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暨南大学专利>正文

白细胞介素22在制备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063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白细胞介素22在制备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药效学试验证明,腹腔注射IL‑22(白细胞介素22)可促进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小鼠角膜创面愈合,还可以增加小鼠角膜细胞分裂与再生,确定了IL‑22可加速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角膜损伤的修复进程;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还以角膜碱烧伤小鼠为实验对象,发现IL‑22滴眼可促进碱烧伤小鼠角膜创面面积愈合,因此,可将IL‑22用于制备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对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眼部化学烧伤、外伤、手术后或角膜炎产生的持续性角膜损伤具有较好治疗作用,其药物毒性小,稳定性好,具有重要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细胞介素22在制备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涉及白细胞介素22在制备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角膜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缝隙链接、桥粒和半桥粒,以及各层上皮细胞构成了人眼与外界的第一道屏障。正常情况下,角膜上皮自身具有快速强大的愈合能力。但在某些病理过程中,角膜上皮愈合过程可受到干扰而延迟。例如,由于化学烧伤、外伤、手术、角膜炎等原因引起的,经传统疗法如无防腐剂人工泪液、角膜绷带镜等治疗后,角膜上皮超过2周仍未愈合者,则称为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CED)。PCED是由于角膜上皮愈合功能下降而引起的,若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就有可能发展为感染性角膜炎、角膜基质溶解、角膜穿孔,甚至角膜盲,严重者影响视力。PCED治疗困难、易复发,是眼科临床的巨大挑战。新型疗法如羊膜移植、自体血清及巩膜接触镜等均被证明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其取材、处理或价格等原因,并未能在临床广泛应用。不论传统疗法或新型疗法都不能达到100%的治疗成功率,角膜缘干细胞障碍引起的难治型PCED在临床上依然缺少有效且持久的治疗方法。因此,需要新的更加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2最早于2000年由IL-9刺激一株小鼠T淋巴瘤细胞系而被发现,因其与IL-10氨基酸存在22%的同源性,故将其归结为IL-10家族成员。但不同于IL-10,IL-22由多种免疫细胞分泌,对适应性免疫细胞无明显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白细胞介素22在制备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白细胞介素22(IL-22)在制备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CED)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CED)为由角膜上皮愈合功能下降而引起的,如由化学烧伤、外伤、手术、或角膜炎产生的持续性角膜损伤。所述的化学烧伤包括碱烧伤等;优选为强碱烧伤,如NaOH烧伤。所述的药物中IL-22的浓度优选为1~10mg/ml。所述的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的给药方式为眼部给药。所述的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还可以含有一种或者是至少两种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所述的载体优选为缓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吸附载体、表面活性剂或润滑剂等。所述的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可采用微纳米技术制成眼部局部用制剂,包括滴眼液、眼膏、眼部用凝胶、结膜注射剂等。一种用于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包括IL-22以及PBS缓冲液。所述的IL-22的浓度优选为1~10mg/ml。所述的用于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的给药方式为眼部给药。所述的用于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可采用微纳米技术进一步制成眼部局部用制剂,包括滴眼液、眼膏、眼部用凝胶、结膜注射剂等。白细胞介素22(IL-22)在制备促进角膜创面愈合、以及增加角膜细胞分裂与再生的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IL-22在制备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药物中的应用。药效学试验证明,腹腔注射IL-22可促进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小鼠角膜创面愈合,还可以增加小鼠角膜细胞分裂与再生,确定了IL-22可加速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角膜损伤的修复进程;本专利技术中还以角膜碱烧伤小鼠为实验对象,发现IL-22滴眼可促进碱烧伤小鼠角膜创面面积愈合,总有效率达90%。(2)本专利技术中发现IL-22能显著增加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小鼠角膜的分裂细胞数目,减少创伤面积百分比,促进角膜修复,可大大缩短角膜修复周期,对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角膜恢复就有明显作用,为开发具有更好疗效及廉价的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药物提供了有效途径。(3)将IL-22用于制备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在安全剂量范围(1~10mg/ml)内,可对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眼部化学烧伤、外伤、手术后或角膜炎产生的持续性角膜损伤具有较好治疗作用,药物毒性小,稳定性好,具有重要的开发与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PBS对照组和IL-22给药组中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小鼠的角膜修复情况图。图2是实施例1中PBS对照组和IL-22给药组中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小鼠的角膜创面面积变化图。图3是实施例1中PBS对照组和IL-22给药组中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小鼠的角膜分裂细胞数统计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若无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所有原料和药剂均为常规市场的原料、试剂。实施例1IL-22腹腔注射加速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小鼠角膜损伤修复1.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为7~8周龄的C57/BL6雌性小鼠,体重15~20g,购于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前24小时内对动物的双眼进行检查,实验用无眼睛刺激性症状、角膜缺陷或结膜损伤的动物。2.小鼠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模型建立腹腔注射0.1mg/kgKatamine(K他命)全身麻醉缺损组小鼠,待其角膜反射消失后,用碘伏消毒小鼠左眼,并铺无菌洞巾,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直径为2mm的环钻标记角膜中央区域,用高尔夫样的刀机械性刮伤角膜上皮细胞层。荧光素钠染色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如呈直径2mm均匀着色圆盘状上皮缺损区,即造模成功。术后生理盐水冲洗,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3次/天),预防感染。每天按照上述方法对缺损组小鼠左眼行角膜上皮刮除术,连续7天,建立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模型。3.IL-22对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小鼠角膜创伤修复的作用将IL-22(购于R&Dsystem公司,Catalog#782-IL)溶解于PBS缓冲液配置成浓度为1mg/ml的溶液,备用。将14只上述造模小鼠随机分为2组:PBS对照组和IL-22给药组。两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等量(0.2ml)的PBS缓冲液和1mg/ml的IL-22,每天给药一次。不同时间点用2%(w/v)的荧光素钠染色,显示PBS对照组和IL-22给药组小鼠的角膜创面面积,每隔24h观察两组小鼠的角膜创伤修复面积和角膜分裂细胞数目,进行IL-22的药效学评价。4.实验结果IL-22对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小鼠角膜创伤修复情况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由图1可知,4天后,IL-22给药组的小鼠角膜黄绿色荧光环几乎全部消失,完成整个再上皮化修复过程。而PBS对照组小鼠角膜黄绿色荧光环在4天后仍存在,且无显著性减小。表明IL-22能促进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小鼠角膜的修复。由图2可知,在给予IL-22后1天、2天、3天和4天,IL-22给药组的小鼠的角膜创伤面积百分比与PBS对照组小鼠角膜的创伤面积百分比比较均显著减少(P<0.05)。由图3可知,给予IL-22后1天和2天,IL-22给药组的小鼠角膜的分裂细胞数目与PBS对照组小鼠的角膜分裂细胞数目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分裂细胞数增加可显著加速角膜修复。以上结果表明,IL-22能显著增加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小鼠角膜的分裂细胞数目,减少创伤面积百分比,促进角膜修复,可大大缩短角膜修复周期,对于持续性角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白细胞介素22在制备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白细胞介素22在制备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细胞介素22在制备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为由化学烧伤、外伤、手术或角膜炎产生的持续性角膜损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细胞介素22在制备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烧伤为碱烧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细胞介素22在制备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白细胞介素22的浓度为1~10mg/m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细胞介素22在制备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药物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宝剑李志杰董栋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