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无纺织物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8969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纺粘型弹性无纺织物,该织物包含由包含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聚合物形成的纤维,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得到的凝固点为65℃或以上,并且通过配备了具有100μm直径的小孔的口管的粒度分布分析仪基于电敏感区方法计数,每克弹性体包含3.00×10↑[6]个或以下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而且所述纤维的纤维直径标准偏差(Sn)除以平均纤维直径(X↓[ave])(Sn/X↓[ave])得到的数值为0.15或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通过纺粘包含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聚合物而获得的弹性无纺织物,该弹性无纺织物的生产方法,以及包含这种弹性无纺织物的卫生材料。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所提出的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以下称作“TPU”)制成的弹性无纺织物,由于其高弹性、低残余应变和优良的透气性,已经被用于包括衣服、卫生材料和体育用品材料的应用领域。熔喷法是从TPU生产弹性无纺织物的典型方法。熔喷法弹性无纺织物表现出高弹性、挠性和透气性,因此被使用在依从于身体运动的相对活动的应用中,例如一次性尿布的带形边纹装饰织物,胶粘绷带中的纱布垫,以及一次性手套。JP-A-7-503502公开了一种包含弹性体的热塑性基本上为连续纤丝的纤维网的纺粘无纺织物。据说这种纺粘无纺织物比熔喷法弹性无纺织物手感更舒服,因为它们更接近纺织纤维直径,因此有类似纺织品的悬垂感和手感。JP-A-7-503502描述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作为热塑性弹性体,但是没有公开这些弹性体的凝固点和极性溶剂不溶物的粒子数。如本说明书比较例1和2中将要举例说明的,当热塑性弹性体的凝固点低于60℃,或者每克弹性体包含超过3.00×106个极性溶剂不溶物粒子时,纤维将断裂并且在纺丝过程中相互粘合在一起;其结果是无纺织物的手感差。JP-A-9-87358公开了一种每克树脂包含2×104个或者更少的粒子直径为6~80μm的极性溶剂不溶物粒子的热塑性聚氨酯树脂。据显示这种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可用于生产弹性聚氨酯纤维,而不造成喷嘴反压力的增加和熔融纺丝过程中的纤丝断裂。本专利技术人试图按照JP-A-9-87358生产热塑性聚氨酯树脂,但是却无法获得这种树脂。JP-A-2002-522653提出热塑性弹性体特有的“粘附感”性质是将弹性体纺粘成无纺织物中遇到的问题之一。已经指出了空气中的紊流可能使纤丝接触,因而它们在纺粘中可能相互粘合。已经证实了“粘性”在卷取纤维网的过程中特别麻烦。此外,JP-A-2002-522653还提到在挤压和/或拉伸过程中单纱(strand)的断裂和弹性失效。如本说明书比较例2中将要举例说明的,JP-A-2002-522653中所述的TPU(Elastollan 1180A(BASE Japan Ltd.))纺丝工艺伴随有纤丝断裂,并且所得到的无纺织物也令人不满意。WO99/39037公开了一种由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组成的弹性无纺织物,该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硬度(JIS-A硬度)为65A~98A,流体化初始温度为80~150℃。这种无纺织物是用如下方法获得的将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连续纤丝堆积成片形,并通过纤丝自身的热量在接触点将堆积的纤丝熔融-胶合。这种生产方法是熔喷法。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WO99/39037中所述的方法来制备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并在比较例4中使用这种树脂来形成纺粘型无纺织物。结果是纤丝在纺丝过程中断裂并且所得到的无纺织物质量差。JP-A-9-291454公开了具有优异悬垂性的弹性无纺织物,该织物包含含结晶聚丙烯和热塑性弹性体的组合纤维。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弹性无纺织物,该织物包含由50重量%的作为内芯的氨基甲酸酯弹性体和50重量%的作为外鞘的聚丙烯构成的同心外鞘-内芯组合纤维(实施例6)。其公开内容扩展到包含如下组合纤维的弹性无纺织物,该组合纤维由50重量%的氨基甲酸酯弹性体和50重量%的聚丙烯构成,具有六链段(segmented)截面(实施例8)。这些无纺织物是通过用梳理器(carder)梳松人造短纤维并将它们用气流(through-air)干燥机加热而生产的。这些无纺织物在拉长20%后能够有约75%的弹性回复率,并且具有优异的悬垂性。但是,在用作例如衣服、卫生材料和用于体育用品的材料时,它们的弹性仍然不足。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和
技术介绍
有关的上述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无纺织物,所述的弹性无纺织物是通过纺粘包含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聚合物而获得的,并且具有舒适的手感、高弹性和小残余应变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该弹性无纺织物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基于如下发现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使用具有特定凝固点和特定的极性溶剂不溶物含量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可以得到一种纤维直径分布窄并因此有舒适手感的无纺织物。本专利技术的弹性无纺织物是一种纺粘型弹性无纺织物,该织物包含由包含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聚合物形成的纤维,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得到的凝固点为65℃或以上,并且通过配备了具有100μm直径的小孔的口管的粒度分布分析仪基于电敏感区方法计数,每克弹性体包含3.00×106个或以下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并且所述纤维的纤维直径标准偏差(Sn)除以平均纤维直径(Xave)(Sn/Xave)得到的数值为0.15或以下。优选聚合物包含10重量%或以上量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对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时,优选从90~140℃温度范围内的吸热峰确定的总熔化热(a)和从140~220℃温度范围内的吸热峰确定的总熔化热(b)满足如下关系(1)a/(a+b)×100≤80 (1)。本专利技术的卫生材料包含该弹性无纺织物。本专利技术弹性无纺织物的生产方法包括通过纺粘包含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聚合物而由该聚合物形成纤维,其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得到的凝固点为65℃或以上,并且通过配备了具有100μm直径的小孔的口管的粒度分布分析仪基于电敏感区方法计数,每克弹性体包含3.00×106个或以下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并且其中纤维具有这样的直径,使得纤维直径标准偏差(Sn)除以平均纤维直径(Xave)(Sn/Xave)得到的数值为0.15或者更小。本专利技术可进行纺粘处理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得到的凝固点为65℃或以上,并且通过配备了具有100μm直径的小孔的口管的粒度分布分析仪基于电敏感区方法计数,每克弹性体包含3.00×106个或以下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而且能够生产纺粘型弹性无纺织物,其中纤维直径标准偏差(Sn)除以平均纤维直径(Xave)(Sn/Xave)得到的数值为0.15或者更小。本专利技术的效果通过将聚合物和具有特定凝固点和特定的极性溶剂不溶物含量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结合在一起,可以稳定地进行聚合物的纺粘,没有纤丝断裂,也没有纤维相互粘附或者粘附道纺丝塔壁上。而且,使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导致纤维直径分布窄,从而所得到的纺粘无纺织物可以显示出优异的手感。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弹性无纺织物> 本专利技术的弹性无纺织物是通过纺粘包含具有特定凝固点和特定的极性溶剂不溶物含量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聚合物而获得的。这种无纺织物的纤维直径分布在确定的范围之内。<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凝固点为65℃或以上,优选为75℃或以上,最适宜为85℃或以上。优选凝固点的上限为195℃。此处使用的凝固点是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的,并且凝固点是出现放热峰的温度,该放热峰是当将TPU以10℃/min的速率加热到230℃并在230℃下保持5分钟,然后以10℃/min的速率将其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粘型弹性无纺织物,该织物包含由包含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聚合物形成的纤维,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得到的凝固点为65℃或以上,并且通过配备了具有100μm直径的小孔的口管的粒度分布分析仪基于电敏感区 方法计数,每克弹性体包含3.00×10↑[6]个或以下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而且所述纤维具有这样的直径,以便纤维直径标准偏差(Sn)除以平均纤维直径(X↓[ave])(Sn/X↓[ave])得到的数值为0.15或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口大介铃木健一山崎聪本村茂之川那部恒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三井武田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