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侧移双层停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276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生态侧移双层停车设备,包括:沿与停车方向垂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相对平行的设置两道,分别设置在车头和车尾处;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有可沿其平移的骨架,所述骨架上设置有用以放置上层车辆的上层托盘,所述上层托盘在所述骨架内部竖直移动,所述骨架用以带动所述上层托盘沿所述第一滑轨平移;所述上层托盘通过设置在所述骨架上的升降装置与所述骨架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用以驱动所述上层托盘升降;两道所述第一滑轨之间设置有与其平行的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用以放置底层车辆的下层托盘,下层托盘带动底层车辆沿第二滑轨平移;上托盘的表层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用以增大上层车辆与上层托盘之间的摩擦力。

Double side parking equipment with ecological lateral movemen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cological side-shifting double-deck park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liding rail arranged vertically along the parking direction, two sets of the first sliding rail relatively parallel to the parking direction, which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front and rear of the vehicle; a skeleton which can be moved along the first sliding rail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liding rail, and the skeleton is provided with a useful position. The upper tray of the upper vehicle is vertically moved within the framework, and the skeleton is used to drive the upper tray to move along the first slide rail; the upper tray is connected with the skeleton by a lifting device arranged on the framework, and the lifting device is used to drive the upper tray to lift and fall. A second sliding rail parallel to the first sliding rail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sliding rails. A lower tray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sliding rail for placing the bottom vehicle, and the lower tray drives the bottom vehicle to move along the second sliding rail. An anti-sliding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upper tray to increase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upper vehicle and the upper tr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侧移双层停车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停车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态侧移双层停车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长,以及汽车工业的迅疾进展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私家车,以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而私家车的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车辆过多对城市的交通的影响,造成道路拥挤,时常堵车的情况,并且,私家车的增加也带来了停车难的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道路可停放车辆的空间越来越小,并且,在小区内可供停放车辆的空间也十分有限,且小区内车辆过多,也造成车辆停取困难,经常性的出现相互阻挡的情况,由于大家的出行时间并不统一,因此就会出现通知车主挪车的情况,甚至有时还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大大的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出行,以及出行效率,并且在听取车辆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现如今,在众多城市都遇到达了停车难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人口集中的较大型的城市里,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里,无论是道路上,还是小区里,经常出现拥堵,以及停车位供不应求的情况,大大的影响到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用车体验。同时,随着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大,在一些小区内、厂区内、公园附近、或者一些公共场所附近,都有大量的绿化带。而当人们与到停车难时,经常会把车辆停放至绿化带内,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甚至有些停车场内、小区内的绿化带也被作为了停车位,经常有人在绿化带上停放车辆,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立体停车设备是一种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用来最大量存放车辆的机械或机械设施系统。而在解决停车难问题的过程中,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以其独特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的进展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匮缺系统全面的技术标准;多数关键设施只是简单的仿造海外产品,匮缺核心技术;停车设施企业规模小、生产能力不足;市场竞争无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停车设备使用不方便,操作繁复,停车效率较低,占用空间大等问题。同时,在一些空间较小,而拥有绿化的地方,如何在绿化带内进行车辆停放,且不破坏绿化,也是现有设备无法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停车设备,大多都是外接电源,由于外接电源的限制,造车停车设备接线困难,而无法正常投放使用;同时,停车设备在使用时对能源消耗较大,因此如何降低停车设备的能源消耗,或者使停车设备能够满足能源自给,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急需一种停车设备来解决上述停车难的问题,避免乱停车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能够解决停车设备能源消耗较大,并且能够方便快捷的停车,以提高停车效率,节约人们的时间车本的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生态侧移双层停车设备,旨在解决通过停车设备设存取车辆时,因车辆碾压草坪而破坏环境的问题。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生态侧移双层停车设备,包括:沿与停车方向垂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相对平行的设置两道,分别设置在车头和车尾处;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有可沿其平移的骨架,所述骨架上设置有用以放置上层车辆的上层托盘,所述上层托盘在所述骨架内部竖直移动,所述骨架用以带动所述上层托盘沿所述第一滑轨平移;所述上层托盘通过设置在所述骨架上的升降装置与所述骨架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用以驱动所述上层托盘升降;两道所述第一滑轨之间设置有与其平行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用以放置底层车辆的下层托盘,所述下层托盘带动所述底层车辆沿所述第二滑轨平移;所述上托盘的表层设置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用以增大所述上层车辆与所述上层托盘之间的摩擦力,以防止所述上层车辆滑落;所述第一滑轨、第二滑轨设置在绿化带内,所述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的高度大于所述绿化带内草坪的高度,以防止所述上层托盘、下层托盘和骨架在移动时破坏所述草坪;所述升降装置包括:L型连接件和同步顶升机构,其中,所述同步顶升机构包括同步泵站、液压油缸和液压软管,所述同步泵站设置在骨架上,可在同一单位时间内为多个所述液压油缸提供等容积的液压油;所述液压油缸设置四个,均匀的设置在所述上层托盘下侧,并分别与四个所述L型连接件连接,所述液压油缸根据所述同步泵站的指令执行动作;所述液压软管设置四根,每一所述液压软管的一端与同步泵站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液压油缸连接,将所述液压油输送至所述液压油缸;所述L型连接件设置四个并均匀的固定在所述骨架上,四个所述L型连接件相对设置;四个所述液压油缸分别设置在四个所述L型连接件与所述上层托盘之间,以驱动所述上层托盘升降。进一步地,所述骨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梁和与所述横梁垂直设置的竖梁;所述竖梁的上端与所述横梁连接,用以支撑所述横梁,所述竖梁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竖梁连接,所述横梁通过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上层托盘连接。进一步地,所述L型连接件的一侧边与所述竖梁连接,另一侧边用以放置并固定所述液压油缸。进一步地,所述L型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竖梁底部的位置。进一步地,四个所述液压油缸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层托盘四角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缸的上侧与所述上层托盘连接固定,下侧与所述L型连接件的所述边缘板连接固定,并通过液所述压软管与所述同步泵站连接为一体。进一步地,所述同步泵站同时控制四个所述液压油缸,以使得四个所述液压油缸同步工作,以对所述上层托盘进行抬升或下降的操作。进一步地,所述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骨架上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上层托盘和下层托盘连接,用以控制所述上层托盘和下层托盘移动。进一步地,所述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骨架上的防坠装置,所述防坠装置用以对将上层车辆抬升至预设位置的所述上层托盘进行防护,以防止所述上层车辆坠落。进一步地,所述L型连接件的设置高度大于所述草坪的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并使得骨架在第一滑轨上滑动,下层托盘在第二滑轨上滑动,还通过上层托盘带动车辆竖直移动,以进行车辆分层停放,并且上层托盘和下层托盘分别单独工作,互不影响,从而避免了存取上层车辆时,需要挪动下层车辆的情况,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停车设备的停车效率,并且通过双层停放车辆,还可以将多个设备组合使用,有效的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并且本装置操作方便快捷,无需繁复的操作过程,大大减少了停车所需的时间,进而节约了停车所需的时间成本。进一步地,通过将停车设备设置在绿化带内,以增加停车位置,同时,设置高于草坪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在能够停放车辆的同时,放置车辆在存取时对绿化带造成破坏,避免了破坏生态环境。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生态侧移双层停车设备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生态侧移双层停车设备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生态侧移双层停车设备的带斜梁的骨架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生态侧移双层停车设备的第一滑动轮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生态侧移双层停车设备的第一滑动轮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生态侧移双层停车设备的沿停车方向设置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生态侧移双层停车设备的可转动滑轨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侧移双层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沿与停车方向垂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相对平行的设置两道,分别设置在车头和车尾处;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有可沿其平移的骨架,所述骨架上设置有用以放置上层车辆的上层托盘,所述上层托盘在所述骨架内部竖直移动,所述骨架用以带动所述上层托盘沿所述第一滑轨平移;所述上层托盘通过设置在所述骨架上的升降装置与所述骨架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用以驱动所述上层托盘升降;两道所述第一滑轨之间设置有与其平行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用以放置底层车辆的下层托盘,所述下层托盘带动所述底层车辆沿所述第二滑轨平移;所述上托盘的表层设置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用以增大所述上层车辆与所述上层托盘之间的摩擦力,以防止所述上层车辆滑落;所述第一滑轨、第二滑轨设置在绿化带内,所述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的高度大于所述绿化带内草坪的高度,以防止所述上层托盘、下层托盘和骨架在移动时破坏所述草坪;所述升降装置包括:L型连接件和同步顶升机构,其中,所述同步顶升机构包括同步泵站、液压油缸和液压软管,所述同步泵站设置在骨架上,可在同一单位时间内为多个所述液压油缸提供等容积的液压油;所述液压油缸设置四个,均匀的设置在所述上层托盘下侧,并分别与四个所述L型连接件连接,所述液压油缸根据所述同步泵站的指令执行动作;所述液压软管设置四根,每一所述液压软管的一端与同步泵站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液压油缸连接,将所述液压油输送至所述液压油缸;所述L型连接件设置四个并均匀的固定在所述骨架上,四个所述L型连接件相对设置;四个所述液压油缸分别设置在四个所述L型连接件与所述上层托盘之间,以驱动所述上层托盘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侧移双层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沿与停车方向垂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相对平行的设置两道,分别设置在车头和车尾处;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有可沿其平移的骨架,所述骨架上设置有用以放置上层车辆的上层托盘,所述上层托盘在所述骨架内部竖直移动,所述骨架用以带动所述上层托盘沿所述第一滑轨平移;所述上层托盘通过设置在所述骨架上的升降装置与所述骨架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用以驱动所述上层托盘升降;两道所述第一滑轨之间设置有与其平行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用以放置底层车辆的下层托盘,所述下层托盘带动所述底层车辆沿所述第二滑轨平移;所述上托盘的表层设置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用以增大所述上层车辆与所述上层托盘之间的摩擦力,以防止所述上层车辆滑落;所述第一滑轨、第二滑轨设置在绿化带内,所述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的高度大于所述绿化带内草坪的高度,以防止所述上层托盘、下层托盘和骨架在移动时破坏所述草坪;所述升降装置包括:L型连接件和同步顶升机构,其中,所述同步顶升机构包括同步泵站、液压油缸和液压软管,所述同步泵站设置在骨架上,可在同一单位时间内为多个所述液压油缸提供等容积的液压油;所述液压油缸设置四个,均匀的设置在所述上层托盘下侧,并分别与四个所述L型连接件连接,所述液压油缸根据所述同步泵站的指令执行动作;所述液压软管设置四根,每一所述液压软管的一端与同步泵站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液压油缸连接,将所述液压油输送至所述液压油缸;所述L型连接件设置四个并均匀的固定在所述骨架上,四个所述L型连接件相对设置;四个所述液压油缸分别设置在四个所述L型连接件与所述上层托盘之间,以驱动所述上层托盘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鹏
申请(专利权)人: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