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钢模的补焊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199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钢模的补焊块,包括块体,呈长方体,块体上具备贯通的螺孔;板体,外轮廓呈长方形,板体与块体固定连接,构成框形的裙边,板体上具备有贯通的长圆孔;长圆孔的贯通方向与螺孔的贯通方向平行,板体的质心与块体的质心位于同一条竖直直线内。板体与块体上依次垂直、环绕封闭的四个平面固定。板体的底面低于块体的底面,板体的底面与块体的底面之间构成凹陷处,螺孔与凹陷处相接触。板体与块体之间连接有肋板。采用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省了制作钢模的钢坯用料,提高补焊块与钢模之间的焊接紧密性。

A patch welding block applied to steel di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atch welding block applied to a steel die, which includes a block, a rectangular body with a perforated hole on the block, a plate body, a rectangular shape, a fixe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late body and the block, a frame shaped skirt, a long round hole on the plate body, and the penetration direction of the long circular hole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perforation of the screw hole. In parallel, the center of mass of the plate is in the same vertical line as the mass center of the block. The plate body is fixed vertically on the block and surrounded by closed four planes. The bottom of the plate is lower than the bottom of the block. A depression is formed between the bottom of the plate and the bottom of the block, and the screw holes are in contact with the depression. The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lock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block. The utility model saves materials for billet production of steel dies, and improves welding tightness between welding blocks and steel moul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钢模的补焊块
本技术涉及钢模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钢模的补焊块。
技术介绍
钢模一般由一整块长方体的钢坯一步步铣出,决定了钢模的尺寸形状受钢坯的尺寸和形状的限制。有时候钢模上部具备突出部,突出部的总尺寸较小,若是由一整块大的钢坯铣出则工作量巨大,浪费物料的情况也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钢模的补焊块,节省了制作钢模的钢坯用料,提高补焊块与钢模之间的焊接紧密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钢模的补焊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钢模的补焊块,包括:块体,呈长方体,块体上具备贯通的螺孔;板体,外轮廓呈长方形,板体与块体固定连接,构成框形的裙边,板体上具备有贯通的长圆孔;长圆孔的贯通方向与螺孔的贯通方向平行,板体的质心与块体的质心位于同一条竖直直线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块体为稳固的长方体,其中补焊块上的螺孔可以与钢模上的螺孔对接,从而增加了螺孔总的长度,螺孔再与较长的螺栓连接,对钢模起到很好的固定效果。也使得钢模无需为了轴向长度较长的螺孔而选用更厚的钢坯来加工,节约了钢坯原料的使用。板体的四边与长圆孔提高了较长的可与钢模的焊接边,提高焊接后的牢固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板体与块体上依次垂直、环绕封闭的四个平面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板体对称环绕块体设计,使得整个补焊块结构对称,不易发生受力偏向一侧的现象。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板体的底面低于块体的底面,板体的底面与块体的底面之间构成凹陷处,螺孔与凹陷处相接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块体的底面不直接与钢模接触,块体的底部便无须加工得很光滑,降低了工艺要求。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板体与块体之间连接有肋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肋板起到加强筋连接部的作用,提高了块体与板体之间的结构稳固性。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肋板呈三角形,肋板数为四个。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三角形的肋板节约材料,结构支撑好。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肋板沿板体的长方形对角线方向布置,长圆孔为四个,分别与板体上的相邻四边呈平行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肋板的固定方式使得板体与块体之间连接紧密,同时不与长圆孔干涉,受力比较对称。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板体的底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2μ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板体的底面较为光滑,补焊块与钢模接触后,接触紧密、间隙小,便于进一步焊接固定。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块体和板体材质为铬钼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铬钼钢的熔接性好、加工性好、焊接容易、冲击的吸收性能好。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板体的四边与长圆孔的内壁具备若干平行的凹纹,每条凹纹平行于板体的底面平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凹纹增大了板体的四边与长圆孔的内壁的面积,提高焊接后补焊块与钢模的固定效果。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板体的四边与长圆孔的内壁贴附有PVC膜,板体的四边贴附的PVC膜厚度大于长圆孔的内壁贴附的PVC膜厚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PVC膜能够隔绝所贴附的面与空气、湿气的接触,减缓表面氧化,同时更厚的PVC膜还可以保护板体的四边,减少磕碰对板体四边的损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1-块体;2-板体;3-肋板;4-长圆孔;5-螺孔;6-凹陷处;7-钢模;8-焊缝;9-凹纹;10-PVC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一种应用于钢模的补焊块,包括:呈长方体的块体1,块体1上具备贯通的螺孔5;板体2外轮廓呈长方形,板体2与块体1固定连接,构成框形的裙边,板体2上具备有贯通的长圆孔4;长圆孔4的贯通方向与螺孔5的贯通方向平行,板体2的质心与块体1的质心位于同一条竖直直线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块体为稳固的长方体,其中补焊块上的螺孔可以与钢模上的螺孔对接,从而增加了螺孔总的长度,螺孔再与较长的螺栓连接,对钢模起到很好的固定效果。也使得钢模无需为了轴向长度较长的螺孔而选用更厚的钢坯来加工,节约了钢坯原料的使用。板体的四边与长圆孔提高了较长的可与钢模的焊接边,提高焊接后的牢固性。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板体2与块体1上依次垂直、环绕封闭的四个平面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板体对称环绕块体设计,使得整个补焊块结构对称,不易发生受力偏向一侧的现象。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板体2的底面低于块体1的底面,板体2的底面与块体1的底面之间构成凹陷处6,螺孔5与凹陷处6相接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块体的底面不直接与钢模接触,块体的底部便无须加工得很光滑,降低了工艺要求。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板体2与块体1之间连接有肋板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肋板起到加强筋连接部的作用,提高了块体与板体之间的结构稳固性。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肋板3呈三角形,肋板3数为四个。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三角形的肋板节约材料,结构支撑好。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肋板3沿板体2的长方形对角线方向布置,长圆孔4为四个,分别与板体2上的相邻四边呈平行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肋板的固定方式使得板体与块体之间连接紧密,同时不与长圆孔干涉,受力比较对称。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板体2的底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2μ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板体的底面较为光滑,补焊块与钢模接触后,接触紧密、间隙小,便于进一步焊接固定。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块体1和板体2材质为铬钼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铬钼钢的熔接性好、加工性好、焊接容易、冲击的吸收性能好。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板体2的四边与长圆孔4的内壁具备若干平行的凹纹9,每条凹纹9平行于板体2的底面平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凹纹增大了板体的四边与长圆孔的内壁的面积,提高焊接后补焊块与钢模的固定效果。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板体2的四边与长圆孔4的内壁贴附有PVC膜10,板体2的四边贴附的PVC膜10厚度大于长圆孔4的内壁贴附的PVC膜厚度。如图3所示,补焊块与钢模7焊接后的效果,补焊块上的螺孔5与钢模7上的螺孔轴线重合。板体2的四边与长圆孔4的内壁均与钢模7焊接形成焊缝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PVC膜能够隔绝所贴附的面与空气、湿气的接触,减缓表面氧化,同时更厚的PVC膜还可以保护板体的四边,减少磕碰对板体四边的损伤。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应用于钢模的补焊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钢模的补焊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块体,呈长方体,所述块体上具备贯通的螺孔;板体,外轮廓呈长方形,所述板体与块体固定连接,构成框形的裙边,所述板体上具备有贯通的长圆孔;所述长圆孔的贯通方向与所述螺孔的贯通方向平行,所述板体的质心与块体的质心位于同一条竖直直线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钢模的补焊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块体,呈长方体,所述块体上具备贯通的螺孔;板体,外轮廓呈长方形,所述板体与块体固定连接,构成框形的裙边,所述板体上具备有贯通的长圆孔;所述长圆孔的贯通方向与所述螺孔的贯通方向平行,所述板体的质心与块体的质心位于同一条竖直直线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钢模的补焊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与块体上依次垂直、环绕封闭的四个平面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钢模的补焊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底面低于块体的底面,所述板体的底面与块体的底面之间构成凹陷处,所述螺孔与凹陷处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钢模的补焊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与块体之间连接有肋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钢模的补焊块,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慧敏董素芬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纽博尔钢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