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端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54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端连接件;所述后端连接件包括主传动座、卡接于所述主传动座的外侧的集成架、沿着所述主传动座的轴向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主传动座的一端的输出杆、沿着所述输出杆的轴向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输出杆的远离所述主传动座的一端的输出连接头、卡接于所述集成架的边缘处的外固定板、卡接于所述外固定板的内侧的挡块和卡接于所述主传动座的远离所述输出杆的一端的内旋接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后端连接件通过前端连接件和后端连接件可以实现稳定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端连接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件
,尤其涉及一种后端连接件。
技术介绍
大货车通常都有两个车厢,在两个车厢的连接处需要用专用的牵引部件进行连接;传统的货车的牵引部件的连接结构设计的较为简单,连接不稳定,在遇到较大的外力作用时会发生脱钩情况。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连接稳定的后端连接件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端连接件,解决传统的货车的牵引部件的连接结构简单,连接不稳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端连接件,所述后端连接件包括主传动座、卡接于所述主传动座的外侧的集成架、沿着所述主传动座的轴向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主传动座的一端的输出杆、沿着所述输出杆的轴向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输出杆的远离所述主传动座的一端的输出连接头、卡接于所述集成架的边缘处的外固定板、卡接于所述外固定板的内侧的挡块和卡接于所述主传动座的远离所述输出杆的一端的内旋接座;所述集成架为圆盘状,于所述集成架的中心处穿设有第一卡接安装孔,所述第一卡接安装孔和所述主传动座相适应;于所述集成架的一侧的边缘处凹设有第四卡接固定槽,所述第四卡接固定槽和所述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连接件包括主传动座(34)、卡接于所述主传动座(34)的外侧的集成架(33)、沿着所述主传动座(34)的轴向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主传动座(34)的一端的输出杆(35)、沿着所述输出杆(35)的轴向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输出杆(35)的远离所述主传动座(34)的一端的输出连接头(36)、卡接于所述集成架(33)的边缘处的外固定板(32)、卡接于所述外固定板(32)的内侧的挡块(31)和卡接于所述主传动座(34)的远离所述输出杆(35)的一端的内旋接座(37);所述集成架(33)为圆盘状,于所述集成架(33)的中心处穿设有第一卡接安装孔,所述第一卡接安装孔和所述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连接件包括主传动座(34)、卡接于所述主传动座(34)的外侧的集成架(33)、沿着所述主传动座(34)的轴向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主传动座(34)的一端的输出杆(35)、沿着所述输出杆(35)的轴向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输出杆(35)的远离所述主传动座(34)的一端的输出连接头(36)、卡接于所述集成架(33)的边缘处的外固定板(32)、卡接于所述外固定板(32)的内侧的挡块(31)和卡接于所述主传动座(34)的远离所述输出杆(35)的一端的内旋接座(37);所述集成架(33)为圆盘状,于所述集成架(33)的中心处穿设有第一卡接安装孔,所述第一卡接安装孔和所述主传动座(34)相适应;于所述集成架(33)的一侧的边缘处凹设有第四卡接固定槽,所述第四卡接固定槽和所述外固定板(32)相适应;于所述外固定板(32)的下部的凹设有第五卡接固定槽,所述第五卡接固定槽和所述挡块(31)相适应;所述挡块(31)为立方体;所述主传动座(34)为圆台状,安装后所述主传动座(34)的轴向和所述外固定板(32)的长度方向一致;沿着所述主传动座(34)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三旋接固定孔,第三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卡勒机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