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罐一体化二氧化碳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3261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泵罐一体化二氧化碳输送装置,属于二氧化碳利用和存储技术领域。包括二氧化碳储罐(9)和二氧化碳输送泵,二氧化碳输送泵固定在二氧化碳储罐(9)的下方,二氧化碳输送泵的进液口通过进液管(13)连通二氧化碳储罐(9)的内腔下部,二氧化碳输送泵的出液口通过排液阀(8)连通二氧化碳输出管路(11),二氧化碳输送泵的上部设有回气通道(5),回气通道(5)下端连通二氧化碳输送泵的泵腔,上端通过回气管(10)连通二氧化碳储罐(9)的内腔上部,回气管(10)由二氧化碳储罐(9)的底部向上插入二氧化碳储罐(9)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泵罐一体化,回气更加顺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罐一体化二氧化碳输送装置
泵罐一体化二氧化碳输送装置,属于二氧化碳利用和存储

技术介绍
液态二氧化碳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液态二氧化碳的存储和输送较为困难,因为二氧化碳比较容易汽化,液态二氧化碳一旦汽化会存在非常不利的后果,例如会造成存储容器或管道内的压力迅速上升,一旦泄露还存在使人窒息的安全问题,所以在二氧化碳输送装置上一般设置排气装置或者通过回气管路进行回收,然而目前采用回气管路回收二氧化碳的连接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现场安装。另外,以往液态二氧化碳的输送大多是采用曲轴连杆机构带动柱塞泵或者活塞泵实现二氧化碳的输送,但是这种方式的线速度仍然较高,专利技术人发现这种驱动方式所存在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泵的效率很低,这是因为在柱塞泵或者活塞泵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汽化的现象,即使设置了排气装置,泵腔内仍然是存在气体的,液态二氧化碳不可压缩,但是汽化后的二氧化碳是可被压缩,如果是在较高速度的情况下,泵腔内汽化的二氧化碳反复被压缩,难以排出泵腔,占用泵腔的容积,造成泵的工作效率降低,泵的输出不稳定,缩短了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泵罐一体化二氧化碳输送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泵罐一体化二氧化碳输送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储罐和二氧化碳输送泵,二氧化碳输送泵连接动力单元并固定在二氧化碳储罐的下方,二氧化碳输送泵的进液口通过进液管连通二氧化碳储罐的内腔下部,二氧化碳输送泵的出液口通过排液阀连通二氧化碳输出管路,二氧化碳输送泵的上部设有回气通道,回气通道下端连通二氧化碳输送泵的泵腔,上端通过回气管连通二氧化碳储罐的内腔上部,回气管由二氧化碳储罐的底部向上插入二氧化碳储罐内。优选的,所述进液管由二氧化碳储罐的底部向上插入二氧化碳储罐内。优选的,所述进液口开设在二氧化碳输送泵的侧部或底部。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输送泵为往复泵,所述动力单元为液压油缸。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输送泵包括泵体和塞体,塞体轴向往复滑动地设置在泵体内并与液压油缸的输出端连接。优选的,所述泵体有对称设置在液压油缸两端的两个,泵体内分别设有一个塞体。优选的,所述塞体为柱塞或者活塞。优选的,所述泵体包括进液泵体和储液泵体,进液泵体内为进液腔,进液口连通进液腔的侧部,回气通道下端连通进液腔的上部,储液泵体一端与进液泵体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排液阀,储液泵体内开设容纳塞体轴向滑动的储液腔。优选的,所述液压油缸水平设置,泵体同轴固定在液压油缸的端部。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输出管路上设有排气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二氧化碳输送泵的上部设有回气通道并且回气通道上端通过回气管连通二氧化碳储罐的内腔上部,而且回气管是由二氧化碳储罐的底部向上插入二氧化碳储罐内,实现了罐泵一体化,本技术回气更加畅通,体积更小,安装更加方便。液压油缸驱动泵体内的塞体往复轴向运动,实现液态二氧化碳的输送和转存,由于液压油缸的压力和速度调节方便,可以以更低的线速度工作,即使缸体内发生一定的二氧化碳汽化,也不会影响泵的容积效益,因为在低速情况下,汽化的二氧化碳可以被有效排出泵腔,泵的输出稳定,有效提高泵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进液、工作和回气均在泵腔完成,而且不需要其他的阀门来辅助完成排气,而且本技术利用液压油缸实现低速高压输送,压力可以达到200T以上,这是曲轴连杆机构所难以实现的。附图说明图1为该泵罐一体化二氧化碳输送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二氧化碳加料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二氧化碳输送泵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液压油缸2、泵体3、塞体4、进液腔5、回气通道6、固定底座7、进液阀8、排液阀9、二氧化碳储罐10、回气管11、二氧化碳输出管路12、排气阀13、进液管201、进液泵体202、储液泵体301、活塞杆302、活塞。具体实施方式图1~5是该泵罐一体化二氧化碳输送装置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2,该泵罐一体化二氧化碳输送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储罐9和二氧化碳输送泵,二氧化碳输送泵水平固定在二氧化碳储罐9的下方。二氧化碳输送泵连接液压油缸1并固定在二氧化碳储罐9的下方,二氧化碳输送泵的进液口通过进液管13连通二氧化碳储罐9的内腔下部,二氧化碳输送泵的出液口通过排液阀8连通二氧化碳输出管路11,在二氧化碳输出管路11上设有排气阀12。二氧化碳输送泵的上部设有回气通道5,回气通道5下端连通二氧化碳输送泵的泵腔,上端通过回气管10连通二氧化碳储罐9的内腔上部,进液管13和回气管10均是由二氧化碳储罐9的底部直接向上插入二氧化碳储罐9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的进液口开设在二氧化碳输送泵的侧部,二氧化碳储罐9内的液态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输送泵的侧部进入泵腔,如果有二氧化碳汽化则通过回气通道5直接返回二氧化碳储罐9。参照图3~5,二氧化碳输送泵为往复泵,包括泵体2和塞体3,塞体3滑动设置在泵体2内并与液压油缸1的输出端连接,液压油缸1横向设置,泵体2上开设连通进液腔4的进液口,泵体2的进液口开设在侧部或底部,泵体2在进液腔4上侧设有回气通道5。本技术利用液压油缸1驱动泵体2内的塞体3往复轴向运动,将液态二氧化碳注入油井内,结构简单,而且液压油缸1的压力和速度调节方便,可以以较低的线速度推动塞体3往复运动,从而可以将泵体2内部的液态二氧化碳顺利排出,保证泵的工作效率以及稳定的输出,进液腔4内气化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回气通道5直接返回二氧化碳储罐9,避免二氧化碳在排液阀8处形成干冰或者对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造成威胁。作为更加优选的方案,本实施例中的泵体2有对称设置在液压油缸1两端的两个,泵体2内分别设有一个塞体3,这样液压油缸1同时带动两个塞体3工作,工作效率更高,一个泵体2进液时另一个泵体2排液,降低脉动影响。本实施例中的塞体3包括活塞杆301和活塞302,泵体2包括进液泵体201和储液泵体202,进液腔4开设在进液泵体201内,储液泵体202一端与进液泵体201固定连接,另一端的出液口设有排液阀8,储液泵体202内开设容纳塞体3轴向滑动的储液腔,活塞杆301一端密封穿过进液泵体201后连接液压油缸1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活塞302,活塞302上设有进液阀7。两个进液泵体201对称固定在液压油缸1的两端,进液泵体201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6。工作过程:液压油缸1往复运动带动活塞杆301往复移动,以左侧活塞杆301为例进行说明,左侧活塞杆301带动活塞302向左侧移动时,进液阀7被关闭,排液阀8打开,储液腔内的液态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输出管路11注入油井或者其他装置、管道内,然后液压油缸1带动活塞杆301向右侧移动,此时排液阀8被关闭,进液阀7打开,进液腔4内的二氧化碳通过进液阀7进入储液腔,进液腔4内气化的二氧化碳通过回气通道5和回气管10返回至二氧化碳储罐9的上部,如此往复完成二氧化碳的输送或转存。本技术中的塞体3还可以是柱塞。本技术中的液压油缸1还可以是竖直设置。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罐一体化二氧化碳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氧化碳储罐(9)和二氧化碳输送泵,二氧化碳输送泵连接动力单元并固定在二氧化碳储罐(9)的下方,二氧化碳输送泵的进液口通过进液管(13)连通二氧化碳储罐(9)的内腔下部,二氧化碳输送泵的出液口通过排液阀(8)连通二氧化碳输出管路(11),二氧化碳输送泵的上部设有回气通道(5),回气通道(5)下端连通二氧化碳输送泵的泵腔,上端通过回气管(10)连通二氧化碳储罐(9)的内腔上部,回气管(10)由二氧化碳储罐(9)的底部向上插入二氧化碳储罐(9)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罐一体化二氧化碳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氧化碳储罐(9)和二氧化碳输送泵,二氧化碳输送泵连接动力单元并固定在二氧化碳储罐(9)的下方,二氧化碳输送泵的进液口通过进液管(13)连通二氧化碳储罐(9)的内腔下部,二氧化碳输送泵的出液口通过排液阀(8)连通二氧化碳输出管路(11),二氧化碳输送泵的上部设有回气通道(5),回气通道(5)下端连通二氧化碳输送泵的泵腔,上端通过回气管(10)连通二氧化碳储罐(9)的内腔上部,回气管(10)由二氧化碳储罐(9)的底部向上插入二氧化碳储罐(9)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罐一体化二氧化碳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3)由二氧化碳储罐(9)的底部向上插入二氧化碳储罐(9)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罐一体化二氧化碳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开设在二氧化碳输送泵的侧部或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罐一体化二氧化碳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输送泵为往复泵,所述动力单元为液压油缸(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罐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万春王青涛牛保伦赵佰华陈炎吴玉珍邓金华俞国美宋翠红孙哲郭涛孙泽通孙金涛
申请(专利权)人:博山水泵制造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