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雨透风窗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089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挡雨透风窗户,包括第一透风块、第二透风块和支撑杆,所述第一透风块和所述第二透风块平行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一透风块上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一透风栅格,相邻的所述第一透风栅格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第二透风块上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二透风栅格,相邻的所述第二透风栅格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第一透风栅格和所述第二透风栅格交错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交错的第一透风栅格和第二透风栅格,借由两种三层透风块组成的结构实现挡雨透风功能,各个透风块均为一体式结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安装。

A rainstorm window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ain ventilating window, which includes a first air vent block, a second ventilating block, and a supporting rod, which are mounted on the support rod parallel to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block, and the first wind turbine is arrang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wind grids, and the adjacent first wind grids are spaced between each other. The second ventilating block is arranged and arranged with a plurality of second wind grids, and the adjacent second wind grids are arranged between each other; the first air transmission grid and the second wind grid are interlaced. The invention uses the interlaced first air transmission grid and the second ventilating grid, and through the structure composed of two kinds of three layer ventilating block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the rain ventilation, each of the air transmission blocks is one type structure, and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it is easy to produce and inst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挡雨透风窗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窗户,特别是涉及一种挡雨透风窗户。
技术介绍
现如今家庭窗户基本安装的是传统窗户,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窗户一般采用推拉式或者平开式结构,而且大多采用玻璃材质、铝合金的框架,材料易于获得。在风雨天,紧闭的窗户能有效地阻挡雨水,但同时也阻挡了新鲜的空气,使房间憋闷。传统的百叶窗在下雨天也有部分挡雨透风的功能,我国古代就有百叶窗的前身,而近代的百叶窗是由美国人专利技术的,叫约翰·汉普逊并于1841年8月21日取得了该专利技术专利,如今常见的传统百叶窗其原料及制程如下:原料木材有BASSWOOD(椴木)/ASHWOOD/MARUPA/CEDAR/KIRIWOOD(泡桐)及其他云南白木等。制程⒈购买板材(ROUGHSAWNTIMBER)自行加工剖成叶片/盖片/下轨。⒉经过裁剪砂光-涂装上漆-冲孔-组装。⒊涂装过程可分STAIN及PAINTED二种,其中欧洲、澳洲市场偏好STAIN处理,美国、加拿大市场PAINTED占80%,所有SATIN(N.C涂装)指上漆后,仍可看到木材纹路,而PAINTED(覆盖色)则完全看不到木纹。⒋一般NC涂装线流程:入料→送料机→双面著色机→力骨输送机→头度底漆→力骨式输送机→二度底漆→力骨式输送带→收料(一底一面)→依相同程序再作第二面底漆,设备总长度约75米。入料→底漆砂光机→力骨式输送带→粉尘清除机→面漆机→力骨式轮送机→面漆机→力骨式输送机→送料(一次一面)→依相同程序再作第二面,设备总长约70米。传统百叶窗在下雨天中有一定的挡雨透风的功能,但是存在以下缺点:1、传统百叶窗挡雨透风的功能较弱;2、传统百叶窗多为木头材质,与本专利技术相比材料较为昂贵,且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其木质不透光会影响采光。而由上海迈联建筑有限公司申请,专利技术设计人盛伟军、谢文苗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水平防雨通风百叶窗”,如图3和图4所示,也有类似的效果,申请号/专利号:2015203942993申请日:2015-06-0906-09-案件状态:专利权维持专利技术名称:一种水平防雨通风百叶窗主分类号:608E06B7/08“包括用于将所述百叶窗固定在基底上的基底板1和设置在所述基底板1上的框体2,所述框体2包括一对第一边框21和一对第二边框2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体2内且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第二边框22并排排布的多个百叶片3,所述百叶片3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边框21上;所述百叶片3具有一凹部,所述凹部用于改变雨水进入所述百叶窗后的运动方向;所述百叶片3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侧边折弯形成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用于收集进入到所述百叶窗内的雨水并将其引流至所述第一边框21内;”“所述第一边框21的底部设有开口,用于将所述第一边框21内的雨水引流至所述基底板1上。当雨水进入百叶窗后,其运动方向在百叶片3的凹部处的外表面发生变化,落入到相邻的百叶片3的第一槽体内,然后经第一槽体引流至第一边框21内,再通过第一边框21底部的开口落入到基底板1上,从而将雨水排到室外。优选地,所述百叶片3的凹部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槽体33,所述第二槽体33用于收集进入所述百叶窗内的雨水并将其引流至所述第一边框21内。第二槽体33设置在百叶片3之间,当雨水经过百叶窗的凹部改变方向后不能落入到相邻百叶片3的第一槽体内时,可以落入到第二槽体33内。第二槽体33进一步增强了百叶窗防雨排污的能力。优选地,所述基底板1与所述框体2的连接处设有第三槽体。第三槽体在基底板1和框体2处形成田埂形式的结构,当雨水量较多时,可以有效避免排到基底板1的雨水倒流回百叶窗内。优选地,所述第一边框21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基底板1上,所述第一边框21可拆卸连接地与所述百叶片3连接。第一边框21可拆卸地设置,方便百叶窗的检修和保养。优选地,所述框体2与所述基底板1的连接处、所述框体2与所述百叶片3的连接处均设有橡胶密封条。橡胶密封条提升了百叶窗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雨水渗漏。优选地,所述百叶窗在靠近室外的一侧还设有一网状结构。设置网状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固体杂物随着雨水落入到百叶窗内,造成堵塞现象。优选地,多个所述百叶片3在水平方向上等距排布。”此百叶窗利用多层百叶片结构实现防雨透风,但是存在以下缺点:1、水平防雨透风百叶窗为固定结构,无法做到功能的开启与关闭;2、无法改变平时不使用时的空间占用,显得更为笨重;3、具有数量较多的百叶片,结构复杂,生产、安装困难。因此,提供一种挡雨透风窗户,以消除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成为现在亟待解决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挡雨透风窗户,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挡雨透风效果,成本低、透光性好,而且结构简单,生产、安装简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挡雨透风窗户,包括第一透风块、第二透风块和支撑杆,所述第一透风块和所述第二透风块平行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一透风块上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一透风栅格,相邻的所述第一透风栅格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第二透风块上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二透风栅格,相邻的所述第二透风栅格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第一透风栅格和所述第二透风栅格交错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风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透风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风块的两侧。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风块和所述第二透风块上均开设有支撑杆孔,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支撑杆孔与所述第一透风块和所述第二透风块分别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风块和所述第二透风块均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透风块和所述第二透风块的四个角处均设置有一所述支撑杆孔,所述支撑杆对应设置有四个。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风块和所述第二透风块上均设置有矩形的线圈槽,所述线圈槽内用于安装线圈,所述线圈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风块的线圈与所述电源之间的导线上设置有单刀双掷开关。优选的,所述电源连接有变压器,所述变压器连接有总开关,所述第一透风块与所述第二透风块的线圈均通过导线与所述总开关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源采用220V民用交流电电源,所述变压器采用220V交流电转直流交直流变压器。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风块和所述第二透风块采用玻璃材质制成。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1、利用交错的透风栅格,借由两种三层透风块组成的结构实现挡雨透风功能,各个透风块均为一体式结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安装;2、挡雨透风窗户的主体材料仍然为玻璃与铝合金等传统窗户材料,材料易于获取,而且降低成本,提高透光性;3、使用自行设计的镶嵌式线圈,通过给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力来达到对挡雨透风功能的开启和关闭,使用非常地灵活、人性化;平时使用时,挡雨透风功能关闭时,各透风块贴合,节省出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传统推拉式窗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平开式窗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水平防雨通风百叶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在长度方向上半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挡雨透风窗户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透风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二透风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挡雨透风窗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风块、第二透风块和支撑杆,所述第一透风块和所述第二透风块平行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一透风块上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一透风栅格,相邻的所述第一透风栅格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第二透风块上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二透风栅格,相邻的所述第二透风栅格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第一透风栅格和所述第二透风栅格交错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雨透风窗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风块、第二透风块和支撑杆,所述第一透风块和所述第二透风块平行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一透风块上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一透风栅格,相邻的所述第一透风栅格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第二透风块上并排开设有多个第二透风栅格,相邻的所述第二透风栅格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第一透风栅格和所述第二透风栅格交错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雨透风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风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透风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风块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雨透风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风块和所述第二透风块上均开设有支撑杆孔,所述支撑杆穿过所述支撑杆孔与所述第一透风块和所述第二透风块分别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挡雨透风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风块和所述第二透风块均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透风块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晓芬童晓枫郭永存黄友锐赵佰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