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9059 阅读:3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纺布(10),其包括构成一个外层的第1层(1)和构成另一个外层的第2层(2)的多层结构,并且含有分割型复合纤维及热熔融性纤维。第1层(1)中分割型复合纤维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下,并且,第2层(2)中含有比第1层更多的分割型复合纤维。无纺布(10)上形成多个开孔(3),存在于开孔(3)的周边部的分割型复合纤维在构成树脂间分割隔离,并且其分割隔离的程度比存在于无纺布(10)中的其它部分的该分割型复合纤维的还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液性优良并且膨松、柔软的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使用该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全部或者部分由可分割的复合纤维形成、具有微细的纤维的无纺布。该无纺布手感优良并且集尘力优良,因此,可以用作擦镜布或者各种清洁用擦具。上述无纺布需要在上述复合纤维的结构上,通过非纺织法使上述复合纤维分割隔离。但是,通过非纺织法制造的上述无纺布,会有制造工艺复杂、生产率低的问题。并且还有成本高的问题。本申请人以前提出过一种以提供柔软且手感良好的无纺布为目的、通过热处理或者由辊进行的加压而使分割纤维的一部分分割隔离的无纺布(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9-273061号)。但是,该无纺布中,分割纤维的分割隔离是在整个无纺布上产生的,因此,会有反复磨损时容易起毛的情况。另外,分割纤维的量增加时,会引起强度的降低,因此,必须强化热轧纹等的结合。并且,使用轧纹辊或者轧光辊产生分割隔离时,因为对无纺布加压,因此会有无纺布变薄的问题。使用通气(エア一スル一)等热处理方法取代由辊进行的加压时,虽然可以维持厚度,但是,加入过多热量时会将整个无纺布的纤维分割隔离,容易引起起毛或者脱毛。另外,无纺布整体分割的纤维的数量增加,其结果是,纤维的表面积增加,因此,由其引起疏水面增多。疏水面的增多,在将上述无纺布用作吸收性物品的表层时,会成为妨碍透液性稳定体现的主要原因。这样,很难在使分割纤维隔离的同时防止起毛或者脱毛而提高透液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液性优良、可以防止由摩擦引起起毛的高强度的无纺布。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膨松柔软且手感良好的无纺布。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纺布,其包括至少具有构成一个外层的第1层和构成另一个外层的第2层的多层结构,且分割型复合纤维的含量为5~40重量%,热熔融性纤维的含量为60~95重量%,其中,所述第1层中所述分割型复合纤维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下,并且,所述第2层中含有比所述第1层更多的所述分割型复合纤维,所述无纺布上形成有大量开孔,存在于该开孔的周边部的所述分割型复合纤维在构成树脂间分割隔离,并且其分割隔离的程度比存在于该无纺布的其它部分的该分割型复合纤维的还大。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述无纺布的优选制造方法,其中,在至少具有所述第1层及所述第2层的多层结构的无纺布原料上,使用钻孔销形成大量所述开孔,并且,在存在于该开孔周边部的所述分割型复合纤维上施加剪切力从而选择性地将该分割型复合纤维分割隔离在其构成树脂之间。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透液性的表面薄片、非透液性的背面薄片及介于两薄片之间的液体保持性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薄片使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无纺布并且将该无纺布的所述第1层一侧设置为肌肤相对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的要部扩大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根据其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无纺布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的要部扩大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纺布10成为具有构成一个外层的第1层1和构成另一个外层的第2层2的双层结构。在无纺布10的整个表面上规则地形成多个开孔3。无纺布10具有分割型复合纤维及热熔融性纤维。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分割型复合纤维,由相互不同的两种以上树脂构成,其中,各树脂连续配置在纤维的长度方向上并且在纤维的周向上交替配置,可以通过热作用或者机械作用将各树脂之间分割隔离。如图1所示,开孔3由从第1层1向第2层2延伸的无纺布围绕而成。此外,开孔3的内壁4由从第1层1的连接面形成。即,开孔3是立体的开孔。开孔3从平面上看为圆形,并且其直径从第1层1向第2层2逐渐减少而成漏斗形状。在相邻的开孔3之间弯曲为凸状而具有顶部5。多个顶部5大致连续地连接而形成垄部。垄部6形成多列,而相邻的垄部6、6之间成为槽部7。垄部6和槽部7交替排列且没有平面部。垄部6弯曲成凸状且槽部7弯曲成凹状。开孔3形成在槽部7上。本实施例的无纺布10中,存在于开孔3周边部的分割型复合纤维在构成树脂之间分割隔离,并且其分割隔离的程度比存在于该无纺布10中的其他部分的该分割型复合纤维还大。由此,开孔3的周边部的纤维的表观条数比其外侧区域的还多。结果,开孔3的周边部的纤维间距比其外侧区域的还小,由毛细管力而产生斜度。由此,从开孔3的周边部的外侧的区域向着该周边部,毛细管力变大,向着开孔3的开孔端产生液体的吸入力。从而,在将本实施例的无纺布10例如如后所述用作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时,该表面薄片上不容易残留液体。并且,通过将分割型复合纤维分割隔离,可以使无纺布10膨松柔软,并且使无纺布10手感良好。从这一点来说,本实施例的无纺布10也适用于作为直接接触肌肤的部件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而且,所谓“分割型复合纤维的构成树脂间的分割隔离的程度”大,意味着纤维的表观条数多以及/或者纤维间距小。“分割型复合纤维的构成树脂间的分割隔离的程度”将根据例如分割隔离的分割型复合纤维的条数、分割型复合纤维中将构成树脂分割隔离的部分的长度、以及分割型复合纤维中分割隔离的构成树脂之间的距离等而改变。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无纺布10,以确认存在于开孔3周边部的分割型复合纤维是否在构成树脂间分割隔离,并且其分割隔离的程度是否比存在于无纺布10的其他部分上的该分割型复合纤维的还大。为了使存在于开孔3周边部的分割型纤维的构成树脂间的分割隔离的程度比存在于该无纺布10的其他部分的该分割型复合纤维的还大,例如如后所述,使用钻孔销形成多个开孔3,并且,在存在于开孔3周边部的该分割型复合纤维上施加剪切力从而选择性地将该分割型复合纤维在其构成树脂间分割隔离即可。无纺布10的第1层1中所包含的分割型复合纤维在20重量%以下,优选在10重量%以下。并且,在第2层中含有比第1层更多的分割型复合纤维。第1层1中的分割型复合纤维的量为0亦可。即,第1层1中不含分割型复合纤维亦可。如果第1层1中分割型复合纤维超过20重量%,在将无纺布10用作例如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并且将第1层1一侧设置为接触肌肤侧的情况下,就容易引起起因于和穿着者的肌肤的摩擦的起毛。另外,由分割型复合纤维的分割隔离使疏水表面的面积增大,降低了液体的吸入力。从上述毛细管力斜度的效果的体现及给予无纺布10充分的膨松性及柔软性的方面出发,优选第2层2中的分割型复合纤维的量为10~80重量%、尤其是20~60%。从无纺布10整体来看,分割型复合纤维的含量为5~40重量%,优选为10~30重量%。如分割型复合纤维的量不足5重量%,则开孔3中分割隔离的纤维的量少,液体的引入不充分,柔软性也不充分。如超过40重量%,则分割纤维的量变多,容易引起由摩擦导致的起毛或者脱毛,并且,开孔后的强度降低,容易破裂。另一方面,从无纺布10整体来看,热熔融性纤维的含量为60~95重量%,优选为70~90重量%。如热熔融性纤维的量不足60重量%,则无纺布的强度不充分,容易破裂,还不能充分抑制起毛。超过95重量%时,可以抑制起毛并且强度较高,但是,开孔3中的液体引入性或柔软性不足。关于第1层1和第2层2中的热熔融性纤维的含量,从抑制起毛或脱毛及充分强度的体现来看,优选第1层1中的热熔融性纤维的量为80~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纺布,其包括至少具有构成一个外层的第1层和构成另一个外层的第2层的多层结构,且分割型复合纤维的含量为5~40重量%,热熔融性纤维的含量为60~95重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层中所述分割型复合纤维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下,并且, 所述第2层中含有比所述第1层更多的所述分割型复合纤维,所述无纺布上形成有大量开孔,存在于该开孔的周边部的所述分割型复合纤维分割隔离在构成树脂间,并且其分割隔离的程度比存在于该无纺布中的其它部分的该分割型复合纤维的还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田学宫本孝信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