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厚织物所用的无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0354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偏厚织物所用的无纺针,由一体制成针杆、中间针杆和三棱钩制针体组成,钩针体三棱中只有一个棱制有6-9个钩齿,截面呈荸荠形,钩针体针尖端为弧面状。由于钩针体仅有一个棱制有钩齿,另二个棱角具有大弧面,提高了无纺针的抗断能力;增加了钩齿的密度,使织物表面带毛量均匀一致,可增强织物的密度和抗拉强度;针尖头制成弧面状,当针尖接触塑料经纬线时很容易滑过,减少对纤维、经纬线的损伤和毛刺的产生。(*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纺布针的改进,特别是适合于制作类似于造纸毛毯等厚度偏厚织物所用的无纺针
技术介绍
无纺针是生产无纺布的专用针,它是以密集的针在纤维网层上高速上下穿刺,使纤维互相交缠,形成各种无纺布。传统的无纺针由一体制成针杆、中间针杆和钩针体组成,钩针体呈三棱体,每个棱呈峰状,其上均制有3-4个钩齿。但在制作类似于造纸毛毯等厚度偏厚织物时,由于需在塑料丝编织的具有经纬线的底网上穿刺,现有的无纺针则存在缺陷钩针体的每个棱上均制有钩齿,钩齿处相当于针径减小,且针尖呈尖锋状,当针在作高速穿刺时,钩齿与经纬线的接触概率较高,加上三棱锋利,很易割断经纬线和纤维,造成经纬线断头被带出而外露,俗称毛刺,严重影响织物质量,而且针也容易折断,使用寿命较短。由于需要经常停机换针,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显著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无纺织物质量的无纺针。本技术由一体制成针杆、中间针杆和钩针体组成,其特征在于钩针体三棱中只有一个棱制有钩齿,钩针体(3)的截面呈荸荠形。上述钩齿高密度排列,数量为6-9个。上述钩针体的针尖端为弧面状。本技术由于钩针体三棱中仅有一个棱制有钩齿,且截面呈荸荠形,提高了无纺针的抗断能力;增加了钩齿的密度,使织物表面带毛量均匀一致,可增强织物的密度和抗拉强度;针尖头制成弧面状,当针尖接触塑料经纬线时很容易滑过,钩针体三棱中有二个棱呈圆弧面,减少对经纬线的损伤和毛刺的产生,提高了织物的质量稳定性,也减少断针,延长针的使用寿命,特别适合于制作类似于造纸毛毯等厚度偏厚的织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处断面斜视图。图3为图1中K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照图1、图2、图3,无纺针强度、硬度要求很高,针体体积较小,三棱钩针体三角形的高依不同规格,仅在0.5-2.45mm之间。无纺针由三棱钩针体3、中间针杆2、针杆1三段一体制成,针体3的一个棱上制有6-9个钩刺3.1,棱角具有小弧面,另二个棱角具有大弧面,截面呈荸荠形,可以减小对纤维和经纬线的损伤;针尖3.2制成半球面状,以使针尖可滑过经纬线。权利要求1.一种偏厚织物所用的无纺针,由一体制成针杆(1)、中间针杆(2)和钩针体(3)组成,其特征在于钩针体(3)三棱中只有一个棱制有钩齿(3.1),钩针体(3)的截面呈荸荠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针,其特征在于钩齿(3.1)的数量为6-9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纺针,其特征在于钩针体针尖(3.2)端为弧面状。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偏厚织物所用的无纺针,由一体制成针杆、中间针杆和三棱钩制针体组成,钩针体三棱中只有一个棱制有6-9个钩齿,截面呈荸荠形,钩针体针尖端为弧面状。由于钩针体仅有一个棱制有钩齿,另二个棱角具有大弧面,提高了无纺针的抗断能力;增加了钩齿的密度,使织物表面带毛量均匀一致,可增强织物的密度和抗拉强度;针尖头制成弧面状,当针尖接触塑料经纬线时很容易滑过,减少对纤维、经纬线的损伤和毛刺的产生。文档编号D04H18/00GK2797400SQ20052007213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0日专利技术者贺顺根, 林海平, 王波 申请人:台州宇星制针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厚织物所用的无纺针,由一体制成针杆(1)、中间针杆(2)和钩针体(3)组成,其特征在于钩针体(3)三棱中只有一个棱制有钩齿(3.1),钩针体(3)的截面呈荸荠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顺根林海平王波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宇星制针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