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缝接强度的革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8034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缝接强度的革基布,其工艺流程如下:坯布成卷150±10Kg-下缸-流热水退浆-流热水清洗-染色-柔软-流冷水清洗-上卷-烘干-起绒-定型-成卷-入库,其中在流热水退浆过程中,加入氧化退浆剂1-3Kg、片碱1-2Kg;在流热水退浆过程后,再连续浸扎35-45分钟;在染色过程中,加入螯合分散剂2-3Kg;在起绒过程中,分6道起绒,采用轻起多拉,将每平方厘米毛头控制在60000个,将起绒绒毛厚度控制在0.06mm至0.07mm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是:在既不增加生产成本,又能使坯布的其它各项物理指标均达到标准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工业革基布的缝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革基布的生产: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采用组织结构为T/C2"10、 38*30的坯布制作成的 0.5咖厚革基布,缝接强度不十分理想,其使用过程中,在两块革基 布的相缝接处,常常会被拉扯开裂,从而严重影响了采用此种组织结 构制作的合成革的使用寿命,而目前,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在既能 使其各项物理指标均达到标准,且成本不会增加的情况下,人们采取 了多种方法来提高其缝接强度,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改变坯布的组 织结构,增加其经纬密度,通过增加经纬密度来增加组织结构之间的 抱合力,从而达到提高缝接强度的目的,但是此种方法的弊端在于, 它不仅大幅度增加了坯布的生产成本,不利于市场竞争,而且也改变 了制革的风格,这一点不可取;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高温定型的方法, 由于涤纶纤维在高温条件(18(TC—210'C)由小分子链结构聚合成大 分子链结构,使组织表面粗糙,增大了摩擦力,增强组织结构聚合力, 从而也可达到提高缝接强度的要求,但是采用高温定型方法的弊病在 于,织物在定型过程中受热部位不均匀会造成松边,织物松边易造成 制革打皱,因此这一点也不可取;还有目前常规方法是通过化学助 剂来增加缝接强度,其具体地工艺流程为坯布成巻(150士10Kg)——下缸——流热水退浆5 :富(加入酶制退桨剂2—3Kg、片碱2-—3Kg、 第2道起水温为90°C)——流热水清洗2道(水温60°C)——染色 6道(第l一2道水温为50°C,第3道起水温起98°C、 0K油3—4 Kg 和盐l一2Kg)——柔软2道(加入柔软剂3—4 Kg,水温40°C) — —流冷水洗3道上巻——烘干(气压在0. 38~0. 4 Kpa)——起絨(4 道)——定型(幅宽在58士0.5英寸,温度70±5°0——成巻—— 入库,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工业革基布其缝接强度难以达到标准要 求,其原因在于坯布在退濃染色后,其表面比较光滑,起绒后,每 平方厘米的毛头较少,使得坯布分子之间的抱合力较小,使用时容易 产生滑脱现象,即缝接强度达不到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不增加生 产成本,且其它的各项物理指标均达到标准的一种高缝接强度的革基 布。一种高缝接强度的革基布,其工艺流程如下坯布成巻(150± 10Kg)——下缸——流热水退浆——流热水清洗——染色——柔软一 —流冷水清洗——上巻——烘干——起绒——定型——成巻——入 库,其中在流热水退浆过程中,加入氧化退浆剂l一3 Kg、片碱1一2 Kg;在流热水退浆过程后,再连续浸扎35—45分钟;在染色过程中, 加入螯合分散剂2—3 Kg;在起绒过程中,分6道起绒,采用轻起多 拉,将每平方厘米毛头控制在60000个,将起绒绒毛厚度控制在0. 06mm至O. 07mm之间。所述氧化退浆剂是DesizingSSC20。 所述螯合分散剂是chelating SN。 所述螯合分散剂是chelating ED。 在流热水退浆过程中,还加入有双氧水2—4 Kg。 所述在流热水退浆过程中,第3道起水温为98°C;在流热水清 洗2道过程中,水温为7(TC。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根据坯布 中绦纶纤维的特性,通过在流热水退浆过程中,将以前使用的酶制退 浆剂改为氧化退浆剂和双争,水,在流热水退浆过程后,再连续浸扎 35—45分钟,使纤维的内部渗透、膨胀,再在染色过程中配以螯合 分散剂使用,由于绦纶纤维具有耐酸抗碱的特性,因此强氧化剂不但 不会改变坯布的物理化学性能,而且还能使纤维的分子链发生变化, 形成纱支外表保护膜,增加了纱支的比表面积,改变了纱支的外表结 构,增加了纱支表面的摩擦系数,使之在纱支表面粗糙的前提下达到 膨松柔软,以利于后续的起绒,在后续的起绒工序中,采用多拉轻起 的方法,以最小程度减少对:'丞布组织结构损害,将坯布上每平方厘米 的毛头控制在60000个,将起绒绒毛厚度控制在0. 06mm至0. 07mm之 间,使绒面短、均、密,以增加织物表面的摩擦力和抱和力,从而在 既不增加生产成本,又能使坯布的其它各项物理指标均达到标准的情 况下,大大提高了工业革基布的缝接强度。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如下坯布成巻(150士10Kg)——下 缸——流热水退浆5道(加入氧化退浆剂l一3 Kg、双氧水2—4Kg、 片碱1一2 Kg、水温第3道起加温为98"C)——浸扎(35—45分钟) ——流热水清洗2道(水温为70°C)——染色6道(水温第4道起 为98°C,加入螯合分散剂3—4 Kg、 0K油2—3 Kg、盐1—2Kg)—— 柔软2道(加入柔软剂2—3 Kg,水温40—45"C)——流冷水清洗3 道——上巻——烘干(气压在0. 38~0. 4 Kpa)——起绒(6道)一 —定型(幅宽在58士0.5英寸,温度60士5。C)——成巻——入库, 所述氧化退浆剂采用的是DesizingSSC20;所述螯合分散剂采用的是 chelating SN或者是chelating ED;所述柔软剂采用的是jinsoft 22。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检测结果如下<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根据客户需求需要增加缝接强度这一物理指标,通过反复多次(经过100多次)工艺对比、试验,在没有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最 终确定了新工艺流程,使这一项为公司每年增加销售收入2000多万 元。权利要求1、一种高缝接强度的革基布,其工艺流程如下坯布成卷——下缸——流热水退浆——流热水清洗——染色——柔软——流冷水清洗——上卷——烘干——起绒——定型——成卷——入库,其特征在于坯布成卷150±10Kg,在流热水退浆过程中,加入氧化退浆剂1-3Kg、片碱1-2Kg;在流热水退浆过程后,再连续浸扎35-45分钟;在染色过程中,加入螯合分散剂2-3Kg;在起绒过程中,分6道起绒,采用轻起多拉,将每平方厘米的毛头控制在60000个,将起绒绒毛厚度控制在0.06mm至0.07mm之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缝接强度的革基布,其特征在 于所述氧化退浆剂是DesizingSSC20。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缝接强度的革基布,其特征在 于所述螯合分散剂是chelating SN。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缝接强度的革基布,其特征在 于所述螯合分散剂是chelating ED。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缝接强度的革基布,其特征在 于.*在流热水退浆过程中,还加入有双氧水2—4 Kg。6、 根据权利要求l、 2、 3、 4或5所述的一种高缝接强度的革基 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流热水退浆过程中,第3道起水温为98'C; 在流热水清洗2道过程中,水温为7(TC。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缝接强度的革基布,其工艺流程如下坯布成卷150±10Kg—下缸—流热水退浆—流热水清洗—染色—柔软—流冷水清洗—上卷—烘干—起绒—定型—成卷—入库,其中在流热水退浆过程中,加入氧化退浆剂1-3Kg、片碱1-2Kg;在流热水退浆过程后,再连续浸扎35-45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缝接强度的革基布,其工艺流程如下:坯布成卷-下缸-流热水退浆-流热水清洗-染色-柔软-流冷水清洗-上卷-烘干-起绒-定型-成卷-入库,其特征在于:坯布成卷150±10Kg,在流热水退浆过程中,加入氧化退浆剂1-3Kg、片碱1-2Kg;在流热水退浆过程后,再连续浸扎35-45分钟;在染色过程中,加入螯合分散剂2-3Kg;在起绒过程中,分6道起绒,采用轻起多拉,将每平方厘米的毛头控制在60000个,将起绒绒毛厚度控制在0.06mm至0.07mm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元福汪庭才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金福祥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