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三铁氟龙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油性盘根的后端;所述后锥段设置在所述第三铁氟龙密封圈内与该第三铁氟龙密封圈的内壁贴合;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三铁氟龙密封圈的后端;所述轴承的前端与所述第三铁氟龙密封圈的后端相互贴合。优选地,所述第一铁氟龙密封圈、油性盘根和第二铁氟龙密封圈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套。优选地,所述轴承包括主轴承、平面止推轴承和锥形轴承;所述主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三铁氟龙密封圈的后端;所述平面止推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三铁氟龙密封圈的后端内侧;所述锥形轴承设置在所述平面止推轴承的后端并且是设置在所述主轴承的内侧。优选地,所述主轴承的后端还设置有重载螺母;所述重载螺母上设置有止动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第一铁氟龙密封圈和第二铁氟龙密封圈形成有迷宫密封,加上铁氟龙材质自身的耐高温耐磨以及良好的自润滑性,因此对于超微颗粒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2、油性盘根的前后两端均设计呈锥形。油性盘根的前锥段设置在第二铁氟龙密封圈内与该第二铁氟龙密封圈的内壁贴合,可以在迷宫密封失效之后起到作为替代的第二密封的效果,延长了轴封的使用寿命;油性盘根的后锥段设置在第三铁氟龙密封圈内与该第三铁氟龙密封圈的内壁贴合,并且轴承设置在述第三铁氟龙密封圈的后端,由于主轴在高速运转时产生的温度和膨胀会使盘根膨胀,盘根的油渗出对平面止推轴承及锥形轴承润滑,达到轴承免加油的目的,无需维修,十分方便。3、轴承包括主轴承、平面止推轴承和锥形轴承,平面止推轴承用于承受运转机构的重量,锥形轴承可以自动定心,解决了生产中主轴较长时输送对心的问题,生产方便快捷。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公开的复合轴封机构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公开的复合轴封机构剖面示意图。标识说明:1-主轴,2-轴封,21-第一铁氟龙密封圈,22-第二铁氟龙密封圈,23-第三铁氟龙密封圈,24-油性盘根,241-前锥段,242-后锥段,3-轴承,31-主轴承,32-平面止推轴承,33-锥形轴承,4-挡料套,5-密封套,6-重载螺母,7-止动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复合轴封机构,包括主轴1、轴封2和轴承3;主轴1的后端内侧设置有挡料套4;轴封2包括第一铁氟龙密封圈21、第二铁氟龙密封圈22、第三铁氟龙密封圈23和油性盘根24;第一铁氟龙密封圈21设置在主轴1的后端内侧并位于挡料套4的后端;第一铁氟龙密封圈21的前端设置在挡料套4内与该挡料套4的内壁贴合;第二铁氟龙密封圈22设置在主轴1及第一铁氟龙密封圈21的后端;第二铁氟22龙的前端设置在第一铁氟龙密封圈21内与该第一铁氟龙密封圈21的内侧之间形成迷宫密封;油性盘根24设置在第二铁氟龙密封圈22的后端;油性盘根24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锥段241和后锥段242;前锥段241设置在第二铁氟龙密封圈22内与该第二铁氟龙密封圈22的内壁贴合;第三铁氟龙密封圈23设置在油性盘根24的后端;后锥段242设置在第三铁氟龙密封圈23内与该第三铁氟龙密封圈23的内壁贴合;轴承3设置在第三铁氟龙密封圈23的后端;轴承3的前端与第三铁氟龙密封圈23的后端相互贴合。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铁氟龙密封圈21、油性盘根24和第二铁氟龙密封圈22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套5,分别进一步地将第一铁氟龙密封圈21和油性盘根24、油性盘根24和第二铁氟龙密封圈22之间的结合部位密封起来。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轴承3包括主轴承31、平面止推轴承32和锥形轴承33;主轴承31设置在第三铁氟龙密封圈23的后端;平面止推轴承32设置在第三铁氟龙密封圈23的后端内侧,用于承受运转机构的重量;锥形轴承33设置在平面止推轴承32的后端并且是设置在主轴承31的内侧,起到自动定心的作用。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31主轴承的后端还设置有重载螺母6,用于紧固轴承,重载螺母6上设置有止动片7,用于防止重载螺母6松动。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对超细微颗粒密封效果良好,使用寿命长,并且还具有维修和生产方便的优点。以上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阐述,应该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说明书附图中公开的具体结构也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其他实施例,任何不脱离本技术创新理念的简单变形或等同替换,均涵盖于本技术,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轴封机构,包括主轴、轴封和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的后端内侧设置有挡料套;所述轴封包括第一铁氟龙密封圈、第二铁氟龙密封圈、第三铁氟龙密封圈和油性盘根;所述第一铁氟龙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主轴的后端内侧并位于所述挡料套的后端;所述第一铁氟龙密封圈的前端设置在所述挡料套内与该挡料套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二铁氟龙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主轴及第一铁氟龙密封圈的后端;所述第二铁氟龙的前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铁氟龙密封圈内与该第一铁氟龙密封圈的内侧之间形成迷宫密封;所述油性盘根设置在所述第二铁氟龙密封圈的后端;所述油性盘根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锥段和后锥段;所述前锥段设置在所述第二铁氟龙密封圈内与该第二铁氟龙密封圈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三铁氟龙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油性盘根的后端;所述后锥段设置在所述第三铁氟龙密封圈内与该第三铁氟龙密封圈的内壁贴合;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三铁氟龙密封圈的后端;所述轴承的前端与所述第三铁氟龙密封圈的后端相互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轴封机构,包括主轴、轴封和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的后端内侧设置有挡料套;所述轴封包括第一铁氟龙密封圈、第二铁氟龙密封圈、第三铁氟龙密封圈和油性盘根;所述第一铁氟龙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主轴的后端内侧并位于所述挡料套的后端;所述第一铁氟龙密封圈的前端设置在所述挡料套内与该挡料套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二铁氟龙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主轴及第一铁氟龙密封圈的后端;所述第二铁氟龙的前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铁氟龙密封圈内与该第一铁氟龙密封圈的内侧之间形成迷宫密封;所述油性盘根设置在所述第二铁氟龙密封圈的后端;所述油性盘根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锥段和后锥段;所述前锥段设置在所述第二铁氟龙密封圈内与该第二铁氟龙密封圈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三铁氟龙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油性盘根的后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方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速远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