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春专利>正文

一种肌肉疾病锻炼恢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884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8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肌肉疾病锻炼恢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坐板,所述底座的侧表面的端部对立固定有调节轴,所述调节轴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扇,坐板以及支撑腿都可调节,便于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脚踏部件,所述脚踏部件包括第一脚踏和第二脚踏,第一脚踏的端部可旋转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前表面的端部可旋转连接有旋转杆,所述第二脚踏的端部固定有第二连接杆,且旋转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脚踏即可作为脚部支撑锻炼上肢,也可作为脚蹬锻炼下肢,使用便捷,功能多样,便于快速恢复肌肉疾病。

Exercise recovery device for muscle diseas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scle disease exercise recovery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seat plate is fix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ase, an end of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base is opposite and fixed with an adjusting shaft, an adjusting fan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adjusting shaft, and the seat plate and the supporting leg are adjustable, so as to facilitate patients of different body types to make use of the seat plate. The inner part of the fix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pedal component,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pedal and a second pedal, the end of the first pedal is rotatab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end of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rod, and the end of the second pedal is fixed with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One end of the rotating rod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other end is fixed with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The foot pedal can be used as a foot support to exercise the upper limbs, or as a foot pedal to exercise the lower limbs. It is convenient to use and has various functions, and is convenient for recovering muscle diseases quick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肌肉疾病锻炼恢复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肌肉疾病锻炼恢复装置。
技术介绍
原发于骨骼肌或神经肌肉接头处的非炎症性疾病,简称肌病。主要表现为肌收缩力减退或消失以及肌肉萎缩等。先天性或后天性、无神经系统病变,但肌病的主要症状与神经系统损害所致的肌无力不易鉴别,故常需与神经病相鉴别。病因有遗传缺陷、代谢障碍、免疫损伤等。广义的肌病包括原发和继发的疾病,也包括炎症。在肌肉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一般在药物治疗后,为了加快肌肉的恢复,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物理锻炼,市面上大多数的肌肉疾病锻炼恢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使用不方便,组装麻烦,且占地面积较大、对于不同的患者,锻炼恢复装置不能适当调节,使得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不好,不当的锻炼姿势对患者的骨骼有不好的影响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肌肉疾病锻炼恢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肌肉疾病锻炼恢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面上大多数的肌肉疾病锻炼恢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使用不方便,组装麻烦,且占地面积较大、对于不同的患者,锻炼恢复装置不能适当调节,使得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不好,不当的锻炼姿势对患者的骨骼有不好的影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肌肉疾病锻炼恢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侧表面的端部通过焊接对立固定有调节轴,所述调节轴包括固定轴和伸缩轴,且所述固定轴与所述伸缩轴通过滑动卡合连接,所述伸缩轴为内部与顶部镂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伸缩轴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伸缩弹簧,且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轴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轴的一侧通过卡合固定设置有调节扇,所述调节扇的侧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固定耳,所述调节扇的前表面贯通开设有若干第二调节孔,所述底座的侧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一调节孔,且所述第一调节孔横向贯穿所述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端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支撑腿固定孔,且所述支撑腿固定孔贯穿所述底座,所述支撑腿固定孔的内部沿竖直方向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腿,所述底座的外表面通过调节螺栓固定设置有坐板,所述底座的端部通过转轴连接有拉索箱,所述拉索箱的下表面的端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移动轮,所述拉索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拉索,且所述拉索可延伸到所述拉索箱的外侧,所述拉索的端部通过螺丝固定设置有把手,所述拉索箱的一侧位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矩形结构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可旋转设置有脚踏部件,所述脚踏部件包括第一脚踏和第二脚踏,所述第一脚踏的端部通过螺栓可旋转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前表面的端部通过螺丝可旋转连接有旋转杆,所述第二脚踏的端部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二连接杆,且所述旋转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扇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拉索箱的前表面的底端,所述底座与所述拉索箱通过转轴连接,且所述调节轴可嵌入到所述第二调节孔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轴承,所述旋转杆可贯穿该轴承,所述第一脚踏与所述第二脚踏关于所述旋转杆呈中心对称分布,且第一脚踏、第一连接杆与旋转杆以及第二脚踏、第二连接杆与旋转杆均为“Z”字型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腿可贯穿所述支撑腿固定孔,并通过调节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轴的内壁上对立开设有矩形结构的滑动凹槽,在所述伸缩轴的外表面的底端对应于该滑动凹槽对立固定有滑动凸起,该滑动凸起可嵌入到滑动凹槽内部,并可在其内部上下滑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且便于调节,使用范围广泛;(2)所述底座的外表面通过调节螺栓固定设置有坐板,所述底座的侧表面的端部通过焊接对立固定有调节轴,所述调节轴的一侧通过卡合固定设置有调节扇,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的端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支撑腿固定孔,坐板以及支撑腿都可调节,便于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3)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可旋转设置有脚踏部件,所述脚踏部件包括第一脚踏和第二脚踏,第一脚踏的端部通过螺栓可旋转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前表面的端部通过螺丝可旋转连接有旋转杆,所述第二脚踏的端部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二连接杆,且旋转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脚踏即可作为脚部支撑锻炼上肢,也可作为脚蹬锻炼下肢,使用便捷,功能多样,便于快速恢复肌肉疾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调节扇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脚踏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调节轴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拉索箱、2-移动轮、3-调节扇、4-脚踏部件、5-固定座、6-底座、7-支撑腿、8-坐板、9-把手、10-拉索、11-调节轴、12-第一调节孔、13-支撑腿固定孔、14-固定耳、15-第二调节孔、16-第一脚踏、17-第一连接杆、18-旋转杆、19-第二连接杆、20-第二脚踏、21-固定轴、22-伸缩弹簧、23-伸缩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肌肉疾病锻炼恢复装置,包括底座6,底座6的侧表面的端部通过焊接对立固定有调节轴11,调节轴11包括固定轴21和伸缩轴23,且固定轴21与伸缩轴23通过滑动卡合连接,伸缩轴23为内部与顶部镂空的圆柱体结构,伸缩轴2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伸缩弹簧22,且伸缩弹簧22的一端与固定轴21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伸缩轴23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调节轴11的一侧通过卡合固定设置有调节扇3,调节扇3的侧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固定耳14,调节扇3的前表面贯通开设有四个第二调节孔15,底座6的侧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四个第一调节孔12,且第一调节孔12横向贯穿底座6,底座6的上表面的端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支撑腿固定孔13,且支撑腿固定孔13贯穿底座6,支撑腿固定孔13的内部沿竖直方向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腿7,底座6的外表面通过调节螺栓固定设置有坐板8,底座6的端部通过转轴连接有拉索箱1,拉索箱1的下表面的端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移动轮2,拉索箱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拉索10,且拉索10可延伸到拉索箱1的外侧,拉索10的端部通过螺丝固定设置有把手9,拉索箱1的一侧位于底座6的上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矩形结构的固定座5,固定座5的内部可旋转设置有脚踏部件4,脚踏部件4包括第一脚踏16和第二脚踏20,第一脚踏16的端部通过螺栓可旋转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7,第一连接杆17前表面的端部通过螺丝可旋转连接有旋转杆18,第二脚踏20的端部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二连接杆19,且旋转杆18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9固定连接。为了便于调节扇3的固定,且便于调节扇3与底座6的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调节扇3通过螺栓固定于拉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肌肉疾病锻炼恢复装置,包括底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的侧表面的端部通过焊接对立固定有调节轴(11),所述调节轴(11)包括固定轴(21)和伸缩轴(23),且所述固定轴(21)与所述伸缩轴(23)通过滑动卡合连接,所述伸缩轴(23)为内部与顶部镂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伸缩轴(2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伸缩弹簧(22),且所述伸缩弹簧(2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21)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轴(23)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轴(11)的一侧通过卡合固定设置有调节扇(3),所述调节扇(3)的侧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固定耳(14),所述调节扇(3)的前表面贯通开设有若干第二调节孔(15),所述底座(6)的侧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一调节孔(12),且所述第一调节孔(12)横向贯穿所述底座(6),所述底座(6)的上表面的端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支撑腿固定孔(13),且所述支撑腿固定孔(13)贯穿所述底座(6),所述支撑腿固定孔(13)的内部沿竖直方向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腿(7),所述底座(6)的外表面通过调节螺栓固定设置有坐板(8),所述底座(6)的端部通过转轴连接有拉索箱(1),所述拉索箱(1)的下表面的端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移动轮(2),所述拉索箱(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拉索(10),且所述拉索(10)可延伸到所述拉索箱(1)的外侧,所述拉索(10)的端部通过螺丝固定设置有把手(9),所述拉索箱(1)的一侧位于所述底座(6)的上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矩形结构的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的内部可旋转设置有脚踏部件(4),所述脚踏部件(4)包括第一脚踏(16)和第二脚踏(20),所述第一脚踏(16)的端部通过螺栓可旋转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7),所述第一连接杆(17)前表面的端部通过螺丝可旋转连接有旋转杆(18),所述第二脚踏(20)的端部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二连接杆(19),且所述旋转杆(1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9)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肌肉疾病锻炼恢复装置,包括底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的侧表面的端部通过焊接对立固定有调节轴(11),所述调节轴(11)包括固定轴(21)和伸缩轴(23),且所述固定轴(21)与所述伸缩轴(23)通过滑动卡合连接,所述伸缩轴(23)为内部与顶部镂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伸缩轴(2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伸缩弹簧(22),且所述伸缩弹簧(2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21)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轴(23)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轴(11)的一侧通过卡合固定设置有调节扇(3),所述调节扇(3)的侧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固定耳(14),所述调节扇(3)的前表面贯通开设有若干第二调节孔(15),所述底座(6)的侧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一调节孔(12),且所述第一调节孔(12)横向贯穿所述底座(6),所述底座(6)的上表面的端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支撑腿固定孔(13),且所述支撑腿固定孔(13)贯穿所述底座(6),所述支撑腿固定孔(13)的内部沿竖直方向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腿(7),所述底座(6)的外表面通过调节螺栓固定设置有坐板(8),所述底座(6)的端部通过转轴连接有拉索箱(1),所述拉索箱(1)的下表面的端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移动轮(2),所述拉索箱(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拉索(10),且所述拉索(10)可延伸到所述拉索箱(1)的外侧,所述拉索(10)的端部通过螺丝固定设置有把手(9),所述拉索箱(1)的一侧位于所述底座(6)的上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矩形结构的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罗国标姚莉
申请(专利权)人:李春罗国标姚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