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作业辅助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39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工作业辅助用具(1),其具有:板状的夹持部件(3)、和重合夹持部件的支撑部件(2)。支撑部件(2)含有与夹持部件(3)对应的形状的主板和从主板的外周缘向该主板的厚度方向立起的侧板(22),主板上形成沿着该主板的外周排列且相互离开配置的多个长孔(23)。夹持部件具有形成多个凹部(33)的外周缘。在夹持部件(3)与支撑部件(2)重合的状态下,多个长孔(23)的两端部与多个凹部(33)连通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缝缀制品等手工领域使用的手工作业辅助用具
技术介绍
以往,在缝缀制品等手工领域中,提出有用于使作品制作容易的 各种方案。例如,下面专利文献1中隔开的用于简化缝缀制品褶皱的 制作过程中的裁剪作业的印花纸板设备。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4 —169238众所周知,作为缝缀制品的装饰效果优良的手段之一被称为溜溜(3—3—)褶铍。溜溜褶铍例如采用多个圆形的褶皱材料(溜溜) 构成。制作溜溜褶皱时,首先,制作多个溜溜。各溜溜的制作按照如 下进行,即,将圆形的布边向里侧折入,在该状态下缝起布的周围部分,之后将线强固捆结。这样制作的溜溜,如本专利技术的图19所示,构成在表面侧形成皱裥的圆形状。组合多个这样的溜溜而将它们的边相 互缝合、或通过将这些溜溜缝在作为基底的布料上,而完成溜溜褶皱。 在溜溜褶皱的制作中会根据设计而多次使用溜溜。这种情况下, 用于制作溜溜的作业者的负担变大。另外,对于多个溜溜,为了制成 尺寸和皱裥的样式一致,需要作业者的熟练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简 单且有效地制作溜溜等褶皱材料的手工作业辅助用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手工作业辅助用具,其具有板状的夹持部件、 和重合上述夹持部件的支撑部件。上述支撑部件含有与上述夹持部件 对应的形状的主板和从上述主板的外周缘向该主板的厚度方向立起的 侧板,上述主板上形成沿着该主板的外周排列且相互离开配置的多个长孔。上述夹持部件具有形成多个凹部的外周缘。在上述夹持部件与 上述支撑部件重合的状态下,上述多个长孔的两端部与上述多个凹部 连通。优选本专利技术的手工作业辅助用具还具有用于限制上述夹持部件相 对于上述支撑部件向厚度方向的移动的移动限制机构。优选在上述夹持部件的外周部形成有与上述凹部相邻的针引导面。优选上述各长孔具有连通其两端部的中间部,该中间部朝向上述 支撑部件的半径方向内侧形成凸状。优选上述多个长孔形成相同尺寸,上述各长孔的端部彼此的间隔 与相邻的长孔彼此的离开距离相同。优选在上述支撑部件的中央部形成有与其厚度方向贯通的孔。优选在上述夹持部件的外周部上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在上述 夹持部件与上述支撑部件重合的状态下越朝向上述夹持部件的半径方 向外侧越向上述支撑部件的上述主板接近。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上述支撑部件的上述主板为圆形或非圆形的任 一种。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根据以下参照附图进行的详细说明能 够更明确。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构成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手工作业辅助用 具的支撑部件和夹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B是表示夹持部件组合在 支撑部件上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上述组装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的i-m线的截面图。图4是上述支撑部件的俯视图。图5是上述支撑部件的仰视图。图6是沿着图4的VI-VI线的截面图。图7是上述夹持部件的俯视图。图8是沿着图7的VII-VII线的截面图。5图9是说明将上述夹持部件重合在上述支撑部件上的顺序的俯视图。图IO是说明将上述夹持部件重叠在上述支撑部件上的顺序的俯视图。图11是沿着图10的XI-XI线的截面图。图12是表示在上述夹持部件和上述支撑部件之间配置布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隔着布的状态下将上述夹持部件设置在上述支撑部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沿着图13的XIV-XIV线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从上述夹持部件一侧对布穿针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从上述支撑部件一侧对布穿针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从上述支撑部件取下上述夹持部件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18是说明从上述夹持部件取下布的取下方法的图。 图19是表示使用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手工作业辅助用具制作的 褶皱材料的一例的俯视图。图20是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手工作业辅助用具的俯视图。图21是表示用于第二实施例的手工作业辅助用具的支撑部件的俯 视图。图22是表示图21的支撑部件的背面的图。图23是表示用于第二实施例的手工作业辅助用具的夹持部件的俯 视图。图24是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手工作业辅助用具的俯视图。图25是表示用于第三实施例的手工作业辅助用具的支撑部件的俯 视图。图26是表示图25的支撑部件的背面的图。图27是表示用于第三实施例的手工作业辅助用具的夹持部件的俯 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图1A和图IB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手工作业辅助用 具。该手工作业辅助用具1含有支撑部件2和夹持部件3。另外,手工 作业辅助用具l,如后面详述,具有转动限制机构A和锁定机构B。 手工作业辅助用具1在制作圆形的褶皱材料(溜溜)时使用。图1B表示夹持部件3适当地重合在支撑部件2上的状态(以下称 为"组装状态")。实际上在使用手工作业辅助用具1制作溜溜时,在 支撑部件2和夹持部件3之间夹入作为原材料的布(参照图12、图13)。 图2是表示上述组装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m-in线的截面 图。图4 图6是支撑部件2的说明图。如这些图能够理解的,支撑部 件2具有圆形的主板21和圆筒状的侧板22。主板21和侧板22例如由 聚丙烯等具有规定强度的合成树脂一体形成。在主体21上形成多个长孔23和贯通孔24。主板21具有规定的厚 度,其内面21a是重合夹持部件3的平坦面。如图5所示,在主板21 的外面21b上形成有在半径方向延伸的多个突起27。多个突起27在主 板21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侧板22距离主板21的内面21a的外周缘具有在该主板的厚度方 向看的规定的高度。侧板22的内周面具有能够收容夹持部件3的内径 尺寸。如图4或图5所示,多个长孔23形成在主板21的外周附近,相 互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各长孔23沿着主板21的外周以长条状延伸。 该多个长孔23为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分别具有两个端部23A和连通这 两个端部的中间部23B。中间部23B朝向支撑部件2的半径内方向而 弯曲成凸状。各长孔23的两端部23A是具有能够轻松地使缝针插通的 程度的尺寸的圆弧状。也考虑到使用的针的粗度,但是各端部23A的 直径例如为2mm程度。如图4所示,作为圆弧状的各端部23A的中心 位于规定的节距圆PC1上。另外,各长孔23的端部23A彼此的间隔 (图4所示的尺寸Ll)与相邻的长孔23的接近的端部23A彼此的间 隔(如图4所示的尺寸L2)相同。g卩,多个长孔23的端部23A沿着节距圆PC1等间隔离开配置。如图4和图6所示,在侧板22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转动限制突 起22A和多个锁定用突起22B。各转动限制突起22A作为从主板21 的内面21a沿着侧板22的高度方向(图6的纸面的上下方向)延伸至 侧板22的上端附近的、圆柱的一部分而形成。各转动限制突起22A, 如图4所示,设于长孔23的一个端部23A附近。各锁定用突起22B 作为向侧板22的高度方向的中间部膨出的、球的一部分而形成。锁定 用突起22B,如图4所示,设于相邻的长孔23的中间。关于这些突起 22A、 22B的功能在后面论述。贯通孔24是用于在上述组装状态(g卩、夹持部件3与支撑部件2 适当重合的状态)下,通过该贯通孔用手指按压夹持部件3,而能够容 易从支撑部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工作业辅助用具,其具有板状的夹持部件、和与所述夹持部件重合的支撑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含有与所述夹持部件对应的形状的主板和从所述主板的外周缘在该主板的厚度方向立起的侧板,所述主板上形成有沿着该主板的外周排列且相互离开配 置的多个长孔, 所述夹持部件具有形成有多个凹部的外周缘, 在所述夹持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重合的状态下,所述多个长孔的两端部与所述多个凹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原顺一
申请(专利权)人:苜蓿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