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物的烫光剪毛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8651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织物的烫光剪毛机,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紧布装置、金属探测器、缝头检测装置、牵引辊、烫光装置、剪毛装置、摆布装置,烫光装置包括烫光辊和撑紧烫光毡圈的主动辊、从动辊和张紧辊,从动辊、张紧辊分别安装在往复推进装置上。剪毛装置的剪毛刀直径为185毫米,螺刀片数为24片。烫光毡圈及织物对烫光辊包角大,剪毛刀直径大,刀片多,织物在单位时间内被烫剪的次数增多,增加了织物烫光剪毛效果,提高了整机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织物的整理设备,特别是织物的烫光、剪毛联合设备。现有技术中,织物的烫光剪毛机包括按织物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紧布装置、金属探测器、缝头检测装置、后牵引辊、烫光装置、剪毛装置、前牵引辊、摆布装置,其中,烫光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表面带螺旋槽的烫光辊和托架上撑紧烫光毡圈的主动辊、从动辊,主动辊与从动辊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由托架限定。剪毛装置包括装有螺旋刀的可旋转的剪毛刀、平刀和织物支架,其剪毛刀直径为155毫米,螺旋刀片数为18片,这种织物烫光剪毛机工作时,托架在往复推进装置的作用下,以主动辊体的轴心为轴,带动从动辊向烫光辊方向摆动,使撑紧的烫光毡圈将织物压在烫光辊的辊体上,烫光毡圈由主动辊带动与织物同步移动,烫光辊对织物进行烫光,织物经织物支架时,由剪毛刀和平刀进行剪毛。存在的缺点是由于这种烫光装置的托带机构的限制,装置工作时烫光毡圈及织物与烫光辊基本是相切接触,单位时间内的接触面很小,织物经过烫光辊的时间短,被烫光辊上的螺旋槽的拍打次数少。这种结构只有增加烫光的次数才能增加烫光时间和烫光辊上螺旋槽对织物的拍打的次数,织物要经过多次烫光才能达到成品要求,而烫光次数的增加使设备的效率降低,又加大了能耗。而剪毛装置受剪毛刀直径过小的影响,剪毛速度不能满足高生产效率的要求;如直接提高剪毛刀的旋转速度,或者增加螺旋刀数量,则织物的剪毛质量急剧下降,从而使整台机器的使用性能急剧下降。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了一种通过调节撑紧烫光毡圈的辊体之间相对位置增加烫光毡圈及织物与烫光辊单位时间内接触面的织物的烫光剪毛机。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本技术是一种织物的烫光剪毛机,包括按织物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紧布装置、金属探测器、缝头检测装置、后牵引辊、烫光装置、剪毛装置、前牵引辊、摆布装置,烫光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表面带螺旋槽的烫光辊和撑紧烫光毡圈的主动辊和从动辊,其特点是烫光毡圈由主动辊、张紧辊和分别并行在烫光辊两侧的从动辊撑紧,并行在烫光辊两侧的从动辊至少有一只通过轴承构件安装在能使其移动的往复推进装置上,张紧辊安装在有恒定张紧力的往复推进装置上。装置进行烫光工作时,烫光毡圈由主动辊带动与织物同步移动,往复驱动装置将靠近烫光辊的从动辊向烫光辊方向靠拢,使烫光毡圈包向烫光辊,烫光毡圈可托起织物在烫光辊表面形成0°~100°的较大包角,由烫光毡圈压向烫光辊的织物与烫光辊单位时间内的接触面积增大,织物经过烫光辊的烫光时间延长,被烫光辊上的螺旋槽的拍打次数也随之增多。提高了烫光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来进一步达到。前述的织物的烫光剪毛机,其特点是剪毛装置中,剪毛刀直径为185毫米,螺旋刀片数为24片。在相同转速的情况下,直径增大,刀片数增多,则刀面的线速度增大,织物在相同单位时间内被剪的次数增多,由此织物的加工质量提高了,而且整机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来进一步达到。前述的织物的烫光剪毛机,其特点是烫光辊、主动辊通过轴承构件固定安装在固定支架上,张紧辊、从动辊的轴承构件设置在固定支架的限位装置上。让可运动的辊体沿限位装置移动,可让其重量由固定支架承担,减轻了往复驱动装置的负担,又增加了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来进一步达到。前述的织物的烫光剪毛机,其特点是使从动辊向烫光辊移动的往复推进装置是由气缸和安装在气缸尾部的带减速机的蜗轮箱构成。这样,操作工根据织物的不同,调节蜗轮箱上的螺杆初始位置,也即两只从动辊的初始位置。机器运行时,启动气缸旋钮,气缸则带动从动辊平行于烫光辊移动,从而带动烫光毡圈靠向烫辊。当需要调节烫光毡圈与烫辊的接触面积时,调节螺杆的进给量即可。烫光毡圈可在任意点定位而工作,满足了所有可烫织物的不同烫光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来进一步达到。前述的织物的烫光剪毛机,其特点是固定支架上装有自动调节倾斜度的自动调偏辊,控制自动调偏辊倾斜度的光电开关装在烫光毡圈的两边缘外侧的对应处。这样,当烫光毡圈在轴向发生偏移时,该边缘外侧的光电开关被触发,控制自动调偏辊的倾斜度改变,使烫光毡圈回到正中位置。替代了现有机型的手动调偏状况。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改变了原有的托带机构,取消了托架,打破了托架对烫光毡圈辊体安装位置的限制。用烫光毡圈把织物以可调的角度包裹于烫光辊上。在不增加烫光次数、不改变织物移动速度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织物的不同需要,调节从动辊的位置,增加织物的通过烫光辊的烫光时间和烫光辊螺旋槽对织物的拍打次数,使烫光效果显著提高。织物经过烫光辊时与辊体的接触时间是老式的3~6倍,织物上的绒毛纤维经烫光辊螺旋槽的拍打次数也增加了1~2倍,这样增加了织物一次烫光的烫光效果,剪毛质量高,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节能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织物的烫光剪毛机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烫光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剪毛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烫光装置的固定支架的内侧视示意图。实施例一。下面的实施例对照图1、图2、图3、图4进一步描述了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实施例的织物的烫光剪毛机,见图1,包括按织物1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在机架3上的紧布装置2、金属探测器11、缝头检测装置8、后牵引辊9、烫光装置10、剪毛装置4、前牵引辊7、摆布装置5,见图2,烫光装置10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架6上的表面带螺旋槽的烫光辊12和撑紧烫光毡圈13的主动辊14和从动辊25,烫光毡圈13由主动辊14、张紧辊17和分别并行在烫光辊12两侧的两从动辊25撑紧,并行在烫光辊12两侧的从动辊25分别通过轴承构件24安装在能使其移动的往复推进装置21上,张紧辊18安装在有恒定张紧力的往复推进装置19上。烫光辊12、主动辊14通过轴承构件固定安装在固定支架6上,从动辊25的轴承构件24设置在固定支架6上的限位滑道23上。张紧辊18的轴承构件22设置在固定支架6上的限位摇臂20上。使从动辊25向烫光辊12移动的往复推进装置是由气缸21和安装在气缸21尾部的带减速机的蜗轮箱16构成。本实施例的固定支架6是设置在所有辊体两端的整体板状构件6,本实施例图中的虚线为撑紧烫光毡圈的主动辊、张紧辊和分别并行在烫光辊两侧的从动辊的初始位置。见图3,剪毛装置包括装有螺旋刀27的可旋转的剪毛刀28、平刀29和织物支架26,剪毛刀28直径为185毫米,螺旋刀27片数为24片。实施例二。下面的实施例继续描述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实施例一织物的烫光剪毛机上,烫光装置的固定支架6上装有自动调节倾斜度的自动调偏辊17,控制自动调偏辊17倾斜度的光电开关15装在烫光毡圈13的两边缘外侧的对应处。权利要求1.一种织物的烫光剪毛机,包括按织物(1)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在机架(3)上的紧布装置(2)、金属探测器(11)、缝头检测装置(8)、后牵引辊(9)、烫光装置(10)、剪毛装置(4)、前牵引辊(7)、摆布装置(5),烫光装置(10)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架(6)上的表面带螺旋槽的烫光辊(12)和撑紧烫光毡圈(13)的主动辊(14)和从动辊(25),剪毛装置(4)包括装有螺旋刀(27)的可旋转的剪毛刀(28)、平刀(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物的烫光剪毛机,包括按织物(1)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在机架(3)上的紧布装置(2)、金属探测器(11)、缝头检测装置(8)、后牵引辊(9)、烫光装置(10)、剪毛装置(4)、前牵引辊(7)、摆布装置(5),烫光装置(10)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架(6)上的表面带螺旋槽的烫光辊(12)和撑紧烫光毡圈(13)的主动辊(14)和从动辊(25),剪毛装置(4)包括装有螺旋刀(27)的可旋转的剪毛刀(28)、平刀(29)和织物支架(26),其特征在于烫光毡圈(13)由主动辊(14)、张紧辊(18)和分别并行在烫光辊(12)两侧的从动辊(25)撑紧,并行在烫光辊(12)两侧的从动辊(25)至少有一只通过轴承构件(24)安装在能使其移动的往复推进装置(21、16)上,张紧辊(18)安装在有恒定张紧力的往复推进装置(19)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良于素梅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纺织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