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6840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控制阀,其是装设在一气流管路上用以控制气流流通或关闭的元件,该空气控制阀设有一本体,该本体设有一进气门及一出气口,其中,该进气门内设有一个一端凸伸出本体外的作动杆,该作动杆一端设有一第一挡片,该第一挡片一侧设有一阀杆,该阀杆在相对第一挡片的另一末端上设有一第二挡片,该进气门并与一呈中空的进气口体相互连接,在使用时,当未按压作动杆时,通过从气流管路上进入进气口体的气体压力,压抵第二挡片而令第二挡片挡住气流,使从气流管路上进入进气口体的气流无法通过本体而呈关闭状况;当按压作动杆时,该作动杆则压抵第一挡片,而连动抵开阀杆上第二挡片,令进入进气口体的气流可经第二挡片周围,而从出气口流出本体。(*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控制阀,该空气控制阀是在一本体所设的进气门内设有一作动杆、一第一挡片、一阀杆及一阀杆上的第二挡片,使用时,当未按压作动杆时,从气流管路上进入进气口体的气体压力,压抵第二挡片而令第二挡片挡住气流,使从气流管路上进入进气口体的气流无法通过本体而呈关闭状况;当按压作动杆时,该作动杆则压抵第一挡片,而连动抵开阀杆上第二挡片,令进入进气口体的气流可经第二挡片周围,而从出气口流出本体。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按,一般习知的空气控制阀,其是设有一本体1,该本体1设有一进气口11及一出气口13,该本体1在进气口11、出气口13之间设有一容置空间15,该容置空间15内设有一个一端凸伸出本体1外的作动杆2,该作动杆2一侧套设有一垫片21、一第一○型环23及一抵靠24,其中,该作动杆2于抵靠24一侧设有一第一弹簧25,该第一弹簧25一端恰抵住容置空间15的内壁上,该作动杆2在远离外界的一末端上设有一迫紧26,该迫紧26一端设有一第二弹簧27,该第二弹簧27另一端抵住一底片28,该底片28在第二弹簧27周围设有一第二○型环29,又,该本体1一端枢设有一作动板17,该作动板17一侧恰抵靠于作动杆2凸伸出本体1的末端上。在使用时,当未按压作动板17时,第二弹簧27的弹性压抵迫紧26,令该迫紧26紧闭容置空间15周围内壁,而使从进气口11进入的气流无法通过本体1而呈关闭状况;当按压作动板17时,该作动板17则压抵作动杆2,而令迫紧26离开容置空间15周围内壁,令进入进气口11的气流可经迫紧26周围,而从出气口13流出本体1。然而,该本体1须由铸造方式制造,令其制造不易而形成制造成本提高,而且,该作动杆2上迫紧26于使用一段时间后,易磨损而造成气流无法完全关闭,形成漏气情形,另外,第二弹簧27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易弹性疲乏而造成气流无法关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空气控制阀,其不但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还能提高空气控制阀的使用寿命和密闭性。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所提供的空气控制阀,其是设有一本体,该本体设有一进气门及一出气口,其中,该进气门内设有一个一端凸伸出本体外的作动杆,该作动杆一端设有一第一挡片,该第一挡片一侧设有一阀杆,该阀杆在相对第一挡片的另一末端上设有一第二档片,该进气门并与一呈中空的进气口体相互连接;当未按压作动杆时,通过气流管路上进入进气口体的气体压力,压抵第二挡片而令第二挡片挡住气流,使该气流无法通过本体而呈关闭状况;当按压作动杆时,该作动杆则压抵第一挡片,而连动抵开阀杆上第二挡片,令进入进气口体的气流可经第二挡片周围,而从出气口流出本体。为能对本技术的目的、形状、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所列举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空气控制阀的平面透视图;图2是本技术空气控制阀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空气控制阀的平面透视图;图4是本技术空气控制阀的动作示意图。主要元件编号本体3;作动杆35;阀杆37;进气口管体38。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空气控制阀,其是装设在一气流管路上用以控制气流流通或关闭的元件,该元件设有一本体3,该本体3设有一进气门31及一出气口33,其中,该进气门31内设有一个一端凸伸出本体外且呈中空的作动杆35,该作动杆35另一端设有一外径较杆身外径大的杆头351,该杆头351顶面上设有一开口352,该作动杆35杆身套设有一第一○型环353,该作动杆35的中空部分设有一第一弹性元件355,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元件355可为一弹簧(对于熟悉该项技术人员,仍可以其它元件加以取代),该作动杆35的杆头351顶面周围上设有一第二○型环357,该第二○型环357一端上设有一第一挡片36,该第一挡片36顶面中央上设有一穿孔361。另,该第一挡片36相对作动杆35的另一侧设有一阀杆37,该阀杆37与第一挡片36之间设有一呈中空的进气口管体38,该进气口管体38相对应第一挡片36的开口外径较另一端开口外径小,该第一挡片36与进气口管体38之间设有一第二弹性元件363,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元件363可为一弹簧(熟悉该项技术人员,仍可以其它元件加以取代),而该阀杆37与进气口管体38之间设有一第三○型环381,该进气口管体38上设有一第四○型环383,该进气口管体38并与本体3的进气门31相互连接,该阀杆37在相对第一挡片36的另一末端上设有一第二挡片371,而该阀杆37在相对第一挡片36的一端恰穿套于第一挡片36的穿孔361上,该阀杆37的杆身邻近第二挡片371的一侧373外径较大于另一侧375外径。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该本体3装设在气流管路上,俾使用时,当未按压作动杆35时,通过从气流管路上进入进气口体38的气体压力,压抵第二挡片371而令第二挡片371挡住进入气流流动,使该气流无法通过本体3而呈关闭状况(如图3所示);当按压作动杆35时,该作动杆35的杆头351则压抵第一挡片36,同时,该第一挡片36并压抵阀杆37的杆身的一侧373,而连动抵开阀杆37上第二挡片371,令进入进气口体38的气流可经第二挡片371周围,而从本体3的出气口33流出本体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最佳的一具体实施例,而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项技术人员在本
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可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控制阀,其是装设在一气流管路上用以控制气流流通或关闭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设有一进气门及一出气口;一作动杆,该作动杆是设于本体的进气门内,该作动杆一端凸伸出本体外且呈中空,该作动杆另一端设有一外径较杆身外径大的杆头,该杆头顶面上设有一开口,该作动杆杆身套设有一第一O型环,该作动杆的中空部分设有一第一弹性元件,该作动杆的杆头顶面周围上设有一第二O型环;一第一挡片,该一第一挡片是设于第二O型环一端上,该第一挡片顶面中央上设有一穿孔;一阀杆,该阀杆是设于第一挡片相对作动杆的另一侧,该阀杆一端恰穿套在第一挡片的穿孔上,该阀杆在相对第一挡片的另一末端上设有一第二挡片,该阀杆的杆身邻近第二挡片的一侧外径较大于另一侧外径;一进气口管体,该进气口管体是设于阀杆与第一挡片之间,该进气口管体是呈中空的管体,该进气口管体相对应第一挡片的开口外径较另一端开口外径小,该进气口管体与第一挡片之间设有一第二弹性元件,该进气口管体与阀杆之间设有一第三O型环,该进气口管体上设有一第四O型环,该进气口管体并与本体的进气门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弹性元件可为一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弹性元件可为一弹簧。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控制阀,其是装设在一气流管路上用以控制气流流通或关闭的元件,该空气控制阀设有一本体,该本体设有一进气门及一出气口,其中,该进气门内设有一个一端凸伸出本体外的作动杆,该作动杆一端设有一第一挡片,该第一挡片一侧设有一阀杆,该阀杆在相对第一挡片的另一末端上设有一第二挡片,该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控制阀,其是装设在一气流管路上用以控制气流流通或关闭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设有一进气门及一出气口;一作动杆,该作动杆是设于本体的进气门内,该作动杆一端凸伸出本体外且呈中空,该作动杆另一端设有一外径 较杆身外径大的杆头,该杆头顶面上设有一开口,该作动杆杆身套设有一第一O型环,该作动杆的中空部分设有一第一弹性元件,该作动杆的杆头顶面周围上设有一第二O型环;一第一挡片,该一第一挡片是设于第二O型环一端上,该第一挡片顶面中央上设有一穿 孔;一阀杆,该阀杆是设于第一挡片相对作动杆的另一侧,该阀杆一端恰穿套在第一挡片的穿孔上,该阀杆在相对第一挡片的另一末端上设有一第二挡片,该阀杆的杆身邻近第二挡片的一侧外径较大于另一侧外径;一进气口管体,该进气口管体是设于阀杆 与第一挡片之间,该进气口管体是呈中空的管体,该进气口管体相对应第一挡片的开口外径较另一端开口外径小,该进气口管体与第一挡片之间设有一第二弹性元件,该进气口管体与阀杆之间设有一第三O型环,该进气口管体上设有一第四O型环,该进气口管体并与本体的进气门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黄月娥
申请(专利权)人:和发针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