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机转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22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机转鼓,包括转鼓壳体、转鼓底、环状拦液板、内壳体、环状罩和滤布,所述转鼓壳体上设有若干第一滤孔,转鼓底中部设有与离心机转轴相配合的装配孔;所述内壳体上边缘与环状挡液板下方相连,内壳体下边缘与转鼓底相连,所述内壳体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二滤孔;所述环状罩罩设在转鼓壳体下方;所述环状拦液板上方设有锁紧滤布的滤布涨圈,所述滤布下方与转鼓壳体贴合,滤布侧面与内壳体内侧贴合,滤布上方通过滤布涨圈固定在环状拦液板上;所述环状罩上设有一进气口,且该进气口通过软管与空气压缩机连通。该离心机转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机转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机转鼓。
技术介绍
传统的离心机转鼓包括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筒体、与筒体下端连接的转鼓底、以及与筒体上端连接的环状拦液板,筒体上布满滤孔,转鼓底中心设置有与离心机转轴相配合的装配孔,离心机在工作时,转鼓高速转动,对其内的固液混合物料进行分离,将液体物料通过滤孔甩出转鼓外,而将固体物料拦截在转鼓内,以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但是由于滤孔的加工限制,当混合物料中的固体物料颗粒太细,也会通过滤孔被甩出转鼓,再次污染经分离的液体物料,影响分离效果;并且,部分固体物料颗粒还会堵塞在滤孔中,导致分离效率降低,而分离的得到的固体物料(滤饼)都沉积在转鼓内,也十分难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离心机转鼓,该离心机转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离心机转鼓,包括圆筒形转鼓壳体,设置在转鼓壳体下端的转鼓底,设置在转鼓壳体上端的环状拦液板,所述转鼓壳体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一滤孔,转鼓底中部设有与离心机转轴相配合的装配孔;还包括内壳体、环状罩和滤布,所述内壳体呈倒圆台形并与转鼓壳体同轴设置,内壳体上边缘与环状挡液板下方相连,内壳体下边缘与转鼓底相连,所述内壳体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二滤孔;所述环状罩呈U字形,并罩设在转鼓壳体下方,且所述环状罩上边缘与转鼓壳体上边缘转动连接;所述环状拦液板上方设有锁紧滤布的滤布涨圈,所述滤布整体呈筒状,滤布下方与转鼓壳体贴合,滤布侧面与内壳体内侧贴合,滤布上方与环状拦液板贴合并沿环状拦液板内侧往环状拦液板外侧翻转后,通过滤布涨圈固定在环状拦液板上;所述环状罩上设有一进气口,且该进气口通过软管与空气压缩机连通,环状罩下方设有一排污口,排污口上设有阀门。具体的说,所述第一滤孔的等效孔径小于第二滤孔的等效孔径。更具体的说,所述内壳体、转鼓底和环状拦液板之间形成第一滤腔,所述内壳体、转鼓壳体、转鼓底和环状拦液板之间形成第二滤腔,所述第一滤腔的容积为第二滤腔容积的3~10倍。进一步的,所述倒圆台形内壳体与转鼓底之间的倾斜角度为60~80°。更进一步的,所述转鼓底边缘设有横截面呈U形的环形槽,所述转鼓壳体下端即卡设在该环形槽内,并通过铆钉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转鼓壳体内增设了内壳体,该内壳体的设置,可将转鼓内腔分隔为第一滤腔和第二滤腔,使物料进行二次分级,对固体物料进行两次拦截,从而提高转鼓拦截细小颗粒物料的能力,提高其分离效果;而内壳体设置为倒圆台形,一方面是为了便于滤布的装配及滤布的取出,省时省力,并且,可最大程度保护滤布不受损(第一滤腔整体呈上大下小的结构,安装滤布更容易,并且拉扯带有滤饼的滤布也不易损坏滤布),另一方面可使物料在随转鼓转动过程中受到的转动力与支撑力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重力影响,向内壳体上部移动,使第一滤腔内的固体物料分布更加均匀,避免出现集中在壳体下部的情况,可有效提高过滤分离效率。(2)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滤孔的等效孔径小于第二滤孔的等效孔径,而第一滤腔的容积又为第二滤腔容积的3~10倍,该设计十分合理,可有效且充分的利用转鼓的滤腔,使其协同作用,达到最佳的过滤效果和过滤效率。(3)本专利技术的内壳体内还设有滤布,该滤布的孔径应当跟内壳体滤孔等效孔径一致,协同其将绝大部分的杂质收集,待分离结束以后取出,该设置可大大减小转鼓壳体和内壳体上滤孔堵塞的可能性,使其后期清理方便,并且,可提高过滤效果。(4)本专利技术还设置了U形环状罩,该环状罩罩设在转鼓壳体外,在分离时,打开环状罩出口上的阀门,使其分离液能够顺利排出,待分离结束后,关闭阀门,可通过空气压缩机向环状罩内通入大量压缩气体,压缩气体进入环状罩后,首先冲击转鼓壳体,使转鼓壳体上滤孔中夹杂堵塞的杂质冲刷干净,进而进入第二滤腔,继续对内壳体进行冲击,一方面可将内壳体上滤孔中夹杂堵塞的杂质冲刷干净,另一方面,可使内壳体与滤布之间形成气腔,即使是滤布中存在粘性较大的滤饼,也可使滤布与内壳体分离,便于滤布的无损取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转鼓壳体,11-转鼓底,12-环状拦液板,13-第一滤孔,14-装配孔,2-内壳体,21-滤布,22-第二滤孔,3-环状罩,31-进气口,4-第一滤腔,5-第二滤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离心机转鼓,如图1所示,该转鼓包括圆筒形转鼓壳体1,设置在转鼓壳体下端的转鼓底11,设置在转鼓壳体上端的环状拦液板12,所述转鼓壳体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一滤孔13,转鼓底中部设有与离心机转轴相配合的装配孔14;还包括内壳体2、环状罩3和滤布21,所述内壳体呈倒圆台形并与转鼓壳体同轴设置,内壳体上边缘与环状挡液板下方相连,内壳体下边缘与转鼓底相连,所述内壳体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二滤孔22;所述环状罩3呈U字形,并罩设在转鼓壳体1下方,且所述环状罩上边缘与转鼓壳体上边缘转动连接;所述环状拦液板上方设有锁紧滤布的滤布涨圈,所述滤布21整体呈筒状,滤布下方与转鼓壳体贴合,滤布侧面与内壳体内侧贴合,滤布上方与环状拦液板贴合并沿环状拦液板内侧往环状拦液板外侧翻转后,通过滤布涨圈固定在环状拦液板上;所述环状罩3上设有一进气口31,且该进气口通过软管与空气压缩机连通,同时,环状罩3下方设有一排污口,且该排污口上设有阀门。具体的说,所述第一滤孔13的等效孔径小于第二滤孔22的等效孔径。更具体的说,所述内壳体2、转鼓底11和环状拦液板12之间形成第一滤腔4,所述内壳体、转鼓壳体1、转鼓底和环状拦液板之间形成第二滤腔5,所述第一滤腔的容积为第二滤腔容积的3~10倍。进一步的,所述倒圆台形内壳体1与转鼓底11之间的倾斜角度为60~80°。更进一步的,所述转鼓底11边缘设有横截面呈U形的环形槽,所述转鼓壳体1下端即卡设在该环形槽内,并通过铆钉固定。上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专利技术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专利技术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机转鼓,包括圆筒形转鼓壳体(1),设置在转鼓壳体下端的转鼓底(11),设置在转鼓壳体上端的环状拦液板(12),所述转鼓壳体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一滤孔(13),转鼓底中部设有与离心机转轴相配合的装配孔(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壳体(2)、环状罩(3)和滤布(21),所述内壳体呈倒圆台形并与转鼓壳体同轴设置,内壳体上边缘与环状挡液板下方相连,内壳体下边缘与转鼓底相连,所述内壳体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二滤孔(22);所述环状罩(3)呈U字形,并罩设在转鼓壳体(1)下方,且所述环状罩上边缘与转鼓壳体上边缘转动连接;所述环状拦液板上方设有锁紧滤布的滤布涨圈,所述滤布(21)整体呈筒状,滤布下方与转鼓壳体贴合,滤布侧面与内壳体内侧贴合,滤布上方与环状拦液板贴合并沿环状拦液板内侧往环状拦液板外侧翻转后,通过滤布涨圈固定在环状拦液板上;所述环状罩(3)上设有一进气口(31),且该进气口通过软管与空气压缩机连通,环状罩下方设有一排污口,排污口上设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机转鼓,包括圆筒形转鼓壳体(1),设置在转鼓壳体下端的转鼓底(11),设置在转鼓壳体上端的环状拦液板(12),所述转鼓壳体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一滤孔(13),转鼓底中部设有与离心机转轴相配合的装配孔(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壳体(2)、环状罩(3)和滤布(21),所述内壳体呈倒圆台形并与转鼓壳体同轴设置,内壳体上边缘与环状挡液板下方相连,内壳体下边缘与转鼓底相连,所述内壳体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二滤孔(22);所述环状罩(3)呈U字形,并罩设在转鼓壳体(1)下方,且所述环状罩上边缘与转鼓壳体上边缘转动连接;所述环状拦液板上方设有锁紧滤布的滤布涨圈,所述滤布(21)整体呈筒状,滤布下方与转鼓壳体贴合,滤布侧面与内壳体内侧贴合,滤布上方与环状拦液板贴合并沿环状拦液板内侧往环状拦液板外侧翻转后,通过滤布涨圈固定在环状拦液板上;所述环状罩(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劲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亿方世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