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机公司专利>正文

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758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缝纫机,是将与驱动源连接的下轴的驱动力向上轴、分线器驱动轴、旋梭驱动轴、送布驱动轴传递、且至少能进行双链缝或装饰缝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设有:    被形成在从机头部到底板部的机身部内、容纳有将所述下轴的驱动力向上轴传递的同步皮带的同步皮带容纳部,和    被形成在机头部中间部、容纳有将所述上轴的驱动力至少传递给分线器驱动轴的连接机构的机头部连接机构容纳部,和    被形成在机头部前端部、容纳有配置于所述上轴的前端侧并对从所述上轴输出的驱动力进行转换且将驱动力至少传递给针杆的面部机构的面部机构容纳部,和    被形成在底板部上、容纳有将下轴的驱动力至少传递给旋梭驱动轴、送布驱动轴的连接机构的底板部连接机构容纳部,和    被形成在比所述底板部连接机构容纳部靠近底板部前端侧、容纳有被配置于所述旋梭驱动轴前端侧的旋梭的旋梭容纳部,和    被形成于比所述旋梭容纳部靠近底板部前端侧及机身部侧、容纳有将从所述送布驱动轴输出的驱动力转换为规定的运动并传递给送布牙的送布机构的送布机构容纳部;    分别将所述机头部连接机构容纳部及底板部连接机构容纳部密封,用润滑油对这些连接机构的滑动部位进行油润滑,    对配置于所述面部机构容纳部、所述旋梭容纳部及所述送布机构容纳部内部的机构的滑动部位进行用油脂的脂润滑,    对所述同步皮带容纳部实行无润滑。(*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缝纫机,特别是涉及适用于具有将下轴的驱动力传递给上轴的同步皮带的缝纫机的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润滑在缝纫机内部相对高速运动的多数部件,以往都使用润滑油。由于该润滑油在缝纫机内部呈雾状飞散,且呈高温高压状态,故有时向缝纫机外部泄漏。一旦润滑油向缝纫机外部泄漏,则会导致缝制物的污染或工作环境的恶化,因此必须极力地避免。为了防止这样的漏油,在特开平10-137479号公报上,提出了对于具有位于上轴的前端侧、并设有对针杆、挑线杆等与上轴连接并进行同步驱动的机构部件的面部,和位于上述上轴的根端侧并设有将上轴的旋转传递给下轴的上轴齿轮或下轴齿轮的齿轮部的工业用缝纫机,在这样的工业用缝纫机上,设有将上述面部与将上述齿轮部隔断的隔断部件,在上述面部侧,形成有容纳油脂的油脂容纳部,并用收纳于该油脂容纳部内的油脂润滑上述机构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滑动部,并且用油润滑上述齿轮部内的至少一个滑动部。特开平10-137479号公报(图1)上述缝纫机,涉及的是使用旋梭的平缝缝纫机,下轴其旋转速度是上轴的两倍。因此,采用的是用变速齿轮装置将上轴与下轴连接并传递其旋转的方式。具体的是,通过马达而旋转的上轴的驱动力经由齿轮装置被传递给下轴。由于齿轮装置以高速噛合,所以必须用润滑油润滑容纳了该齿轮装置的齿轮装置收纳部。但是,当是不使用旋梭的缝纫机时,可以将上轴与下轴用同步皮带连接,此时若使用上述特开平10-137479号公报的技术,则润滑了没有必要润滑的同步皮带,用油污染了同步皮带。若将同步皮带的收纳部分与其他部分分离而作为无润滑的收纳部分,则可以大幅度减少缝纫机内部空间中的油润滑空间,本专利技术以此为着眼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用同步皮带连接上轴与下轴型的缝纫机上,可在各运动部稳定地进行润滑并且没有产生油泄漏危险的缝纫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1的缝纫机,是在将下轴6的驱动力向上轴8、分线器驱动轴18、旋梭驱动轴14、送布驱动轴16传递并至少能进行双链缝或装饰缝的缝纫机上,其特征在于,设有设在从机头部4到底板部2的机身部29内并容纳有将上述下轴6的驱动力向上轴8传递的同步皮带12的同步皮带容纳部26,和设在机头部的中间部且容纳有将上述上轴8的驱动力至少传递给分线器驱动轴18的连接机构的机头部连接机构容纳部20,和设在机头部的前端部且容纳有配置于上述上轴8的前端侧并对从上述上轴8输出的驱动力进行转换且至少传递给针杆22的面部机构的面部机构容纳部24;还设有被设在底板部2上且容纳有将下轴6的驱动力至少传递给旋梭驱动轴14、送布驱动轴16的连接机构的底板部连接机构容纳部60,和设在比上述底板部连接机构容纳部靠近底板部前端侧且容纳有配置于上述旋梭驱动轴14前端侧的旋梭的旋梭容纳部62,和设于比上述旋梭容纳部靠近底板部前端侧及机身部侧且容纳有配置于上述送布驱动轴16的前端侧并将从上述送布驱动轴16输出的驱动力转换为规定的运动并传递给送布牙的送布机构的送布机构容纳部64;分别将上述机头部连接机构容纳部20及上述底板部连接机构容纳部60密封,用润滑油对这些连接机构的滑动部位进行油润滑,而对配置于上述面部机构容纳部24及上述旋梭容纳部62及上述送布机构容纳部64内部的机构的滑动部位进行用油脂的脂润滑,对上述同步皮带容纳部26实行无润滑。本专利技术2的缝纫机,是根据本专利技术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将上述机头部连接机构容纳部20与面部机构容纳部24分离的第1分界壁28,和在该第1分界壁28上、可转动地支撑上述上轴8的密闭式滚动轴承34A、34B,及可转动地支撑分线器驱动轴18的滑动轴承50。本专利技术3的缝纫机,是根据本专利技术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用粘接剂将上述第1分界壁28与上述密闭式滚动轴承34A、34B及滑动轴承50的外圆周部密封。本专利技术4的缝纫机,是根据本专利技术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密闭式滚动轴承34A、34B与上述第1分界壁28之间设置有壳体42,并将上述密闭式滚动轴承34A、34B与壳体42、及壳体42与上述第1分界壁28用粘接剂密封。本专利技术5的缝纫机,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1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将上述底板部连接机构容纳部60与上述旋梭容纳部62分离的第2分界壁66,和设于该第2分界壁66上且可移动地支撑旋梭驱动轴14的滑动轴承70,和装备于该滑动轴承70上的双重隔油结构70A、72、74、78、80、82。本专利技术6的缝纫机,是根据本专利技术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双重隔油结构,由沿旋梭驱动轴的轴向按规定量隔开配置的多个油封构成,并且将上述双重隔油结构配置在旋梭容纳部62内。本专利技术7的缝纫机,是根据本专利技术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将上述底板部连接机构容纳部60与上述旋梭容纳部62分离的第2分界壁66,和支撑贯通第2分界壁66的旋梭驱动轴14及送布驱动轴16的滑动轴承70、84,和安装于上述滑动轴承70、84内径部的具有弹性的油封78、80、86;并用粘接材料将上述滑动轴承70、84的外圆周部与第2分界壁66密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图1向X-X剖面视图。图3是图1向Y-Y剖视图。图4是图1向Z-Z剖视图。图5是放大图2的一部分并表示第1分界壁上的上轴的支撑结构的剖视图。图6是用于说明图5的各部件之间关系的图,详细表示的剖视图分别是(A)是上轴与平衡锤的关系,(B)是平衡锤与壳体的关系,(C)是壳体与缝纫机机架的关系图。图7是放大图3的一部分并表示第1分界壁等上的分线器驱动轴的支撑结构的剖视图。图8是放大图3的一部分并表示第2分界壁上的旋梭驱动轴的支撑结构的剖视图。图9是放大图3的一部分并表示第2分界壁等上的送布驱动轴的支撑结构的剖视图。图10是放大图2的一部分并表示第2分界壁等上的下轴的支撑结构的剖视图。图中2—底板部,4—机头部,6—下轴,8—上轴,12—同步皮带,14—旋梭驱动轴,16—送布驱动轴,18—分线器驱动轴,20—机头部连接机构容纳部,22—针杆,24—面部机构容纳部,26—同步皮带容纳部,28—第1分界壁,29—机身部,34A、34B—密闭式滚动轴承,42—壳体,50—滑动轴承,60—底板部连接机构容纳部,62—旋梭容纳部,64—送布机构容纳部,66—第2分界壁,70—滑动轴承,70A、72、74、78、80、82—隔油结构,78、80、86—油封,84—滑动轴承。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缝纫机。该缝纫机是至少进行双链缝或装饰缝的缝纫机,如图1所示,具有底板部2、直立设于底板部2上的机头部4及配置于底板部2下方的油盘3。如图2~4所示,在底板部2上设有与缝纫机马达(未图示)连接的下轴6,在机头部4上设有上轴8。在下轴6及上轴8上分别固定了链轮7、9,并在两链轮7、9之间绕挂着同步皮带12。下轴6被驱动皮带轮10驱动旋转,并由同步皮带12将驱动力传递给上轴8。下轴6的驱动力被传递给旋梭驱动轴14及送布驱动轴16。送布驱动轴16由主送布轴16A、副送布轴16B、上下送布轴16C构成。并且,被传递给上轴8的驱动力被传递给分线器驱动轴18。在机头部4的中间部形成有收纳将上轴8的驱动力至少传递给分线器驱动轴18的连接机构(未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性宝山本孝饭岛和秀
申请(专利权)人:重机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