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架更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4708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转向架更换装置,包括用于承载转向架的第一承载件,相对设立的两个支撑柱,以及架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柱上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用于支撑车体的车体支撑组件,所述支撑柱上设有用于升降所述第一承载件的转向架升降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转向架更换装置通过将所述车体支撑组件和所述转向架升降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支撑柱上,使得转向架更换装置具有更好的一体性,安装拆卸都极为便捷,此外,设备需要经常检修维护的部件主要在地面以上,检修维护安全方便,且可避免地下潮湿环境的影响,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架更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检修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架更换装置。
技术介绍
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直接影响到轨道车辆的运行品质,当轨道车辆运行到一定里程或者转向架出现故障时需要对转向架进行架修作业,转向架架修作业需要用到专门的轨道车辆架修设备,常用的轨道车辆架修设备包括地坑式固定架车机、移动式架车机及其他形式的转向架更换设备,轨道车辆运行过程中单个转向架出现故障的情况十分常见,上述架修设备在检修更换单个转向架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地坑固定式架车机结构复杂、含大量土建基础,成本较高,在不解编的前提下换修单个转向架时需要较多的操作人员,效率较低。利用移动式架车机在不解编的前提下换修单个转向架时同样存在工作强度大、更换效率低的问题,并且安全性较差。因此,一种可在不解编的前提下快速换修单个转向架,安装拆卸及后期维保都十分便捷的转向架更换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转向架更换设备安装拆卸不方便的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快速安装拆卸的转向架更换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向架更换装置,包括用于承载转向架的第一承载件,相对设立的两个支撑柱,以及架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柱上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用于支撑车体的车体支撑组件,所述支撑柱上设有用于升降所述第一承载件的转向架升降组件。优选的是,所述车体支撑组件包括吊设于所述第一横梁上的吊柱,以及与所述吊柱连接的托头,所述托头可沿所述吊柱移动。优选的是,所述车体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吊柱连接的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以沿所述吊柱移动的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二承载件用于承载所述托头。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承载件上设有与所述吊柱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承载件运动方向的第一导向轮。优选的是,所述车体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横梁上的第二驱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件配合连接的吊柱,所述吊柱可沿所述第一横梁移动。优选的是,所述车体支撑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吊柱的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与两个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柱包括相对设立的两块侧板,所述转向架升降组件设于两块所述侧板之间。优选的是,所述转向架升降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撑柱连接的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的第三承载件,所述第三承载件可沿所述支撑柱移动,所述第三承载件与所述第一承载件固定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第三承载件上还设有与所述支撑柱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三承载件运动方向的第二导向轮。优选的是,还包括转向架运送组件,所述转向架运送组件包括框架,以及设于所述框架上的走行轮和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走行轮连接以驱动所述走行轮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通过将车体支撑组件和转向架升降组件设于支撑柱和第一横梁上,使得转向架更换装置安装拆卸都极为便捷;车体支撑组件通过吊柱、第一、第二驱动件、第二承载件、第一导向轮及托头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车体的高度和横向位移;转向架升降组件通过设置在支撑柱两个侧板内的第三驱动件、第三承载件和第二导向轮,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转向架的高度,从而方便更换;所述转向架运送组件通过将第四驱动件、走行轮设置在框架上,使得转向架的运送更加方便,此外,设备需要经常检修维护的部件主要在地面以上,检修维护安全方便,且可避免地下潮湿环境的影响,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转向架更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转向架更换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转向架更换装置的车体支撑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转向架更换装置的转向架升降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转向架更换装置的转向架运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转向架更换装置的轨道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第一承载件;2、支撑柱;21、侧板;3、第一横梁;4、车体支撑组件;41、吊柱;42、托头;43、第一驱动件;44、第二承载件;441、第一导向轮;45、第二驱动件;46、第二横梁;5、转向架升降组件;51、第三驱动件;52、第三承载件;521、第二导向轮;6、转向架运送组件;61、框架;62、走行轮;63、第四驱动件;64、定位传感器;7、土建基础;8、轨道支撑组件;81、辅助轨;82、支撑件;83、电动推杆;84、支撑座;9、升降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考图1和图2,一种转向架更换装置,包括用于承载转向架的第一承载件1,相对设立的两个支撑柱2,以及架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柱2上的第一横梁3,所述第一横梁3上设有用于支撑车体的车体支撑组件4,所述支撑柱2上设有用于升降所述第一承载件1的转向架升降组件5。通过将所述车体支撑组件4和所述转向架升降组件5设于所述第一横梁3和支撑柱2上,使得转向架更换装置具有更好的一体性,安装拆卸都极为便捷。继续参考图1,所述转向架更换装置包括:用于承载转向架的第一承载件1,相对设立的两个支撑柱2,架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柱2上的第一横梁3,用于支撑车体的车体支撑组件4,用于升降转向架的转向架升降组件5,用于运输转向架的转向架运送组件6,土建基础7,轨道支撑组件8,以及升降平台9。参考图2到图3,所述车体支撑组件4设于所述第一横梁3上,所述车体支撑组件4包括可沿所述第一横梁3移动的吊柱41,可沿所述吊柱41移动的第二承载件44,与所述第二承载件44固定连接的托头42,与所述第二承载件44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承载件44沿所述吊柱41移动的第一驱动件43,设于所述第一横梁3上的第二驱动件45,所述第二驱动件45与所述吊柱41连接以驱动所述吊柱41沿所述第一横梁3移动,所述吊柱41下方设有第二横梁46,用于承载所述托头42支撑车体时所述车体支撑组件4所产生的弯矩,所述第二横梁46与两个所述支撑柱2固定连接,所述吊柱41可沿所述第二横梁46移动,此处所述第一驱动件43和第二驱动件45均优选为包括减速机的丝杠组件,与电机配合实现精准的移动控制,所述第二承载件44优选为承载框架,所述第二承载件44上设有第一导向轮441,所述第一导向轮441与所述吊柱41配合,从而引导并限制所述第二承载件44的移动方向。参考图2和图4,所述转向架升降组件5设于所述支撑柱2上,所述支撑柱2优选为包括两个相对设立的侧板21,所述转向架升降组件5设于两个所述侧板21之间,所述转向架升降组件5包括第三驱动件51,以及与所述第三驱动件51连接的第三承载件52,所述第三承载件52可沿所述支撑柱2移动,所述第三承载件52上设有第二导向轮521,所述第二导向轮521与所述支撑柱2相配合,从而引导并限制所述第三承载件5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架更换装置,包括用于承载转向架的第一承载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设立的两个支撑柱,以及架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柱上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用于支撑车体的车体支撑组件,所述支撑柱上设有用于升降所述第一承载件的转向架升降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架更换装置,包括用于承载转向架的第一承载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设立的两个支撑柱,以及架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柱上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用于支撑车体的车体支撑组件,所述支撑柱上设有用于升降所述第一承载件的转向架升降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支撑组件包括吊设于所述第一横梁上的吊柱,以及与所述吊柱连接的托头,所述托头可沿所述吊柱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吊柱连接的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以沿所述吊柱移动的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二承载件用于承载所述托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架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设有与所述吊柱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承载件运动方向的第一导向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横梁上的第二驱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件配合连接的吊柱,所述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建辉赵小磊曹晓明牛军张参参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