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镏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658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镏的改进结构,其是使用于缝纫机缝线定位及缝针固定的机构,尤其适合于交叉缝线的缝纫,且在缝纫过程中织线不会缠结的双针缝纫机更是适用,其包括:缝纫机本体、固定座组、定位板、马达、挠性转轴、连接杆、针镏座;由组合形成一缝纫机,利用针镏座的前、后透孔可供穿线,使缝线处于间隔状态下,而针镏座由马达带动作正、反转动,使针镏座上的双针受一体连动的关系呈正、反交叉车缝织物,缝线不会产生缠绕在一起,而呈一稳定状态车缝织物的使用目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缝纫机的构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缝纫机上的针镏的改进结构,其是使用于缝纫机缝线定位及缝针固定的机构,尤其适合于交叉缝线的缝纫,且在缝纫过程中织线不会缠结的双针缝纫机更是适用。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的是习用缝纫机的双针结构,其主要是将两针体A固结于一针座B的底端,并将针座B顶端螺固于一轴体C的底端,使针座B稳固定位,并可受轴体C的带动,而上、下反复移动,以进行织物D的缝纫,并在针座B底端一侧设置有两导线孔E,以供两条织线F各别穿置,使两条织线F处于针座B的同一侧面,再将织线F端部穿置于针体A头部的针孔中,如此,即可进行织物D的缝纫;然而,习用缝纫机虽可进行织物D的缝纫,但因该针座B仅能作上、下的移动,使其仅能将织线F缝纫成直线状,并无法缝纫出交叉型的缝线;再者,该两条织线F是处于同一侧,当缝纫过程中转动针座B缝纫出交叉型的缝线时,该两条织线F经常发生缠结的情形,导致操作者须将两织线F的缠结处剪断后,再重新将两织线F穿置于针体A的针孔中,致使操作者的工作效率大幅降低,实不符合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习用缝纫机仍具有上述的缺陷,对其实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针镏的改进结构,其是使用于缝纫机缝线定位及缝针固定的机构,尤其适合于交叉缝线的缝纫,且在缝纫过程中织线不会缠结的双针缝纫机更是适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针镏的改进结构,是使用于缝纫机缝线定位及缝针固定的机构,尤其适合于交叉缝线的缝纫,且于缝纫过程中织线不会缠结的双针缝纫机更是适用,其包括缝纫机本体含设一上盖及侧盖,且具有一工作平台,该工作平台上设置传动件,该传动件可将织物前、后传动;定位板的适当位置处垂直延伸有一置物板,该置物板约占定位板的一半位置,并在置物板的一侧端部设置有两相对应的第一、第二传感器,该第一、第二传感器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且第一传感器触发时控制马达正转,第二传感器触发则控制马达反转,并在该定位板空旷处固结有一逆转电磁阀,该逆转电磁阀可控制本体的传动件反转,通过L型脚架将定位板固定在缝纫机本体的顶端;马达,该马达的输出轴是突露于置物板的顶面,并在输出轴上紧配合一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上并设置有一左、右拨杆,该左拨杆是控制第一传感器的触发,而右拨杆则控制第二传感器触发,使得马达仅能在第一、第二传感器间来回转动;固定座组是将连接杆活固定位,使其运作时不生偏斜,仍在固定座组上移动,具备一插销以将长轴固定,使固定座组不动,该固定座组上,还具备一握把带动组将连接杆活框住以带连接杆上下移动;挠性转轴,该挠性转轴的顶端是突露于置物板的顶面,其上并设置有一枢套,该枢套上设置有齿纹,该枢套面积小于传动齿轮,而挠性转轴另一端亦含设一套筒,其上含设一螺丝;连接杆,其是连接挠性转轴与固定座组的连杆,该连接杆为一中空体,在中空体内一端各形成二平板隔片,在平板隔片中央镶嵌板状插销,该板状插销由挠性转轴的套筒上的螺丝将其锁固于套筒内固定,而连接杆下端形成内螺纹方便与针镏座连结,使得连接杆能连结传动,当连结杆受一握把夹持后作出垂直上、下运动时,可以带动针镏座同动,而该板状插销是不动的,其板状插销是由马达转动时才动作的,以便将连接杆转动;其特征在于针镏座具备一个长座体,在一端底缘二侧形成两弧形凸缘,在二弧形凸缘上各形成透孔,其中透孔数可依需求设置,以因应生产需要,在二弧形凸缘中间含设双缝针,其上各具备透孔可容纳缝线,在长座体的另一端两侧具备两调整螺丝可以调整锁紧,在长座体内往外凸伸一长杆,其上形成螺纹可与连接杆的内螺纹锁固,以使针镏座能被驱动作缝纫工作。为能方便简捷了解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到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下面将本技术所列举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进一步详细地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缝纫机的双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针镏座动作图;图5本技术的连接杆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的连接杆组合图;图7为本技术的针镏座图。图8为本技术的针镏座另一弧形凸缘图;图9为本技术的针镏座另一弧形凸缘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针体-A;针座-B;轴体-C;被织物-D;导线-E;织线-F;缝纫机本体1;工作平台2;传动件3;定位板4;置物板5;第一、第二传感器6、7;马达8;逆转电磁阀9;L型脚架10;传动齿轮11;左、右拨杆12、13;固定座组14;插销15;长轴16;挠性转轴17;枢套18;套筒19;螺丝20;连接杆21;中空体22;平板隔片23;板状插销24;内螺纹25;针镏座26;长座体27;弧形凸缘28、29;透孔30、31;缝针32;长杆33;螺纹34;缝纫机35;缝线36;织物37;透孔38;握把带动组39;螺丝40。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针镏的改进结构,是使用于缝纫机缝线定位及缝针固定的机构,尤其适合于交叉缝线的缝纫,且在缝纫过程中织线不会缠结的双针缝纫机更是适用,其包括 缝纫机本体1,其含设一上盖及侧盖,且具有一工作平台2,该工作平台2上设置传动件3,该传动件3可将织物37前、后传动;定位板4,该定位板4的适当位置处垂直延伸有一置物板5,该置物板5约占定位板4的一半位置,并在置物板5的一侧端部设置有两相对应的第一、第二传感器6、7,该第一、第二传感器6、7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且第一传感器6触发时控制马达8正转,第二传感器7触发则控制马达8反转,并在该定位板4空旷处固结有一逆转电磁阀9,该逆转电磁阀9可控制本体1的传动件3反转,是透过L型脚架10将定位板4固定于缝纫机本体1的顶端;马达8,该马达8的输出轴是突露于置物板5的顶面,并在输出轴上紧配合一传动齿轮11,该传动齿轮11上并设置有一左、右拨杆12、13,该左拨杆12是控制第一传感器6的触发,而右拨杆13则控制第二传感器7触发,使得马达8仅能于第一、第二传感器6、7间来回转动;固定座组14,其是将连接杆21活固定位,使其运作时不生偏斜,仍在固定座组上移动,具备一插销15以将长轴16固定,使固定座组14不动,该固定座组14上,具备一握把带动组39将连接杆21活框住以带连接杆21上下移动;挠性转轴17,该挠性转轴17的顶端是突露于置物板5的顶面,其上并设置有一枢套18,该枢套18上设置有齿纹(图中未标示),该枢套18面积小于传动齿轮11,而挠性转轴17另一端也含设一套筒19,其上含设一螺丝20;连接杆21,其是连接挠性转轴17与固定座组14的连杆,该连接杆21为一中空体22,于中空体22内一端各形成二平板隔片23,在平板隔片23中央镶嵌板状插销24,该板状插销24由挠性转轴17的套筒19上的螺丝20将其锁固于套筒19内固定,而连接杆21下端形成内螺纹25方便与针镏座26连结,使得连接杆21具备了连结传动功能,当连结杆21受一握把夹持后作出垂直上、下运动时,可以带动针镏座26同动,但是该板状插销24是不动的,而板状插销24是由马达8转动时才动作的,以便将连接杆21转动;针镏座26,其具备一个长座体27(参阅图7和8),在一端底缘二侧形成两弧形凸缘28、29,在二弧形凸缘28、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镏的改进结构,其包括有缝纫机本体、固定座组、定位板、马达、挠性转轴、连接杆、针镏座;其中:缝纫机本体,其含设一上盖及侧盖,且具有一工作平台,该工作平台上设置传动件,该传动件可将织物前、后传动;定位板,其适当位置处垂直延 伸有一置物板,该置物板约占定位板的一半位置,并在置物板的一侧端部设置有两相对应的第一、第二传感器,该第一、第二传感器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且第一传感器触发时是控制马达正转,第二传感器触发则控制马达反转,并在该定位板空旷处固结有一逆转电磁阀,该逆转电磁阀可控制本体的传动件反转,是透过L型脚架将定位板固定于缝纫机本体的顶端;马达,该马达的输出轴突露于置物板的顶面,并在输出轴上紧配合一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上并设置有一左、右拨杆,该左拨杆控制第一传感器的触发,而右拨杆则控制第二传 感器触发,使得马达仅能在第一、第二传感器间来回转动;固定座组,其是将连接杆活固定位,使其运作时不生偏斜,仍在固定座组上移动,具备一插销以将长轴固定,使固定座组不动,该固定座组上,具备一握把带动组将连接杆活框住以带连接杆上下移动; 挠性转轴,该挠性转轴的顶端突露于置物板的顶面,其上并设置有一枢套,该枢套上设置有齿纹,该枢套面积小于传动齿轮,而挠性转轴另一端也含设一套筒,其上含设一螺丝;连接杆,其是连接挠性转轴与固定座组的连杆,该连接杆为一中空体,在中空体内 一端各形成二平板隔片,在平板隔片中央镶嵌板状插销,该板状插销由挠性转轴的套筒上的螺丝将其锁固于套筒内固定,而连接杆下端形成内螺纹方便与针镏座连结,当连结杆受一握把夹持后作出垂直上、下运动时,可以带动针镏座同动,该板状插销是不动的,而板状插销是由马达转动时则动作,以将连接杆转动;其特征在于:针镏座具备一个长座体,在一端底缘二侧形成两弧形凸缘,在二弧形凸缘上各形成透孔,其中透孔数可依需求设置,以因应生产需要,在二弧形凸缘中间含设双缝针,其上各具备透孔可容纳缝线,在 长座体的另一端两侧具备两调整螺丝可以调整锁紧,在长座体内往外凸伸一长杆,其上形成螺纹可与连接杆的内螺纹锁固,使针镏座能被驱动作缝纫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黄月娥
申请(专利权)人:和发针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