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病人用多功能无菌敷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03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6:58
一种烧伤病人用多功能无菌敷料,包括敷料本体、负压吸引系统和冲洗系统,敷料本体由密封层、粘贴层、多功能垫层和涂药层组成,负压吸引系统包括负压吸引管、负压引流瓶和负压抽取装置,冲洗系统包括冲洗管和冲洗液注入装置,所述的负压吸引管和冲洗管固定于多功能垫层中,负压吸引管和冲洗管为连续式U型结构且间隔固定于多功能垫层中;多功能垫层的两侧分别引出负压吸引管和冲洗管接头,负压吸引管引出端通过Y型管与负压引流瓶连接,冲洗管引出端通过Y型管与冲洗液注入装置连接。该敷料的负压吸引管和冲洗管合理布置后不仅解决了吸引管容易堵塞的问题还提高了负压吸引效果,且该敷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造价更为低廉、便于推广。

A multifunctional aseptic dressing for burn patient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ultifunctional aseptic dressing for burn patients, which comprises a dressing body, a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system and a washing system. The dressing body is composed of a sealing layer, a sticking layer, a multifunctional cushion layer and a coating layer. The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system comprises a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tube, a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bottle and a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device. The washing system comprises a washing tube and a washing fluid. The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pipe and the flushing pipe are fixed in the multi-functional cushion layer, and the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pipe and the flushing pipe are continuous U-shaped structure and fixed in the multi-functional cushion layer at intervals; the two sides of the multi-functional cushion layer respectively lead out the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pipe and the flushing pipe connector, and the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bottle through the Y-shaped pipe. The end of the flushing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shing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through the Y type tube.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he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pipe and the flushing pipe of the dressing not only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suction pipe is easy to be blocked, but also improves the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effect. The dressing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lower cost and easy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伤病人用多功能无菌敷料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伤病人用多功能无菌敷料。
技术介绍
创面封闭式负压治疗技术是在临床传统的负压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创面置医用海绵体,创面用生物透明膜封闭,再用半透膜将医用海绵及创面进行封闭,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系统,防止外界细菌入侵,提高创面微循环血流速度,扩张微血管,促进肉芽生长速度,从而增加创面快速愈合的效果。创面封闭负压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创面处理技术,尤其对烧伤及慢性难愈创面患者,可以引流坏死组织,减轻感染程度,创造有利于创面愈合的微环境。传统的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由于最外层覆盖有半透气生物膜,虽然可为创面提供呼吸通道,然而创面外围的细菌也可借由该呼吸通道进入创面中造成感染,该半透气生物膜仅能提供有限的呼吸功能,难以满足大面积创面组织自愈生产肉芽的需要,同时现有的封闭式负压吸引敷料在取出时手指容易污染敷料的亲肤层,造成沾染于亲肤层的细菌在使用过程中对创面造成感染;现有的封闭式负压吸引敷料多利用负压吸引机等大型设备进行负压吸引,造价较高、难以家用,且在使用过程中负压吸引的效果不佳,当创面出现脓性液体时容易出现吸引管堵塞的问题,负压吸引管布置不合理导致吸引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烧伤病人用多功能无菌敷料,该敷料的负压吸引管和冲洗管合理布置后不仅解决了吸引管容易堵塞的问题还提高了负压吸引效果,同时改进后的敷料还可防止敷料在取出时对亲肤层造成污染,封闭性更好,防止创面外围的细菌通过敷料进入创面中造成感染,且该敷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造价更为低廉、便于推广。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烧伤病人用多功能无菌敷料,包括敷料本体、负压吸引系统和冲洗系统,所述的敷料本体由密封层、粘贴层、多功能垫层和药物涂层组成,所述的负压吸引系统包括负压吸引管、负压引流瓶和负压抽取装置,所述的冲洗系统包括冲洗管和冲洗液注入装置,所述的负压吸引管和冲洗管固定于多功能垫层中,负压吸引管和冲洗管为连续式U型结构且间隔固定于多功能垫层中;多功能垫层的两侧分别引出负压吸引管引出端和冲洗管引出端,负压吸引管引出端通过Y型管与负压引流瓶连接,冲洗管引出端通过Y型管与冲洗液注入装置连接,所述的负压吸引管和冲洗管上分别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负压吸引孔和冲洗孔。进一步的,所述的密封层和粘贴层的长度和宽度相等且大于多功能垫层和药物涂层的宽度,密封层和粘贴层可绕至药物涂层的底部并对药物涂层形成包裹。进一步的,所述的负压吸引管引出端和冲洗管引出端分别设有负压控制阀和冲洗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的冲洗液注入装置与Y型管连接部位设有无菌过滤层,负压引流瓶与Y型管连接部位设有防逆流阀。进一步的,所述的负压抽取装置和冲洗液注入装置均为普通注射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敷料的负压吸引管和冲洗管合理布置后不仅解决了吸引管容易堵塞的问题还提高了负压吸引效果,同时改进后的敷料还可防止敷料在取出时对亲肤层造成污染,封闭性更好,防止创面外围的细菌通过敷料进入创面中造成感染,且该敷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造价更为低廉、便于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一种烧伤病人用多功能无菌敷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烧伤病人用多功能无菌敷料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所述的负压吸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密封层,2-粘贴层,3-多功能垫层,4-药物涂层,5-负压吸引管,501-负压吸引孔,51-负压控制阀,52-负压抽取装置,53-负压引流瓶,6-冲洗管,61-冲洗控制阀,62-冲洗液注入装置,7-Y型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3所示,一种烧伤病人用多功能无菌敷料,包括敷料本体、负压吸引系统和冲洗系统,所述的敷料本体由密封层(1)、粘贴层(2)、多功能垫层(3)和药物涂层(4)组成,所述的负压吸引系统包括负压吸引管(5)、负压引流瓶(53)和负压抽取装置(52),所述的冲洗系统包括冲洗管(6)和冲洗液注入装置(62),所述的负压吸引管(5)和冲洗管(6)固定于多功能垫层(3)中,负压吸引管(5)和冲洗管(6)为连续式U型结构且间隔固定于多功能垫层(3)中;多功能垫层(3)的两侧分别引出负压吸引管引出端和冲洗管引出端,负压吸引管引出端通过Y型管(7)与负压引流瓶(53)连接,冲洗管引出端通过Y型管(7)与冲洗液注入装置(62)连接,负压吸引管引出端和冲洗管引出端分别设有负压控制阀(51)和冲洗控制阀(61),所述的负压吸引管(5)和冲洗管(6)上分别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负压吸引孔(501)和冲洗孔。冲洗液注入装置(62)与Y型管(7)连接部位设有无菌过滤层,负压引流瓶(53)与Y型管(7)连接部位设有防逆流阀,密封层(1)和粘贴层(2)的长度和宽度相等且大于多功能垫层(3)和药物涂层(4)的宽度;在封装时,将密封层(1)和粘贴层(2)绕至药物涂层(4)的底部并对药物涂层(4)形成包裹。使用时,将密封层(1)和粘贴层(2)从药物涂层(4)上撕开,将药物涂层(4)覆盖于创面上,然后将粘贴层(2)粘贴在健康的皮肤上;将负压吸引管引出端和冲洗管引出端分别与各自一侧的Y型管(7)连接,然后将Y型管分别与负压引流瓶和冲洗液注入装置连接;使用负压抽取装置即注射器将负压引流瓶(53)抽至负压状态,打开上下两端的负压控制阀(51),即可持续性对创面的渗出液进行抽取;当出现负压吸引管堵塞时,关闭负压控制阀(51)同时打开冲洗控制阀,将装有消毒液的冲洗液注入装置(62)即注射器通过冲洗管(6)向多功能垫层(3)内注入消毒液对多功能垫层(3)内的脓性液体进行稀释;冲洗完成后,关闭冲洗控制阀(61)并打开负压控制阀(51),此时负压吸引管继续负压吸引;一定时间后,关闭负压控制阀(51),将装满空气的注射器与冲洗管引出端的Y型管(7)连接,向多功能垫层(3)内注入空气,增加创面内部空气循环以促进创面的肉芽生长。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伤病人用多功能无菌敷料,包括敷料本体、负压吸引系统和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敷料本体由密封层、粘贴层、多功能垫层和药物涂层组成,所述的负压吸引系统包括负压吸引管、负压引流瓶和负压抽取装置,所述的冲洗系统包括冲洗管和冲洗液注入装置,所述的负压吸引管和冲洗管固定于多功能垫层中,负压吸引管和冲洗管为连续式U型结构且间隔固定于多功能垫层中;多功能垫层的两侧分别引出负压吸引管引出端和冲洗管引出端,负压吸引管引出端通过Y型管与负压引流瓶连接,冲洗管引出端通过Y型管与冲洗液注入装置连接,所述的负压吸引管和冲洗管上分别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负压吸引孔和冲洗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伤病人用多功能无菌敷料,包括敷料本体、负压吸引系统和冲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敷料本体由密封层、粘贴层、多功能垫层和药物涂层组成,所述的负压吸引系统包括负压吸引管、负压引流瓶和负压抽取装置,所述的冲洗系统包括冲洗管和冲洗液注入装置,所述的负压吸引管和冲洗管固定于多功能垫层中,负压吸引管和冲洗管为连续式U型结构且间隔固定于多功能垫层中;多功能垫层的两侧分别引出负压吸引管引出端和冲洗管引出端,负压吸引管引出端通过Y型管与负压引流瓶连接,冲洗管引出端通过Y型管与冲洗液注入装置连接,所述的负压吸引管和冲洗管上分别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负压吸引孔和冲洗孔。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全江河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